一种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36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板扶手温度难以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它包括ECU控制器,ECU控制器连接有热电半导体单元,热电半导体单元上侧设有导冷结构且下侧设有散热组件,导冷结构远离热电半导体单元的一侧连接有均温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调节扶手面板温度,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套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门板扶手可以起到驾乘人员肘部支撑作用,提升驾乘舒适度,隶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其人性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汽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能够放置胳膊,从而能够使胳膊得到有效的休息,不至于酸麻、僵硬,并具有储物的功能。在实际车辆驾驶中,驾驶员手放在扶手箱上,由于得不到活动,时间长了后同样会酸麻、僵硬的感觉,体验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汽车门板扶手通常为塑料件或皮革包覆表面,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门板扶手往往表面温度较高,而冬季低温环境下,门板扶手又表面冰凉,影响使用效果。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振动按摩及制热散热转换功能的汽车扶手箱 [CN202022670554.6],它包括汽车扶手箱本体、电机、风扇、电加热片、电源开关、壳体;扶手箱本体的活动盖上端有通气孔,在汽车扶手箱本体的一侧有通风孔,轴流风扇安装在第一个壳体内部,电加热片安装在风扇侧端,第一个壳体安装在扶手箱本体的通风孔内侧端,电机的转轴前端安装有心轮,电机安装在第二个壳体内,第二个壳体安装在汽车扶手箱本体的一侧内;电源开关安装在扶手箱本体的前端;三只电源开关另一端及蓄电池负极和电机、轴流风扇、电加热片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电性连接。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臂长时间放置于扶手箱上容易产生酸麻、僵硬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门板扶手往往表面温度较高,而冬季低温环境下,门板扶手又表面冰凉,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包括ECU控制器,ECU控制器连接有热电半导体单元,热电半导体单元上侧设有导冷结构且下侧设有散热组件,导冷结构远离热电半导体单元的一侧连接有均温板。利用导冷结构可以将热电半导体单元产生的热量或者冷量传递至均温板,利用均温板对扶手面板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散热组件位热电半导体单元进行散热,保证热电半导体单元的制冷、制热效率。
[0007]在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中,导冷结构包括呈柱形设置的导冷块体,导冷块体一端与均温板底部相连,另一端与热电半导体单元上端面连接。
[0008]在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框体,散热框体周向内侧设有若干散热翅片,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散热框体两端及底部具有散热敞口,且散热框体底部设有风冷散热结构。散热翅片及散热间隙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散
热效果。
[0009]在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中,散热框体及散热翅片一体成型且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散热框体上端形成安装部,且安装部上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部上的安装孔可以对散热框体进行定位,确保稳定效果。
[0010]在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中,风冷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风机,散热器风机周向设有风机装配框体,且风机装配框体周向设有若干排风孔,风机装配框体的宽度与散热框体宽度相同。
[0011]在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中,散热器风机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可以对散热翅片进行强制对流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0012]根据上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提供一种具有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包括扶手面板,扶手面板外表面设有包覆层,扶手面板下侧设有塑料基板,且塑料基板与包覆层之间填充有发泡层,均温板设置于发泡层与塑料基本之间。发泡层可以提升用户舒适感,且均温板的位置设置能够使扶手面板进行整体温控调节。
[0013]在上述的具有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中,扶手面板上端呈水平设置且周向朝向下呈倾斜弯曲设置形成弯折部,且弯折部周向内侧形成装载空腔,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设置于装载空腔内。这样设置能够对热电半导体单元形成防护。
[0014]在上述的具有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中,塑料基板上设有若干呈竖直向下设置且与安装部上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的螺纹连接孔柱,塑料基板周向设有连接卡槽,发泡层及均温板周向定位于连接卡槽内。螺纹连接孔柱可以与散热框体上的安装孔螺纹连接形成对散热框体的有效固定。
[0015]在上述的具有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的汽车门板扶手中,包覆层由皮革材料或布艺材料制成,发泡层为柔性海绵材料制成。这样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舒适感。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装载空腔内设置热电半导体单元,利用热电半导体单元及导冷块体的相互配合,实现对位于扶手面板内的均温板的制冷和制热,当夏天汽车扶手面板温度较高时,可以进行制冷,冬天汽车扶手面板扶手温度较低时,可以进行加热,有效解决汽车面板扶手冬冷夏热的问题,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中,扶手面板1、包覆层11、塑料基板12、螺纹连接孔柱 121、连接卡槽122、发泡层13、弯折部14、装载空腔15、热电半导体单元2、导冷结构3、导冷块体31、散热组件4、散热框体 41、散热翅片42、散热间隙43、散热敞口44、安装部45、安装孔46、均温板5、风冷散热结构6、散热器风机61、风机装配框体62、排风孔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

2所示,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包括ECU控制器,ECU 控制器连接有热电半导
体单元2,热电半导体单元2上侧设有导冷结构3且下侧设有散热组件4,导冷结构3远离热电半导体单元2的一侧连接有均温板5。热电半导体单元2提供冷量或者热量并通过导冷结构3将冷量或者热量导向均温板5,从而实现均温板5的制冷或制热,其中,散热组件4用于对热电半导体单元 2进行散热,确保热电半导体单元2的制冷、制热效率。
[0022]其中,导冷结构3包括呈柱形设置的导冷块体31,导冷块体 31一端与均温板5底部相连,另一端与热电半导体单元2上端面连接。导冷块体31的形状可以任意设置,且导冷块体31一端位于均温板5轴心,确保均匀的制冷、制热效果。
[0023]可见地,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框体41,散热框体41周向内侧设有若干散热翅片42,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42之间具有散热间隙43,散热框体41两端及底部具有散热敞口44,且散热框体41底部设有风冷散热结构6。散热间隙43和散热敞口44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扫热效果。
[0024]进一步地,散热框体41及散热翅片42一体成型且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散热框体41上端形成安装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包括ECU控制器,所述的ECU控制器连接有热电半导体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半导体单元(2)上侧设有导冷结构(3)且下侧设有散热组件(4),所述的导冷结构(3)远离热电半导体单元(2)的一侧连接有均温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冷结构(3)包括呈柱形设置的导冷块体(31),所述的导冷块体(31)一端与均温板(5)底部相连,另一端与热电半导体单元(2)上端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框体(41),所述的散热框体(41)周向内侧设有若干散热翅片(42),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42)之间具有散热间隙(43),所述的散热框体(41)两端及底部具有散热敞口(44),且散热框体(41)底部设有风冷散热结构(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框体(41)及散热翅片(42)一体成型且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散热框体(41)上端形成安装部(45),且安装部(45)上设有若干安装孔(4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热电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6)包括散热器风机(61),所述的散热器风机(61)周向设有风机装配框体(62),且风机装配框体(62)周向设有若干排风孔(63),所述的风机装配框体(62)的宽度与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科宋君强吴汀贺贤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恒热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