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98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4
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后横梁、立柱内部件、后轮罩加强件以及装设有撞针的撞针支架。后横梁在后部地板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立柱内部件沿车体内侧壁垂直延伸。后轮罩加强件沿后轮罩设置,并且连接后横梁与立柱内部件而形成连续骨架。后轮罩加强件具有在后排座椅锁定部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另外,撞针支架被安装在横向延伸部上,且撞针适于锁定后排座椅。由于用于锁定后排座椅的撞针被安装在坚固的车体骨架结构上,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后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交通运输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上,需要持续改善作为交通工具的车辆的性能,减小整个系统的尺寸和重量,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与能源效率。
[0003]已知车辆在车体后部的侧壁上安装有以可拆卸方式来锁定后排座椅靠背的撞针,以实现后排座椅的展开固定、收合或拆卸等动作。所述撞针通常被设置在后轮罩附近,而座椅施加到撞针上的负载会被分配到与其连接的车体结构,以提高后排座椅的安装强度。
[0004]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

193047号便公开了一种撞针结构。如图1所示,撞针110被安装在车体的侧壁102上,并且以悬臂方式在车辆宽度方向12上延伸,用以锁定后排座椅靠背。然而,如图2所示,从座椅靠背施加到撞针110的负载L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14。也就是说,撞针110所受到的负载L垂直于悬臂延伸方向(车辆宽度方向12),因而形成极大的力矩,使得撞针110容易发生变形(如虚线所示)或从车体的侧壁102剥离,导致对后排座椅的锁定失效。另一方面,若考虑增加额外的结构件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将使得车体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其中用于锁定后排座椅的撞针被安装在坚固的车体骨架结构上,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后横梁、立柱内部件、后轮罩加强件以及装设有撞针的撞针支架。所述后横梁在后部地板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立柱内部件沿车体内侧壁垂直延伸。所述后轮罩加强件沿后轮罩设置,并且连接所述后横梁与所述立柱内部件而形成连续骨架。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具有在后排座椅锁定部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另外,所述撞针支架被安装在所述横向延伸部上,且所述撞针适于锁定后排座椅。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加强件是由形成所述横向延伸部的第一加强件以及沿所述后轮罩的侧表面垂直延伸的第二加强件接合而成。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具有与所述立柱内部件交叠接合的立柱内部件接合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加强件交叠接合的第二加强件接合部,而所述撞针支架被交叠安装在所述立柱内部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二加强件接合部上。
[000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已知的一种锁定车辆座椅的撞针结构。
[0011]图2是图1的已知撞针受到负载时的示意图。
[0012]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3的撞针支架及其周边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的撞针受到负载时的示意图。
[0015]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2:车辆宽度方向
[0019]14:车辆前后方向
[0020]L:负载
[0021]110:撞针
[0022]102:侧壁
[0023]32:车辆宽度方向
[0024]34:车辆前后方向
[0025]300:车体后部结构
[0026]302:后部地板
[0027]304:车体内侧壁
[0028]306:后轮罩
[0029]310:后横梁
[0030]320:立柱内部件
[0031]330:后轮罩加强件
[0032]332:第一加强件(横向延伸部)
[0033]332a:立柱内部件接合部
[0034]332b:第二加强件接合部
[0035]334:第二加强件
[0036]340:撞针支架
[0037]342:撞针
[0038]350:后排座椅
[0039]352:后排座椅锁定部
[0040]351:座椅靠背
[0041]39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43]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为了易于理解本技术而仅示出了主要结构的图,存在对不影响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的结构或其具体形状进行省略的情况。在不同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元件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以便于对照、理解。在下文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以落座于座椅的乘员观察到的方向为基准。此外,以下多个实施例绘出的座椅与局部车体结构作为示例,仅表达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关的部份,其他部分能够采
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案。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能理解,并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合理应用到类似的座椅与车体结构上。
[0044]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撞针支架及其周边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结构300包括在车辆的后部地板302上沿车辆宽度方向32延伸的后横梁310、沿车体内侧壁304垂直延伸的立柱内部件320、沿后轮罩306设置的后轮罩加强件330以及装设有撞针342的撞针支架340。所述后轮罩加强件330连接后横梁310与立柱内部件320而形成高强度的连续骨架(如虚线所示)。此外,后轮罩加强件330具有位于后排座椅350后方并且对应于后排座椅锁定部352的横向延伸部332。所述横向延伸部332是沿车辆宽度方向32延伸,而撞针支架340被安装在所述横向延伸部332上,用于通过撞针342锁定后排座椅350上的后排座椅锁定部352。
[0045]在本实施例中,撞针支架340是安装在位于车辆后部的后轮罩加强件330上,并且使得撞针342沿着车辆前后方向34延伸。当车辆前后方向34上的负载L从座椅靠背351通过后排座椅锁定部352以及撞针342输入到撞针支架340时,因为撞针342的延伸方向与负载L的输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34)大致平行,使得撞针342可以有效承受负载L,不易变形,而稳固地锁定座椅靠背351。
[0046]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由于撞针支架340是组装到沿车辆宽度方向32延伸的横向延伸部332,所以撞针支架340的组装处能够承受剪切方向(如虚线所示)上的负载,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后轮罩加强件330与后横梁310和立柱内部件320形成高强度的连续骨架,所以输入到撞针支架340的负载可以被传递到车体的大范围结构上,以通过大范围高强度的车体结构稳固地承受所述负载L,对座椅靠背351起到稳固的锁定效果。另外,由于本实施例利用了车体本身的结构,将撞针支架340组装在后轮罩加强件330与后横梁310和立柱内部件320所形成的高强度的连续骨架上,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来提高撞针支架340的强度,便可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横梁,在后部地板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立柱内部件,沿车体内侧壁垂直延伸;后轮罩加强件,沿后轮罩设置,并且连接所述后横梁与所述立柱内部件而形成连续骨架;以及装设有撞针的撞针支架,所述撞针用于锁定后排座椅,其中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具有在后排座椅锁定部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并且所述撞针支架被安装在所述横向延伸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野峻吾仲村勇佑新田贵志橘祐史郎大川大辅马田宙益子拓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