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凝露结构及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41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凝露结构及冰箱,防凝露结构包括翻转梁、第一加热件及第二加热件,第一加热件布设于翻转梁的长度方向上,并受控产生加热热量,第二加热件固定设置于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或者受控可活动至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产生加热当前所在端部的热量。可利用第一加热件对翻转梁进行加热,使翻转梁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可通过第二加热件对翻转梁的两端部分别加热,使翻转梁上各处均不易凝露,第二加热件提高了翻转梁的两端部处的温度,使得翻转梁上各处的温度更均匀,温差小,则第一加热件无需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的配合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减少了电能损耗。减少了电能损耗。减少了电能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凝露结构及冰箱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结构及冰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冰箱有直冷及风冷等不同的制冷方式,其中风冷具有制冷均匀、降温较快等优点,风冷冰箱的内部会存在对流及风循环,相对于传统的直冷冰箱,风冷冰箱在门体的门缝处可能存在漏冷的情况,增加了外部凝露的风险,目前主要解决方式是在翻转梁中设置加热丝,通过加热丝的加热来使得凝露蒸发,但仍会存在凝露,去除凝露的效果不佳,且热能利用率不高、有较多的电能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冰箱中加热防凝露效果不佳,且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凝露效果更好、热能利用率高的防凝露结构及冰箱。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凝露结构,包括;
[0006]翻转梁;
[0007]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布设于所述翻转梁的长度方向上,并受控产生加热热量;及
[0008]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或者受控可活动至所述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梁;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布设于所述翻转梁的长度方向上,并受控产生加热热量;及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或者受控可活动至所述翻转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产生加热当前所在端部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翻转梁滑动配合,使所述第二加热件能够在所述翻转梁的两端部之间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及所述第二加热件均设于所述翻转梁内,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加热件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包括底盖、中盖及上盖,所述底盖与所述中盖围成第一空间,所述上盖设于所述中盖远离所述底盖的一侧,所述中盖与所述上盖围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翻转梁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座用于在所述翻转梁的两端部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移动座远离所述翻转梁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翻转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翻转梁的两端部处,所述移动座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移动座上设有电机及滚轮,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滚轮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滑槽内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底面上设有导槽,所述导槽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滚轮伸入所述导槽内并与所述导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世良原高红孙中强胡尧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