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587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采用铝材通过压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呈圆柱形笼状结构,包括圆环形上段部、圆环形下段部和多个片状的中段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上下对应,所述中段部相互间隔的布置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之间,相邻两个所述中段部之间形成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影响衬套的空心、实向和轴向静刚度和动态性能。而且所述液压衬套结构在具有质量轻、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承载和疲劳耐久等性能,实现了高承载、高疲劳、低成本的要求。低成本的要求。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副车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

技术介绍

[0002]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用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03]如图1所示,汽车用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一般由橡胶硫化体、上止挡10、下止挡20、流道30、外套40等组成,橡胶硫化体由金属内骨架、橡胶50、内笼51等组成。目前止挡材料一般选用塑料或铸铝材料,内笼多采用冲压钢结构。径向X轴、径向Y轴的静刚度差别很大,且液压衬套径向有动态性能要求,一般会将橡胶型面设计成带有两个液腔的结构,这样既可以保证静刚度要求,也可以通过液腔设计实现动态性能要求。通过利用上、下止挡对径向进行限位,利用上、下橡胶凸起设计进行轴向行程控制。具体做法是橡胶硫化体硫化完成后,组装流道,装配外套的同时封装液体,最后组装上、下止挡,安装盖板60。
[0004]但是,现有结构的汽车用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还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0005]一、橡胶硫化体的内笼为冲压钢,产品质量重;
[0006]二、冲压内笼成型需要系列模具,成本非常高;
[0007]三、具备冲压内笼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很少,国产化程度非常低,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高,交付周期长;
[0008]四、国产冲压内笼合格率低,很难完全满足图纸要求;
[0009]五、冲压内笼为钢材,在硫化的前处理中一般需要磷化工序;
[0010]六、在部分有外露的地方还需进行整体防腐处理;
[0011]七、承载低;
[0012]八、抗疲劳性能差,衬套易出现开裂、漏液等质量问题,导致动态性能降低。
[0013]有鉴于此,本申请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用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重量重,成本非常稿,且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等缺陷,提供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
[001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16]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其特点在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采用铝材通过压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呈圆柱形笼状结构,包括圆环形上段部、圆环形下段部和多个片状的中段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上下对应,所述中段部相互间隔的布置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之间,相邻两个所述中段部之间形成通孔。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段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卡槽。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段部的外周面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法兰,所述法兰环绕所述下段部的外周面。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法兰的外边缘开设有至少一个凹口。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其特点在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包括如上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橡胶体、内芯、外套、上止挡、下止挡和流道,所述橡胶体安装在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内,所述内芯安装在所述橡胶体内,并硫化形成一体结构的硫化体;
[0021]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硫化体的外部,所述上止挡安装在所述内芯的上端部,所述下止挡安装在所述内芯的下端部,所述流道安装在所述外套的外壁面上。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芯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水槽。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还包括下盖板,所述内芯设置有内孔,通过连接件贯穿所述内孔将所述下盖板固定至所述内芯的底部。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止挡和所述下止挡采用塑料注塑成型。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止挡包括第一圆环、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圆环上;
[0026]所述第一止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止挡部的高度,所述第一止挡部位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的径向空心方向,所述第二止挡部位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的径向实心方向。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止挡包括第二圆环、第三止挡部和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三止挡部和所述第四止挡部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环上;
[0028]所述第三止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止挡部的高度,所述第三止挡部位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的径向空心方向,所述第四止挡部位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的径向实心方向。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芯的上部外壁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上台阶,所述内芯的下部外壁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台阶,所述上台阶用于限制所述上止挡向下窜动,所述下台阶用于限制所述下止挡向上窜动。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套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翻边,所述翻边扣紧所述橡胶体,所述翻边对应的所述内芯的上端外型面上设置倒角。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倒角的范围为30
°
至45
°

[0032]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3]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及包括其的液压衬套,采用铝质的内笼结构替代现有的液压副车架衬套等产品冲压钢内笼,且不影响衬套的空心、实向和轴向静刚度及疲劳耐久等性能。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结构在具有质量轻、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可以实现高承载。
[0034]所述液压衬套结构不影响衬套的空心、实向和轴向静刚度和动态性能。而且所述液压衬套结构在具有质量轻、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承载和疲劳耐久等性能,实现了高承载、高疲劳、低成本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35]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地
[0036]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用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的纵向剖视图。
[0039]图4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的孔隙率检测区域示意图。
[0040]图5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的组装示意图。
[0042]图7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中橡胶体的上部缓冲块的安装示意图。
[0043]图8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中橡胶体的下部缓冲块的安装示意图。
[0044]图9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中上止挡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中下止挡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为本技术副车架液压衬套中上止挡、下止挡的安装示意图。
[004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采用铝材通过压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呈圆柱形笼状结构,包括圆环形上段部、圆环形下段部和多个片状的中段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上下对应,所述中段部相互间隔的布置在所述上段部和所述下段部之间,相邻两个所述中段部之间形成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卡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部的外周面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法兰,所述法兰环绕所述下段部的外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的外边缘开设有至少一个凹口。5.一种副车架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橡胶体、内芯、外套、上止挡、下止挡和流道,所述橡胶体安装在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内笼内,所述内芯安装在所述橡胶体内,并硫化形成一体结构的硫化体;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硫化体的外部,所述上止挡安装在所述内芯的上端部,所述下止挡安装在所述内芯的下端部,所述流道安装在所述外套的外壁面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上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水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液压衬套还包括下盖板,所述内芯设置有内孔,通过连接件贯穿所述内孔将所述下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萍周晓光郭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