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及车体前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18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4
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及车体前部的制造方法,可不设置无用的焊接用的作业孔,而将仪表板上板与前围侧板一起高效率地接合于上梁。前围侧板(16)的下缘部与上部分割片(20)的侧壁由第一接合部(W1)接合而构成上部结构体。仪表板上板(13)的弯折凸缘与上梁基部(19)的侧壁由第二接合部(W2)接合而构成基部结构体。关于上部结构体与基部结构体,前围侧板的下缘部与基部侧壁(19s)的缺口部(18)的缘部由第三接合部(W3)接合而构成骨架结构体。关于骨架结构体与上梁盖构件(12),上梁盖构件(12)的上下的凸缘部由第四接合部(W4)及第五接合部(W5)接合于上部分割片(20)的上壁及上梁基部(19)的下壁。下壁。下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前部结构及车体前部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及车体前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已知有下述结构,即:大致矩形截面的上梁(upper member)从左右的前柱(front pillar)向车辆前方延伸,在上梁的根部,连结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上板(dash upper panel)(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体前部结构中,仪表板上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贯穿上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设于仪表板上板的端部的屈曲凸缘触碰上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并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所述侧壁。在上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形成有用于插入焊接枪的作业孔。仪表板上板的屈曲凸缘与上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的焊接是通过作业孔而进行。而且,在仪表板上板的后部,连结支撑前窗密封玻璃(front window seal glass)的下端的、前围上板(cowl top panel),在前围上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结合有前围侧板(cowl side panel)。前围侧板的下缘部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上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476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所述车体前部结构中,仪表板上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横穿上梁的截面而焊接固定于外侧的侧壁,因而可将仪表板上板的端部以高刚性连结于上梁的根部。但是,所述车体前部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将仪表板上板的端部焊接于上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必须在上梁的侧壁形成焊接用的作业孔,而担心上梁的强度因作业孔降低。而且,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需要通过作业孔来进行用于将仪表板上板的端部与上梁的侧壁接合的焊接作业,因而接合作业的效率差,期望改善此方面。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欲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及车体前部的制造方法,可不设置无用的焊接用的作业孔,而将仪表板上板与前围侧板一起高效率地接合于上梁。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前部结构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采用以下的结构。
[0012]即,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前部结构包括:上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梁10),具有截面大致

字状的上梁本体(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梁本体11)及上梁盖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梁盖构件12),所述上梁本体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所述上梁盖构件以堵塞所述上梁本体的开口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前围侧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前围侧板16),其下缘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下缘部16e)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以及仪表板上板(例如实施方式的仪表板上板13),其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
所述上梁本体包括:上梁基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梁基部19),具有上壁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的一部分经连续切缺的缺口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缺口部18);以及上部分割片(例如实施方式的上部分割片20),以基本堵塞所述缺口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上梁基部,关于所述前围侧板与所述上部分割片,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与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分割片侧壁20s)由第一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合部W1)接合,构成上部结构体(例如实施方式的上部结构体24),关于所述仪表板上板与所述上梁基部,在所述仪表板上板的端部向上方屈曲地设置的弯折凸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弯折凸缘13f)与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基部侧壁19s)由第二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合部W2)接合,构成基部结构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基部结构体26),关于所述上部结构体与所述基部结构体,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与所述基部侧壁的所述缺口部的缘部由第三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三接合部W3)接合,构成骨架结构体(例如实施方式的骨架结构体27),关于所述骨架结构体与所述上梁盖构件,所述上梁盖构件的从上下的各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各凸缘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凸缘部12fu、凸缘部12fl)通过第四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四接合部W4)及第五接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五接合部W5),分别接合于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上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分割片上壁20u)及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下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基部下壁19l)。
