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齿轮的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52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通过转轴21的通孔2a,引导载体5的环形导向凸缘4和圆柱形静齿轮3一体化地,同心地做在密封小马达的开口端的基座2上。在该静齿轮3的上端设有一个对动齿轮7的转动进行导向的导向件3b。补充带齿轮的马达的这些齿轮可高精度地安置在小型装置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介绍的是用在小型机器和装置,如相机和打印机上的带齿轮的马达。现行技术介绍传统的用在小型机器,如相机上的带齿轮的马达构成一个具有高的减速比的小型驱动机构,它包括一个附连在马达轴的自由端的中心齿轮和一个静止的和可动的内啮齿轮组合,静动两者的齿数彼此稍有些不同,两者都通过一个公共的行星齿轮啮合在一起,该行星齿轮又与上述中心齿轮相啮合,这已公开在1993年的日本临时专利发表号321987上。但是,为了附连在马达的自由端上,这种类型的驱动机构还涉及需要进一步减小马达本身的尺寸,以便能将其用在,例如,最新设计的所采用暗盒比从前更小的一些相机上。在1993年的日本临时专利发表号71452中公开的驱动机构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它是利用将静止的啮合的齿轮直接地固定在小型马达外壳的一端上来解决的。尽管这具有能进一步减小马达轴向尺寸的优点,但这种驱动机构却包含有一很大的困难。困难在于,内啮合齿轮,载体和其它构件必须彼此相对地以很高的精度进行定位。在1988年的日本临时专利发表号188746上公开的另一驱动机构能进一步减小带齿轮的马达的轴向尺寸,其方法是,消除支撑行星齿轮的载体和采用该机构的基座与设置在可动内啮合齿轮上的圆盘的圆周壁来引导行星齿轮的轴。但是,这种驱动机构却不能给行星齿轮很好的支撑。这样,当把驱动力从静止的内啮合齿轮传递到可动的内啮合齿轮时,行星齿轮就会倾斜,从而妨碍转动的传递。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新型的带齿轮的马达,它能使各单件彼此相对精确定位和显著减小轴向尺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新型的带齿轮的马达,它能通过将行星齿轮支撑在一稳定位置上来高度可靠地传递驱动力。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带齿轮的马达包括一个覆盖着小型马达轴自由端的基座和一个静齿轮,该基座有一个支撑行星齿轮的转动载体的导向件,而该静齿轮具有一个动齿轮的导向件,它们都是围绕着通孔同心地做成一体的,以便能通过这小马达的转动轴。这样设计的带齿轮的马达能减小马达本身的轴向尺寸和将它上面的单个单件精确地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带齿轮的马达还包括一个覆盖着波形马达轴的自由端的基座和一个动齿轮,该齿轮可沿设置在静止齿轮上的导向件转动,基座和动齿轮都有一个环形导向件来这样引导行星齿轮,以使得上述行星齿轮能绕自轴并沿该导向件转动。环形导向件是同心地围绕一在中心的通孔形成的,以便使小马达的转动轴通过。同时,该行星齿轮的轮缘的两侧设置得很靠近基座和动齿轮的相对面。这种结构消除了行星齿轮的倾斜,否则在驱动力的传递过程中这种倾斜是可能发生的。附图简介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带齿轮的马达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一个表示用在同一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的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带齿轮的马达的横截面图。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现在来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两个优选实施例。图1和图2画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附图中,标号1表示装配在小型马达20的自由端上的减速单元。一个固定和支撑减速单元1组成构件的基座还用作覆盖小马达20的自由端的一个盖。基座2可用树脂,如象非晶态的聚胺制作,这就允许采用静模和动模来精确制造。