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23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包括一对对称设置于制动盘上的燕尾钢背,燕尾钢背靠近制动盘的一侧表面上排布设置摩擦单元,燕尾钢背靠近制动盘的一端表面开设若干第一安装槽,燕尾钢背远离制动盘的一侧表面开设若干与第一安装槽同心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通过销孔连通;摩擦单元单元包括九个呈弧形三棱柱的摩擦体,摩擦体分别通过碟形弹簧、卡簧以及销钉可拆卸设置于燕尾钢背上,碟形弹簧可拆卸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卡簧可拆卸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燕尾钢背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上分布的摩擦体数量比值为2.5:3.5:3。改变摩擦体的形状以及排布方式,减少了偏磨现象的影响,延长了制动盘的寿命。长了制动盘的寿命。长了制动盘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


[0001]本技术涉及动车制动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动车组用的粉末冶金闸片通常由两个排布有若干摩擦体的燕尾钢背对称拼接而成,制动盘装置于车轴上或车轮的内外侧,制动时使闸片压紧于制动盘,列车动能通过闸片与制动盘的摩擦转化为热能。
[0003]使用盘型制动时,为了便于受力分析以及面积计算,通常利用制动盘将燕尾钢背由内至外等分划分为内圈、中圈以及外圈。其中,内圈所受压力较大且摩擦面积较小,因此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内圈偏磨的现象。随工作时间的延长,内圈的磨损更大,在制动过程中闸片偏转更严重,导致内圈偏磨加剧。
[0004]复兴号系列是现今运行速度最快的动车组,因此在紧急制动条件下的温度最高,且存在严重热衰退等问题。因此,在结构设计上更加应该考虑闸片的受力分布与制动稳定性等问题。目前常见的有八边形摩擦体排列、正六边形与斜六边形摩擦体排列。该类结构经工程应用后,存在以下问题:
[0005]1.摩擦体形状通常是不规则的,因此钢背利用率较低,且不能保证较大的摩擦面积;
[0006]2.传统的闸片上摩擦体数量从内圈、中圈到外圈的数量比基本是2:3:4,内圈摩擦面积偏小,摩擦体在制动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发生较大的偏磨,影响闸片的寿命和列车的稳定运行;
[0007]3.摩擦体排列方式不合理,且贴合相对紧密,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局部温度较高发生摩擦性能衰退和摩擦体间的粘连,影响闸片制动性能和制动盘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包括一对对称设置于制动盘上的燕尾钢背,所述燕尾钢背靠近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表面上排布设置摩擦单元,所述燕尾钢背靠近所述制动盘的一端表面开设若干第一安装槽,所述燕尾钢背远离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表面开设若干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同心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销孔连通;
[0010]所述摩擦单元单元包括九个呈弧形三棱柱的摩擦体,所述摩擦体分别通过碟形弹簧、卡簧以及销钉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燕尾钢背上,所述碟形弹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卡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0011]所述燕尾钢背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上分布的摩擦体数量比值为2.5:3.5:3。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定义所述摩擦单元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摩擦组、第二摩擦组以及第三摩擦组,每一所述摩擦组内包括一个设置于燕尾钢背的中圈位置处的中心摩擦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摩擦体靠近燕尾钢背的外圈或靠近燕尾钢背的内圈两侧的两个副摩擦体。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摩擦体具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呈弧形三棱柱状,即所述基体的棱边为圆弧边且所述基体的侧面为圆弧面,所述基体其中任意两个圆弧面分别对称切设有矩形状的安装面。
[0014]优选的,定义所述摩擦体的圆弧边的圆心角为α,半径为r,则所述安装面的宽为2rs i n(α/2)。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摩擦组包括第一中心摩擦体以及两个第一副摩擦体,所述第一中心摩擦体的两个所述安装面朝向左侧,两个第一副摩擦体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第一中心摩擦体,两个所述第一副摩擦体远离所述第一中心摩擦体的所述安装面朝向左侧;
[0016]所述第二摩擦组包括第二中心摩擦体以及两个第二副摩擦体,所述第二中心摩擦体的两个所述安装面朝向左侧,两个第二副摩擦体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第二中心摩擦体,两个所述第二副摩擦体远离所述第二中心摩擦体的所述安装面朝向左侧;
[0017]所述第三摩擦组包括第三中心摩擦体以及两个第三副摩擦体,所述第三中心摩擦体的两个所述安装面朝向左侧,两个第三副摩擦体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第三中心摩擦体,两个所述第三副摩擦体远离所述第三中心摩擦体的所述安装面朝向右侧。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与燕尾钢背一体成型的防转单元,所述防转单元包括第一防转单元、第二防转单元以及第三防转单元;
[0019]所述第一防转单元抵接于所述第一中心摩擦体的两个所述安装面上,且所述第一防转单元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副摩擦体远离所述第一中心摩擦体的一侧的安装面上;
[0020]所述第二防转单元抵接于所述第二中心摩擦体的两个所述安装面上,且所述第二防转单元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副摩擦体靠近所述第二中心摩擦体的一侧的安装面上;
[0021]所述第三防转单元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第三副摩擦体远离所述第三中心摩擦体一侧的安装面上。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燕尾钢背靠近所述第三摩擦组的一侧进行去料加工,所述第三中心摩擦体未开设安装面的弧形面与所述燕尾钢背的外轮廓至少部分重合。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通过设置包括九个呈弧形三棱柱状的摩擦体的摩擦单元设置于燕尾钢背上,并使其在燕尾钢背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的数量比值为2.5:3.5:3,相比传统闸片内圈、中圈以及外圈的摩擦面积比2:3:4而言,增加了内圈的摩擦面积,减小了偏磨现象的影响,延长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0025]2.由于外圈的线速度更大,因此在制动过程中外圈摩擦体的温度更高,通过将摩擦体设置于燕尾钢背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的数量比值为2.5:3.5:3,摩擦体的分布更为均匀,相互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可以有效的避免摩擦体粘连,且使得防转台有较好的限位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燕尾钢背的正面立体状态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燕尾钢背的背面立体状态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闸片贴合到制动盘上时内圈、中圈以及外圈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摩擦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摩擦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摩擦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的摩擦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的燕尾钢背与传统燕尾钢背叠放时的外轮廓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包括一对对称设置于制动盘上的燕尾钢背,所述燕尾钢背靠近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表面上排布设置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钢背靠近所述制动盘的一端表面开设若干第一安装槽,所述燕尾钢背远离所述制动盘的一侧表面开设若干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同心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销孔连通;所述摩擦单元包括九个呈弧形三棱柱的摩擦体,所述摩擦体分别通过碟形弹簧、卡簧以及销钉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燕尾钢背上,所述碟形弹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卡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燕尾钢背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上分布的摩擦体数量比值为2.5:3.5:3。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摩擦单元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摩擦组、第二摩擦组以及第三摩擦组,每一所述摩擦组内包括一个设置于燕尾钢背的中圈位置处的中心摩擦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摩擦体靠近燕尾钢背的外圈或靠近燕尾钢背的内圈两侧的两个副摩擦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体具体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呈弧形三棱柱状,即所述基体的棱边为圆弧边且所述基体的侧面为圆弧面,所述基体其中任意两个圆弧面分别对称切设有矩形状的安装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摩擦体的圆弧边的圆心角为α,半径为r,则所述安装面的宽为2rsin(α/2)。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粉末冶金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胜滕明涛熊安楠
申请(专利权)人:久铖高科厦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