[0013]根据所述结构,上部结构体是以第一接合部将前围侧板的下缘部与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侧壁接合而构成。上部分割片与上梁本体的大型的上梁基部为分立构件,因此可在第一接合部中,对前围侧板的下缘部通过夹持点焊而容易地接合。
[0014]基部结构体是以第二接合部将仪表板上板的端部的弯折凸缘与上梁基部的基部侧壁接合而构成。在上梁基部,设有上壁与侧壁的一部分经连续切缺的缺口部,因而仪表板上板的端部的弯折凸缘与基部侧壁可在第二焊接部中,通过夹持点焊而容易地接合。
[0015]骨架结构体是以第三接合部将前围侧板的下缘部与基部侧壁的缺口部的缘部接合而构成。前围侧板的下缘部与基部侧壁的周域并非袋结构,因而前围侧板的下缘部与基部侧壁可在第三焊接部中,通过夹持点焊而容易地接合。
[0016]关于如所述那样构成的骨架结构体及上梁盖构件,上梁盖构件的上侧的凸缘部由第四接合部接合于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上壁,并且上梁盖构件的下侧的凸缘部由第五接合部接合于上梁基部的基部下壁。第四接合部与第五接合部的各周围均非袋结构,因而上梁盖构件可在第四接合部及第五接合部中,通过夹持点焊而容易地接合于分割片上壁及基部下壁。
[0017]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也可重叠于所述上梁基部的所述基部侧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并通过所述第三接合部进行接合,在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中的、较所述第三接合部更靠下方,设有向下方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引导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引导壁25)。
[0018]此时,在对基部结构体从上方组装上部结构体时,通过上梁基部的缺口部的缘部抵接于前围侧板的引导壁,从而可将前围侧板的下缘部引导至重叠于基部侧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的位置。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可高效率地进行上部结构体对基部结构体的组装。
[0019]所述上部结构体的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后部也可由所述仪表板上板的后部从下方
支撑,且所述上部结构体的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前部由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上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基部上壁19u)从下方支撑。
[0020]此时,在对基部结构体从上方组装上部结构体时,上部分割片的前后由基部上壁及仪表板上板的后部从下方支撑,因而可对上梁基部将上部结构体在上下方向高精度地定位。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可更高效率地进行上部结构体对基部结构体的组装。
[0021]也可在所述分割片侧壁、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基部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从所述仪表板上板的上表面向所述上梁的截面内排出水滴的排水口(例如实施方式的排水口22f、排水口22r),在所述排水口的附近设有所述第三接合部。
[0022]此时,可利用第三接合部来补强上梁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具有截面

字状的上梁本体及上梁盖构件,所述上梁本体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所述上梁盖构件以堵塞所述上梁本体的开口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前围侧板,其下缘部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以及仪表板上板,其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于所述上梁本体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所述上梁本体包括:上梁基部,具有上壁与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的一部分经连续切缺的缺口部;以及上部分割片,以堵塞所述缺口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上梁基部,关于所述前围侧板与所述上部分割片,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与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侧壁由第一接合部接合,构成上部结构体,关于所述仪表板上板与所述上梁基部,在所述仪表板上板的端部向上方屈曲地设置的弯折凸缘与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侧壁由第二接合部接合,构成基部结构体,关于所述上部结构体与所述基部结构体,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与所述基部侧壁的所述缺口部的缘部由第三接合部接合,构成骨架结构体,关于所述骨架结构体与所述上梁盖构件,所述上梁盖构件的从上下的各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各凸缘部通过第四接合部及第五接合部,分别接合于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分割片上壁及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下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重叠于所述上梁基部的所述基部侧壁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并通过所述第三接合部进行接合,在所述前围侧板的所述下缘部中的较所述第三接合部更靠下方,设有向下方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引导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体的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后部由所述仪表板上板的后部从下方支撑,所述上部结构体的所述上部分割片的前部由所述上梁基部的基部上壁从下方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割片侧壁、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基部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从所述仪表板上板的上表面向所述上梁的截面内排出水滴的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的附近设有所述第三接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梁基部的所述缺口部的下方,配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是纵向的截面为L字状,且接合于所述上梁基部的所述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森胜哉伊藤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