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宝川专利>正文

车轮发电的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977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供电装置,固设于车上,用以产生电能以供其它装置使用; 一蓄电装置,通过电线与供电装置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 一发光组件,通过电线与蓄电装置相连接; 通过供电装置用电线与蓄电装置相连接,使该供电装置所提供的电能储存于该蓄电装置中,以于该供电装置停止供电时,该蓄电装置仍可继续供电。(*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发电的蓄电装置,包含有供电装置、蓄电装置及发光组件,其中该供电装置固设于车上,用以产生电能以供其它装置使用;该蓄电装置通过导电线材与供电装置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该发光组件通过导电线材与蓄电装置相连接。
技术介绍
一般安装于车轮上的供电装置,可分为自动发电结构及电池供电结构等两种,前者利用车轮转动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以供给车上的其它装置使用,但是,此种结构若于车轮停止转动时发电机也随着车轮停止转动而停止供电,车上的安全照明及警示装置也同时失去功能,并同时带给骑乘者安全上的顾虑;而后者是利用电池作为电能的来源,以供给车上的其它装置使用,但是,此种结构常易因电池的电量耗尽而无法供给电能给其它装置使用,因此,综合上述的两种供电装置所述得知,一般常见供电装置具有下列的不便处一、当失去电能供给时,无任何替代的电源供给装置做临时的供电,导致当原供电装置停止供电时,车上的其它装置即失去电能的来源,而影响骑乘者安全。二、当失去电能供给而须以新的供电装置来替换时,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若在使用中更换时易造成安全上的空窗期,而增加骑乘者的安全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蓄电功能的车轮发电发光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轮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供电装置,固设于车上,用以产生电能以供其它装置使用;一蓄电装置,通过电线与供电装置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一发光组件,通过电线与蓄电装置相连接。通过供电装置用电线与蓄电装置相连接,使该供电装置所提供的电能储存于该蓄电装置中,以于该供电装置停止供电时,该蓄电装置仍可继续供电。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体轮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体轮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接于车体轮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供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供电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于车体轮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组装于车体轮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组装于车体轮轴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组接于车体轮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1毂体;111中空柱;112扣钩;113沟漕;114中空管;115钩件;116封塞;116a透孔;117发光组件;117a插脚;119蓄电盒;119a蓄电组件;12线轴;121导线;122定位凸;123a引出端;123b引出端;126a电线;126b电线;13左磁极;131磁极片;132透孔;14右磁极;141磁极片;142透孔;15导光棒;151钩件;16壳座;161中心圆透孔;162凹槽;163磁铁;166周围处;171供电装置;172蓄电装置;18隔磁环;19轮轴;191轮辐;192钢圈;193螺帽;110车体;21滚轮;211枢轴;212扣钩部;213轴承;217弹性组件;218警示灯;218a受接部;218b接点;219蓄电盒;219a蓄电组件;22线轴;221导线;222定位凸;223a引出端;223b引出端;226a电线;226b电线;227电线;23上磁极;231磁极片;232透孔;24下磁极;241磁极片;242透孔;26座体;263磁铁;210车体;271供电装置;272蓄电装置;31毂体;311中空柱;312扣钩;313沟漕;313a电刷;314中空管;315钩件;316封塞;316a透孔;317发光组件;317a插脚;318警示灯;318a接脚;318b接脚;319蓄电盒;319a蓄电组件;32线轴;321导线;322定位凸;323a引出端;323b引出端;324电线;324a受接件;325电线;325a受接件;326a电线;326b电线;327a电线;327b电线;33左磁极;331磁极片;332透孔;34右磁极;341磁极片;342透孔;35导光棒;351钩件;36壳座;361中心圆透孔;362凹槽;363磁铁;364透孔;365透孔;366周围处;367插接件;367a电线;368插接件;371供电装置;372蓄电装置;38a集电环;39轮轴;391轮辐;392钢圈;393螺帽;310车体。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其主要包含供电装置171、蓄电装置172及发光组件117,其中该供电装置171由线轴12、左磁极13、右磁极14、毂体11、磁铁163及壳座16组成,该蓄电装置172由蓄电盒119及蓄电组件119a组成。其中该毂体11于中心处向外凸伸一可供车轮轮轴19贯穿的中空柱111,且于中空柱111外缘的上端处设置数个扣钩112,并于该毂体11上固设两中空管114,该中空管114内套置一封塞116,且该封塞116钻设两透孔116a,供一可为单一颜色或着上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组件117的插脚117a贯穿,且于该毂体11上固设两蓄电盒119,并于两蓄电盒119的两端各设置电线126a、126b,而于毂体11外缘处开设一沟槽113,并于该沟槽113内钩置两钩件115,该钩件115的一端先钩于沟槽113内后再绕经车轮的轮辐191,最后钩件115的另一端再钩于沟槽113内,使毂体11得以固定于车轮的轮心处。而该线轴12纵剖面约为一工字形且于工字形中央处上绕设导线121,而于线轴12的两面上凸设数个定位凸122。而该左、右磁极13、14呈环圈状并于磁极的外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131、141,且该磁极片131、141呈相互穿插状,而于该两磁极的两面钻设数个透孔132、142能与线轴12的定位凸122相套合,并将线轴12紧密包覆于两磁极内,该左、右磁极13、14及线轴12组合后整体穿套于毂体11中空柱111的外缘上且被中空柱111上的扣钩112扣合固定。将上述线轴12上缠绕的导线121的引出端123a、123b与两蓄电盒119的两端相连接,而设置于两蓄电盒119两端的电线126a、126b再与发光组件117的插脚117a接连,使发光组件117容置固定于毂体11的中空管114内;一导光棒15,该导光棒15的末端套置于上述的中空管114内且导光棒15的末端内缘可供发光组件117容置,而于导光棒15的顶端设一钩件151,其钩件151顶止于车轮的钢圈192上,且该钩件151再钩于车轮的轮辐191而使导光棒15达到固定。而该壳座16于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圆透孔161,供轮轴19贯穿且固定,且于壳座16周围处166开设数个凹槽162供数个磁铁163设置,而于此壳座16周围处166外围再设置一隔磁环18。于组装时调整壳座16,而将左、右磁极13、14及线轴12容置于内但不相接触,到左、右磁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宝川
申请(专利权)人:洪宝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