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897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45
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来推进缸部内的活塞,通过将内制动衬块和外制动衬块按压于盘形转子来施加制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盘形转子的轴向上向从该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对内制动衬块和外制动衬块施力,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被设定为比活塞相对于缸部的滑动阻力大。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制动衬块和外制动衬块的拖曳。拖曳。拖曳。

disc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盘式制动器中,作为抑制衬块的拖曳的结构,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设置有使以能够向轴向滑动的方式嵌合于缸部的活塞沿其轴向返回的蝶形弹簧。其结果是,在解除了制动操作时,活塞通过蝶形弹簧的作用力克服与缸部的壁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卡合力而沿其轴向返回。由此,内衬块能够容易地从盘形转子离开,内衬块的拖曳现象、即拖曳转矩被抑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689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由于在衬块不具备复位机构,因此,拖曳转矩降低效果小。另外,通常,盘式制动器需要具备根据衬块的磨损而使活塞前进的衬块磨损追随机构,但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其结构变得复杂。
[0008]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衬块的拖曳的盘式制动器。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来推进缸部内的活塞,通过将衬块按压于盘形转子来施加制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盘形转子的轴向上向从该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对所述衬块施力,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比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部的滑动阻力大。
[0011]另外,第二专利技术是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具有安装部件和制动钳,所述安装部件支承衬块的滑动,并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所述制动钳具有缸部,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在盘形转子的轴向上滑动,所述制动机构通过在所述缸部内滑动的活塞,将所述衬块按压于所述盘形转子而施加制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盘形转子的轴向上向从该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对所述衬块施力,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比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部的滑动阻力小,且比将所述衬块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滑动阻力与所述制动钳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滑动阻力相加而得到的力大。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有效地抑制衬块的拖曳。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所采用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基于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采用通过电动马达56的驱动而产生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在本盘式制动器1设置有:隔着安装于车辆的旋转部(省略图示)的盘形转子D配置在其轴向两侧的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以及制动钳4。本盘式制动器1构成构成为制动钳浮动型。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和制动钳4能够向盘形转子D的轴向移动地支承于托架5,该托架5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等非旋转部(省略图示)。该托架5相当于安装部件。
[0019]托架5具备:供后述的滑动销64、64分别插通的一对销嵌插部8、8;以及与一对销嵌插部8、8一体地连接,分别独立地支承内制动衬块2和外制动衬块3的内侧支承部9和外侧支承部10。一对销嵌插部8、8沿着盘形转子D的旋转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销嵌插部8、8都沿着盘形转子D的轴向分别延伸。各销嵌插部8形成为有底圆筒状。滑动销64沿轴向滑动自如地插通于各销嵌插部8的内部。
[0020]各销嵌插部8的该开口侧指向内侧,其底部侧指向外侧。在各销嵌插部8的内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圆筒状的销孔凸台部11、11。在各销嵌插部8的外侧一体地连接有外侧支承部10。另外,在各销嵌插部8上,从外侧支承部10沿着盘形转子D的轴向向内侧隔开间隔地连接有内侧支承部9。
[0021]内侧支承部9由从一对销嵌插部8、8分别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内侧臂部14、14和将该一对内侧臂部14、14的端部连结的内侧梁部15构成。在一对内侧臂部14、14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嵌合凹部16、16。各嵌合凹部16、16沿着盘形转子D的轴向形成。在内侧臂部14的嵌合凹部16和后述的外支承部10(外侧臂部17)的嵌合凹部19,以跨越它们的方式嵌合有衬块弹簧31。在内侧梁部15的盘形转子D的旋转方向两端,分别形成有沿着盘形转子D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22、22。
[0022]内制动衬块2构成为包括:通过与盘形转子D的接触而受到摩擦力的内衬片24;设置于该内衬片24的与盘形转子D接触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背面的内背板25;以及设置于该内背板25的与内衬片24接触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背面的内垫片26。在内背板25,在盘形转子D的旋转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其外方突出的嵌合部29、29。在各嵌合部29、29的周边,朝向内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的弹性部件34、34的固定用凸台部30、30。
[0023]而且,内制动衬块2通过将其内背板25的各嵌合部29、29经由衬块弹簧31、31嵌合于在一对内侧臂部14、14的相向面设置的各嵌合凹部16、16,从而配置在一对内侧臂部14、14之间。其结果是,内制动衬块2被支承为相对于一对内侧臂部14、14沿着盘形转子D的轴向滑动自如。在此,在制动时以及制动解除时,产生内制动衬块2相对于一对内侧臂部14、14的滑动阻力。
[0024]在内制动衬块2、详细而言在内背板25与托架5的内侧支承部9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34。弹性部件34、34沿着盘形转子D的旋转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一对。一对弹性部件34、
34对内制动衬块2在盘形转子D的轴向上向内侧、即远离盘形转子D的方向施力。换言之,一对弹性部件34、34对内制动衬块2相对于托架5的内侧支承部9向远离盘形转子D的方向施力。如图4所示,也参照图2,弹性部件34是将薄而细长的大致矩形的弹簧板材在多个部位弯曲而构成的。详细而言,弹性部件34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于在内制动衬块2的内背板25设置的固定用凸台部30的固定部37;从该固定部37的端部连续地延伸的竖立设置部38;从该竖立设置部38的端部连续地延伸的倾斜部39;从该倾斜部39连续地延伸的相向部40;以及从该相向部40的端部连续地延伸的接触部41。
[0025]在固定部37形成有用于将弹性部件34固定于内背板25的固定用凸台部30的固定用孔42。竖立设置部38从固定部37的端部与该固定部37大致正交地延伸。竖立设置部38向远离固定部37(内背板25)的方向延伸。倾斜部39在弹性部件34的安装状态下,从竖立设置部38的端部朝向内侧臂部14延伸。倾斜部39在弹性部件34的安装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来推进缸部内的活塞,通过将衬块按压于盘形转子来施加制动力;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盘形转子的轴向上向从该盘形转子离开的方向对所述衬块施力,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比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部的滑动阻力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是通过被传递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的工作而在所述缸部内推进的结构,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比用于使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工作的滑动阻力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块能够滑动地支承于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比将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部的滑动阻力与所述衬块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滑动阻力相加而得到的力大。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部能够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昊臼井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