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4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包括安装梁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梁自车辆的一侧所述内门槛向另一侧所述内门槛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梁的端部,其高度高于所述内门槛。通过将车辆的座椅安装件设置为工字型,并使具有大于内门槛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车辆受到单侧面的碰撞力时,将碰撞力传导到车辆未受碰撞的另一侧面,从而实现提升车辆侧碰安全性的效果;当车门或内门槛因侧碰发生变形时,座椅安装件能起到减少乘员舱入侵量和衰减撞击力的作用。撞击力的作用。撞击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微型电动车一般以两座居多,且不设置B柱结构,车辆侧面主要由车门结构提供支撑力,侧碰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在为座椅提供安装点的同时,还能提升微型电动车的侧碰安全性。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包括安装梁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梁自车辆的一侧内门槛向另一侧内门槛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梁的端部,其高度高于所述内门槛。
[0005]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搭接边,所述搭接边与所述内门槛固定连接。
[0006]可选地,在所述安装座上,由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辆座椅的安装点,所述第二区域用于与所述安装梁相连接;
[0007]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内门槛之间的高度差在70mm以上,在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内门槛之间的高度差在30mm以上,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梁之间的高度差在25mm以上。
[0008]可选地,所述座椅安装件和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设置在车辆的地板总成上,所述安装梁自一侧所述内门槛沿y向横跨过所述中通道总成,延伸向另一侧所述内门槛。
[0009]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安装梁具有U型横截面,所述安装梁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装座内。
[0010]可选地,所述安装梁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内门槛的侧壁相连,或
[0011]所述安装梁的端部与所述内门槛相连。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梁在所述座椅安装件中设有多根。
[0013]可选地,还包括辅助梁,所述辅助梁相对于所述安装梁斜向设置,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0014]可选地,所述座椅安装件为工字型。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安装件。
[0016]综上所述,通过将车辆的座椅安装件设置为工字型,并使具有大于内门槛的高度,本技术能在车辆受到单侧面的碰撞力时,将碰撞力传导到车辆未受碰撞的另一侧面,从而实现提升车辆侧碰安全性的效果;当车门或内门槛因侧碰发生变形时,座椅安装件能起到减少乘员舱入侵量和衰减撞击力的作用。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安装件与地板和中通道总成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安装件和内门槛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角度)。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角度)。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安装件与内门槛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地板总成,11

前地板,12

中地板,2

内门槛,3

中通道总成,31

连接件,4

座椅安装件,41

安装梁,42

安装座,421

第一区域,422

第二区域,423

第三区域,43

搭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在下述说明中,以车头所在为前,车尾所在为后,车顶所在为上,车底所在为下。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为两座微型电动车,包括地板总成1、内门槛2、中通道总成3和座椅安装件4,其中座椅安装件4整体呈工字型,位于内门槛2的内侧,且与内门槛2固定连接,并高出内门槛2,能在车辆受到单一侧面的碰撞力时,通过自身的工字型结构,将碰撞力传导到车辆未受碰撞的另一侧,从而实现提升车辆侧碰安全性的效果;同时,当车门或内门槛2因侧碰发生变形时,座椅安装件4能凭借其高出内门槛2的结构,起到减少乘员舱入侵量和衰减撞击力的作用。
[0030]具体地,地板总成1位于车辆的下车体上,包括彼此相连的前地板11和中地板12,内门槛2位于地板总成1的左右两侧,中通道总成3位于地板总成1的中部上方,包括一长方形底板和一对长方形连接件31,其中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辆x轴,且底板自身覆盖在前地板11和中地板12的交界处,其前端和后端上设置前述连接件31。
[0031]座椅安装件4具体呈工字型,位于地板总成1上方,并处于内门槛2的内侧,包括安装梁41以及为座椅提供安装点的安装座42,其中安装梁41沿实车y向设置,自车辆左侧内门槛2的内侧向车辆右侧内门槛2的内侧延伸,并横跨中通道总成3。在本实施例中,座椅安装件4于安装梁41中部与中通道总成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自身端部与内门槛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其他位于地板总成1上方的部位与地板总成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梁41覆盖设置在前地板11与中地板12连接处上,与地板总成1和中通道总成3形成固定连接,以增加乘员舱区域的整体强度。
[0032]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42与安装梁41相连,沿实车x向延伸设置,并在x

z平面上
具有类似梯形的截面结构。在安装座42靠近车辆内部的侧表面,其和安装梁41固定连接,在安装座42靠近车头和车尾的侧表面,其与地板1固定连接;在安装座42靠近车辆外部的一侧,其通过一于侧壁末端翻折形成的搭接边43和内门槛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2的高度高于内门槛2,并大致呈由前往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此,当车辆受到单侧碰撞时,碰撞能量将由内门槛2传递至安装座42上,再通过安装梁41传至未受碰撞的车辆另一侧,从而实现提升车辆的侧碰安全性。并且,当车门或内门槛2因侧碰发生变形时,内门槛2和车门若要向内侵入乘员舱,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安装座42的阻止;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便碰撞力使得内门槛2、车门和安装座42均被压溃,与安装座42相连的安装梁41也还能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梁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梁自车辆的一侧内门槛向另一侧内门槛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梁的端部,其高度高于所述内门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搭接边,所述搭接边与所述内门槛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座上,由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辆座椅的安装点,所述第二区域用于与所述安装梁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内门槛之间的高度差在70mm以上,在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内门槛之间的高度差在30mm以上,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梁之间的高度差在25mm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件和车辆的中通道总成设置在车辆的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徐福慧宿学深韩旭闫高峰吴泽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