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奕彪专利>正文

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629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通常称之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它在直流电机一端的壳体内设置了齿轮减速结构,使高速旋转的转子轴通过齿轮间的变速变成机壳的低速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改变了行星齿轮的传统连接方式,即把齿轮和销轴的固定连接改变成销轴-微型轴承-齿轮的活动连接,并在轴承和齿轮的轴承孔之间嵌入了缓冲垫圈,使连接由刚性变成半柔性。本设计克服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噪声大、易咬死和“崩齿”的弊端,尤其适合电动车辆的电机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机械的变速机构,具体是指一种内置式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机械在变换输出转速时,通常都要通过变速机构来进行。变速机构有大--小皮带轮中介轴变速、大--小链轮中介轴变速等。但最常用的还是齿轮变速箱,因为它体积小,集合程度高,因此常被作为重要部件直接配用在某些机械中。例如化工生产中反应釜搅拌机的立式变速箱,各种汽车的换档变速箱等等。但它们都是单独的设备,当然也有一种在设备中内置的变速机构。例如钟表中的齿轮机芯,水表、电度表的机芯等等。近年来这种内置式变速结构已被广泛应用到电动机中,这种电动机可以不增减极数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尤其是在电动车辆的驱动电机中普遍采用了内置式行星齿轮减速机,把高速旋转的转子在电机内部就能减缓输出转速,达到增大转矩的目的。这种内置式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通常在转子轴上设置一只齿数较少的主动齿轮,旁边设2--3只中介齿轮即通常称之为行星齿轮,在机壳上设置内齿轮即齿圈,套在行星齿轮的外接圆外并互相啮合。这种结构的电机不用再另外通过变速箱变速就能达到减缓输出转速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易受外界冲击力的影响,中介齿轮的销轴常会发生倾斜或弯曲,进而影响各齿轮间啮合间隙,甚至发生相互咬死现象或“崩齿”事故。因此很多设计人员常常为此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而焦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向电动机制造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设计方案,使电动机在长期运转中减速齿轮不会发生相互咬死和“崩齿”,达到减缓转速、增大转矩、降低噪音、运转平稳的目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将三个中介齿轮的销轴与齿轮的固定连接改变成由销轴--轴承--齿轮间的活动连接,并在轴承外圈与齿轮的轴承孔的孔壁之间嵌入了橡胶缓冲垫圈,由刚性连接改变成具有一定间隙的半柔性连接,从而减少相互咬死和“崩齿”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由机座板(兼作电动机的后端盖)、三个中介齿轮、主动齿轮(固定在转子轴上)和套在中介齿轮外接圆上的齿圈(与机壳固定连接)组成。所述中介齿轮中央设有微型轴承,微型轴承的内圈与销轴成紧配合固定连接,在微型轴承的外圈与齿轮的轴承孔内壁之间嵌入了起缓冲作用的橡胶缓冲垫圈。该垫圈外圆中间有一圈凸起,嵌入轴承孔内壁的凹槽中。为防止缓冲垫圈在中介齿轮旋转时向外滑出,因此在轴承两侧面设置了防滑挡圈。所述机座板兼作电动机的后端盖,三个中介齿轮呈等边三角形顶点位置包围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固定在转子轴上,并与三个中介齿轮互相啮合,齿圈为内齿轮,固定在电机壳体后端的内缘,并在三个中介齿轮的外接圆位置与中介齿轮相啮合。本技术由于把销轴与中介齿轮的固定刚性连接改变成由销轴--轴承--齿轮的半柔性活动连接,使中介齿轮与齿圈及中介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有一定的弹性余量,因此在受到外界意外的冲击力时,变速机构各齿轮之间不会相互咬死和“崩齿”,同时还降低了噪音。配用该减速机构的直流电机,适合与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配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各部名称及标记1.机座板、2.主动齿轮、3.中介齿轮、4.销轴、5.微型轴承、6.缓冲垫圈、7.防滑挡圈。具体实施方式现对照附图将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机座板1兼作电动机的后端盖,三个中介齿轮3的销轴4呈等边三角形顶点位置设置在机座板1的内平面上,机座板1的中央设有轴承座和主轴孔,可以通过转子轴和容置主轴承。转子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它与三个中介齿轮3互相啮合。中介齿轮3的外侧与齿圈啮合。因此,当转子转动时,转子上的主动齿轮2带动三个中介齿轮3,中介齿轮3又带动外围的齿圈旋转,由于齿圈与机壳固定在一起,机壳又与定子固定在一起,转子的高速旋转通过齿轮间的减速,变成了机壳的慢速旋转。其实,作为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其转子轴一般都固定在后叉上作为车轴,而与定子固定为一体的机壳上却装有车辐条和轮毂并与车轮一起旋转。又因为主动齿轮齿数比齿圈的齿数少得多,所以可以达到使输出转速降低,转矩增大,启动迅速、爬坡力大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由机座板(1)、主动齿轮(2)、中介齿轮(3)和齿圈组成,还包括销轴(4)、微型轴承(5)、缓冲垫圈(6)和防滑挡圈(7),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座板(1)兼作电动机的后端盖,三个中介齿轮(3)呈等边三角形顶点位置包围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固定在转子轴上,并与三个中介齿轮(3)互相啮合,齿圈为内齿轮,固定在电机壳体后端的内缘,并在三个中介齿轮(3)的外接圆位置与中介齿轮(3)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中介齿轮(3)的中央设有微型轴承(5),微型轴承(5)的内圈与销轴(4)成紧配合连接,外圈与中介齿轮(3)的轴承孔内壁之间设有缓冲垫圈(6),缓冲垫圈(6)的中间有一圈凸起,嵌入中介齿轮(3)的轴承孔内壁的凹槽中,轴承两端面设有防止缓冲垫圈(6)滑出的防滑挡圈(7),用螺钉固定在中介齿轮(3)的两侧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通常称之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它在直流电机一端的壳体内设置了齿轮减速结构,使高速旋转的转子轴通过齿轮间的变速变成机壳的低速旋转。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改变了行星齿轮的传统连接方式,即把齿轮和销轴的固定连接改变成销轴—微型轴承—齿轮的活动连接,并在轴承和齿轮的轴承孔之间嵌入了缓冲垫圈,使连接由刚性变成半柔性。本设计克服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噪声大、易咬死和“崩齿”的弊端,尤其适合电动车辆的电机配套使用。文档编号F16H1/20GK2842854SQ20052004598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任奕彪, 任亦云 申请人:任奕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动机输出轴的减速装置,由机座板(1)、主动齿轮(2)、中介齿轮(3)和齿圈组成,还包括销轴(4)、微型轴承(5)、缓冲垫圈(6)和防滑挡圈(7),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座板(1)兼作电动机的后端盖,三个中介齿轮(3)呈等边三角形顶点位置包围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固定在转子轴上,并与三个中介齿轮(3)互相啮合,齿圈为内齿轮,固定在电机壳体后端的内缘,并在三个中介齿轮(3)的外接圆位置与中介齿轮(3)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奕彪任亦云
申请(专利权)人:任奕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