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5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固定装置,该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组件,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固定组件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通孔,线缆穿过通孔与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壳体,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活动。还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即可以对线缆进行固定,又可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活动,减小了线缆与固定组件之间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外皮脱落导致的漏电隐患。落导致的漏电隐患。落导致的漏电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六轴机器人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六轴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产生了非常优异的效果。
[0003]现有的机器人大多采用外部走线的方式,线缆在机器人外独立布置,整体上比较松弛,导致机器人工作时占用空间较大,且线缆会随机器人的运动而大幅度晃动,容易对邻近的其他机器人造成干扰,不利于联合作业,也有少数的机器人采用内部走线的方式,将线缆布置于机器人臂内,在固定线缆时通过卡箍对机器人线缆进行固定,线缆卡箍一般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在机器人上,并压紧机器人线缆。由于线缆在卡箍位置处被固定住,当机器人姿态发生变化时,线缆在被固定的位置无法自由活动,因此长期运转时会导致线缆外皮被磨损,产生漏电隐患,影响机器人的安全性。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解决以上提到的机器人姿态发生变化时,线缆在被固定的位置无法自由活动,长期运转时会导致线缆外皮被磨损,产生漏电隐患,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机器人姿态发生变化时,线缆在被固定的位置无法自由活动,长期运转时会导致线缆外皮被磨损,产生漏电隐患,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组件,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固定组件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通孔,线缆穿过通孔与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壳体,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活动。
[0008]进一步,第二壳体外部设置有活动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活动部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
[0009]进一步,活动部为球形部,球形部转动设置在容纳腔内,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转动。
[0010]进一步,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容纳腔的轴向两端,球形部活动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移动。
[0011]进一步,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对称设置,固定组件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壳体。
[0012]进一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设置在第二壳体远离通孔轴线的一侧。
[0013]进一步,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围设成固定孔,线缆穿过固定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壳体。
[0014]进一步,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对称连接在第一凸台两侧,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对称连接在第二凸台两侧,以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壳体。
[0015]进一步,通孔和固定孔内均设置有弹性件,用于保护线缆。
[0016]一种机器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
[0017]本技术的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
[0018]通过将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线缆通过通孔与固定组件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即可以对线缆进行固定,又可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活动,减小了线缆与固定组件之间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外皮脱落导致的漏电隐患。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线缆固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说明:
[0024]1、第一壳体;11、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第三凸台;14、第四凸台;2、第二壳体;21、通孔;22、球形部;23、第一凸台;24、第二凸台;3、固定组件;31、第一固定件;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2、第二固定件;321、第三连接部;322、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7]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4描述本技术的线缆固定装置及机器人。
[0028]目前,六轴工业机器人和市面上的机器人,主要采用单个线缆卡箍对机器人的线缆进行固定,线缆卡箍一般通过螺栓直接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上,并将机器人线缆压紧。由于线缆在卡箍位置处被固定住,当机器人姿态发生变化时,线缆在被固定的位置无法自由活动,因此机器人姿态长期变化时会导致线缆外皮被磨损,产生漏电隐患,影响机器人的安全性,造成安全隐患。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固定组件3,第一壳体1套设在第二壳体2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活动连接,固定组件3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通孔21,线缆通过通孔21与固定组件3连接,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1内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与机器人固定,具体地,第一壳体1外侧设置有第三凸台13和第四凸台14,第三凸台13和第四凸台14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1外侧,连接件通过第三凸台13和第四凸台14将第一壳体1固定在机器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螺钉或螺栓。
[0030]通过将第一壳体1套设在第二壳体2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活动连接,线缆通过通孔21与固定组件3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即可以对线缆进行固定,又可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1内活动,减小了线缆与固定组件3之间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避免线缆外皮脱落导致的漏电隐患。
[0031]进一步,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壳体2外部设置有活动部,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活动部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具体地,活动部为球形部22,球形部22转动设置在容纳腔内,由于线缆与固定组件3固定,固定组件3与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可以在第一壳体内转动,因此,线缆可以在第一壳体1内转动。将第二壳体2的外部设计成球形的结构,第二壳体2可以在第一壳体1内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线缆固定在第二壳体2内,因此,当机器人姿态发生变化时,线缆会跟着机器人姿态的变化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固定组件,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固定组件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通孔,线缆穿过通孔与固定组件连接,固定组件将线缆固定在第二壳体,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外部设置有活动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活动部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部为球形部,球形部转动设置在容纳腔内,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容纳腔的轴向两端,球形部活动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以使线缆在第一壳体内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君旺张志波高小云冯仕伟郭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