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0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从外部输入过大载荷时能够避免被支承框架与支承被支承框架的支承框架之间不慎弯折的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前侧车架(11、被支承框架);支承前侧车架(11)的车室侧端部的前侧后端部(12、支承框架);加强件(21),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前侧后端部(12)内,与前侧后端部(12)一起形成闭合截面;以及隔板(22),其与加强件(21)的前侧车架(11)侧的部位邻接,并面向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前侧后端部(12)内,将隔板(22)的上方缘部与加强件(21)的被支承框架侧端部构成为一体。端部构成为一体。端部构成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针对从外部输入的过大载荷保护车室内的乘员的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针对由碰撞等引起的过大输入载荷保护车室内的乘员,以往在车身各部设有用于吸收过大输入载荷的冲击吸收构造及用于针对冲击无变形而维持车室的内部空间的骨架构造等。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沿着车室的前侧下部表面配置的后车架(支承框架)以悬臂梁的方式支承从车室延伸的前车架(被支承框架)的后端部的构成。
[0004]并且,其构成为,在从外部向前车架输入过大载荷时,通过前车架被压溃来吸收载荷能量以抑制车室的变形,保护车室内的乘员。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218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在前车架(被支承框架)由于碰撞等而被输入有输入载荷时,存在前车架和支承前车架的后车架(支承框架)之间在前车架被压溃前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支承框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车室的前方或后方;支承框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并配置在所述车室的外周面,支承所述被支承框架的车室侧端部;加强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支承框架内,与所述支承框架一起形成闭合截面;以及隔板,其与所述加强件的被支承框架侧的部位邻接,并面向车辆前后方向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武宏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