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蓄电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蓄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230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6
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地进行充电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包括:第一蓄电池,其可切换电压状态;三相马达,其由第一蓄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逆变器,其连接于第一蓄电池与三相马达之间的电力供给电路上;直流供电电路,其连接于电力供给电路上;分支电路,其从正极侧的直流供电电路分支,连接于三相马达的任一相的线圈;平滑电容器,其一端连接于负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另一端连接于正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或分支电路;DC‑DC转换器,其经由转换器电路而连接于电力供给电路;以及低电压的第二蓄电池,其连接于DC‑DC转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为了能够确保更多的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且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积极地进行了搭载有对能源的效率化有贡献的二次电池的移动体中的充供电相关的研究开发。

2、关于搭载有二次电池的移动体的充供电,充电桩等充电设备存在支持400v级别和支持800v级别这两种类型。在移动体仅对应于支持400v级别的充电设备的情况下,在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中,无法享受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的快速充电性能。

3、在移动体对应于支持400v级别和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在利用支持400v级别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利用电压转换器升压至800v来进行充电,或者在利用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利用电压转换器降压至400v来进行充电。然而,如果在充电时使用充电用的电压转换器,则效率降低。

4、对于该问题,也已知一种通过切换蓄电池模块的连接方式,在不使用充电用的电压转换器的情况下,在支持400v级别的充电设备和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中均能够充电的移动体(例如专利文献1、2)。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80474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50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另一方面,用于移动体的辅机也存在以400v级别驱动的辅机和以800v级别驱动的辅机这两种。在切换蓄电池模块的连接方式的移动体中,在利用支持800v级别的充电设备的充电中驱动400v级别的辅机的情况、或者在利用支持400v级别的充电设备的充电中驱动800v级别的辅机的情况等下,通常利用辅机用的电压转换器进行电压转换。然而,辅机用的电压转换器价格昂贵,制造成本增加。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地进行充电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蓄电系统。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专利技术的蓄电系统具备:

6、第一蓄电池,其具备第一蓄电部、第二蓄电部、以及第一开关部,该第一开关部能够在所述第一蓄电部与所述第二蓄电部串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一电压充电的第一电压状态和所述第一蓄电部与所述第二蓄电部并联连接且能够以第二电压充电的第二电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7、三相马达,其在中性点连接有三相的线圈,并利用从所述第一蓄电池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

8、逆变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蓄电池与所述三相马达之间的电力传递路径上;

9、直流供电电路,其与位于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之间的电力传递路径上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10、分支电路,其从正极侧的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分支,并与所述三相的线圈中的任一相的线圈连接;

11、电容器,其一端连接于将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的负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另一端连接于将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的正极侧的电力供给电路、或所述分支电路;

12、预充电电路,其连接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第一蓄电池之间的电力传递路径上的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13、转换器,其与所述预充电电路连接;以及

14、第二蓄电池,其与所述转换器连接,且电压比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低。

15、专利技术效果

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充电设备的电压状态高效地进行充电,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系统,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系统,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系统,其中,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原泰史山田保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