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17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其包括:前柱、前侧构件、侧梁、后下构件以及连接构件,前柱接合到前围板;前侧构件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前面延伸;侧梁连接到所述前柱的底端;后下构件连接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和所述侧梁的前部;连接构件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中的至少两个。构件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中的至少两个。构件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中的至少两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2月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0

0167382号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牢固地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的车身结构,从而提高耐撞性和均匀分布冲击能量。

技术介绍

[0004]如本领域中公知的,车身结构包括分隔前舱和乘客舱的前围板,并且包括设置在前围板前面的一对前侧构件。所述一对前侧构件可以在车辆的前面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一对侧梁可以分别连接到一对前侧构件。每个侧梁的前部可以通过后下构件连接到每个前侧构件的后部。一对前柱(例如,A柱)可以分别接合到前围板的两侧边缘。
[0005]近年来,为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前柱、后下构件以及侧梁可以由铝基材料制成。在车身结构的组装过程中,包括前围板的前部结构、后地板以及中央地板可以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被装载。然后,一对前柱可以沿车辆的横向方向被装载在前围板的两侧边缘上。每个前柱的底端部分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和/或类似方法接合到后下构件。前柱的底端部分可以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接合到后下构件的顶端部分。
[0006]当包括前柱的车身前部在车辆冲击/碰撞的情况下变形时,前车门将打不开,这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特别地,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期间,前柱的底端部分和后下构件的顶端部分可以很容易地分离。
[0007]提供本背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背景,因此可以包括任何技术构思,其不视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在保持现有技术所实现的优点的同时,已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其牢固地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从而提高耐撞性并且均匀分布冲击能量。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车身结构可以包括:前柱、前侧构件、侧梁、后下构件以及连接构件,前柱接合到前围板;前侧构件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前面延伸;侧梁连接到所述前柱的底端;后下构件连接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和所述侧梁的前部;连接构件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中的至少两个。
[0011]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包括平行于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和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的第一安装壁,并且可以包括平行于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的第二安装壁。
[0012]所述第一安装壁可以接合到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
[0013]所述第一安装壁可以接合到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
[0014]所述第二安装壁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
[0015]所述后下构件可以具有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底壁的水平凸缘。
[0016]所述后下构件可以包括连接到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的前

侧连接部分,并且可以包括连接到所述侧梁的前部的后

侧连接部分。
[0017]所述后

侧连接部分的顶壁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顶壁。
[0018]所述后

侧连接部分的内侧壁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内侧壁。
[0019]所述侧梁可以具有设置在侧梁前部的凹壁和由所述凹壁限定的空腔。所述后下构件的后

侧连接部分可以容纳在所述空腔中。
[0020]所述后

侧连接部分的外侧壁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凹壁。
[0021]所述连接构件可以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前柱,使得连接构件和前柱可以形成一体的一件式结构。
[0022]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包括从所述前柱的底端竖直地延伸的延伸壁和从所述延伸壁的底端水平地延伸的安装壁。所述安装壁可以平行于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并且所述安装壁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
[0023]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可以接合到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
[0024]所述连接构件可以一体地连接到所述侧梁,使得连接构件与侧梁可以形成一体的一件式结构。
[0025]所述连接构件可以为从所述侧梁的顶端竖直地延伸的安装壁。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平行于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和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所述连接构件可以接合到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和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
[0026]所述连接构件可以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后下构件,使得连接构件和后下构件可以形成一体的一件式结构。
[0027]所述连接构件可以为从所述后下构件朝向所述侧梁延伸的安装壁。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平行于所述侧梁的顶表面,并且所述连接构件可以接合到所述侧梁的顶表面。
[0028]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可以接合到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
附图说明
[0029]通过随后结合附图所呈现的具体描述应更为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003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2]图3示出了从车辆内部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部分;
[0033]图4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A

A所呈现的截面图;
[0034]图5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B

B所呈现的截面图;
[0035]图6示出了从车辆外部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部分;
[0036]图7示出了图4所示的车身结构的变型;
[0037]图8示出了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内侧的载荷传递;
[0038]图9示出了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外侧的载荷传递;
[0039]图10示出了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的平坦地板的载荷传递;
[0040]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
[0041]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以及
[0042]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车身结构。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2:前围板
[0045]3:前侧构件
[0046]5:地板
[0047]11:前柱
[0048]12:侧梁
[0049]12a:顶壁
[0050]12b:底壁
[0051]12c:内侧壁
[0052]12d:外侧壁
[0053]12e:竖直肋
[0054]12f:水平肋
[0055]12h:凹壁
[0056]12g:空腔
[0057]13:后下构件
[0058]20:主体
[0059]20a:顶壁
[0060]20b:底壁
[0061]20c:内侧壁
[0062]20d:空腔
[0063]20f:竖直凸缘
[0064]20g: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前柱,其接合到前围板;前侧构件,其从所述前围板朝向车辆前面延伸;侧梁,其连接到所述前柱的底端;后下构件,其连接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和所述侧梁的前部;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前柱、侧梁和后下构件中的至少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和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的第一安装壁,并且包括平行于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的第二安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壁接合到所述前柱的安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壁接合到所述后下构件的安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壁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安装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具有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底壁的水平凸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的前

侧连接部分,并且包括连接到所述侧梁的前部的后

侧连接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

侧连接部分的顶壁接合到所述侧梁的顶壁。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

侧连接部分的内侧壁接合到所述侧梁的内侧壁。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侧梁具有设置在侧梁前部的凹壁和由所述凹壁限定的空腔,并且所述后下构件的后

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德和郑熙锡金贤植李炳天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