在基座的外侧做有一个具有内齿3a的静止的圆柱齿轮和一个引导载体5的环形凸缘4,两者都设置成同心地包围着中心通孔2a,以便通过转轴21。沿基座周边设有一阶式的连接凸缘2b。通过将外壳23的边缘23a卷边的方法可将连接凸缘2b固定到小马达20轴的自由端上。或者,用别的方法,将连接凸缘2b固定在边缘3a和磁铁25之间。这样,小马达20和减速单元1就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带齿轮的马达。基座的另一侧的中心,从小马达的里面看,做有一凸台2c。通过转轴21上的转动止动环24或其它类似构件与凸台2c接触就可防转轴21的轴向移动。从基座2的外周边伸出的冠状静齿轮3形成一系列减速环的主要部件,该静齿轮3通过后面将讨论的行星齿轮6与动齿轮7啮合在一起,能使齿轮7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的阶式导向表面3b切交于静齿轮3上部的内表面。静齿轮3的外周有一表面3c,装置外壳9就装配其上。连接是通过将从表面3c突出的均匀分布的连接爪钩3d与外壳9上的连接孔9a相啮合来实现的。突出的环形导向凸缘4设置在静齿轮3的内侧,鼓形载体5转动地与这导向凸缘4的上表面4a和内表面4b接触,并安装在这导向凸缘上。载体5有一环形的突起5a,它与导向凸缘4的内表面4b滑动接触。在这实施例中,一些轴孔5c都设置在上鼓端表面5b的相同圆周上,这些孔的每一个都枢转地支撑着一个行星齿轮6。驱动力可通过这些行星齿轮6与转动轴21上的中心齿轮22,静齿轮3和动齿轮7上的齿22a、3a和7a啮合来传递。这些行星齿轮6也可被转动地装配在安装于上述鼓端面5b的多重轴上。由于高速转动而发生的咬粘和融合,可以采用非晶态的聚胺制作这些行星齿轮6,或制作所有的行星齿轮,静齿轮和动齿轮6,3和7来避免,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它是用加入增强剂,或烯烃基改性剂来制备的。加入至少5%,最好是5-20%的无机物粉末,可以增大它的热导性能。行星齿轮6具有一个轮毂6a和一轮缘6b,两者被一些沿轴向扭转的螺旋轮幅6c连成一体,这轮幅的轴向长度要比轮毂和轮缘稍短一些。螺旋轮幅6c能防止在成形过程中缩孔的形成。此外,当马达高速转动时,螺旋轮幅6c就会产生一空气流,它通过在载体5的鼓端表面的轴孔5c附近的通孔5d,把内部产生的热吸带到外部。将行星齿轮6这样装配,使得能在这些行星齿轮自身和中心齿轮22的法兰表面22a,载体5以及动齿轮7之间留一些空间。对这样留的总空间加以控制,以便超过转动轴21轴向的移动量。象这样,即使当转动轴21的轴向移动使中心齿轮22的法兰表面22a与任一行星齿轮6的齿的端表面碰撞,也不会有损伤,这是由于这种配置能使行星齿轮6在轴向上逃逸。动齿轮7的内齿数比静齿轮3的稍多一些,这动齿轮7被可转动地装配在静齿轮3的上端的内周的导向表面3b上。这个动齿轮7的造型象一个覆盖着减速单元1的开口端的圆盘。一个联体的输出轴8在动齿轮7的上板7b的两表面中心处突出。向内突出的轴8a装配在设置于中心的轴孔5c中。向外突出的轴8b则可装配在,例如相机的卷片旋转片。安装在静齿轮3的外周上的外壳9的一端罩在设置于动齿轮7上端外周的台阶7c上,以便防止这动齿轮7向上滑动。上述的减速单元1可用下述方法正确地放置和固定在小马达20的一端上将基座2做一翻边到小马达20的外壳23的边缘并将转动轴21通过在其中心的通孔2a。这就能将轴向尺寸减小到最低限度。静齿轮3和导向表面3b以及凸缘4可借助一个柜子上的一些空腔准确地做在基座的一侧上。当将动齿轮7和载体5安装在静齿轮3的导向表面3b和凸缘4上时,它们即被相对于轴正确定位。减速单元的组成部件都是用树脂制作的。只要至少将两个与基座2做成一体的静齿轮3、动齿轮7以及相对于静齿轮3转动的载体5都用加入了无机物粉末提高了减振能力的树脂来制作,即可将振动和噪音减小至最低限度。混有烯烃基润滑增强剂的树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而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树脂则可防止在马达高速转动时产生的热所引起的融合和咬粘。特别是,非晶态的聚胺可增加在高湿高温时的强度,减小收缩的各向异性,以及提高尺寸精度。就重量而论,在正在介绍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带齿轮的马达中包含有一个圆柱形的静齿轮和具有不同数目内齿的动齿轮,它们通过行星齿轮彼此啮合,而这行星齿轮在转动轴的端部与中心齿轮啮合,其改进是: 一个对转动载体进行导向的环形导向件和上述静齿轮被做在基座的外表上,位于一通孔周围,互相同心,该载体用来固定上述行星齿轮,而该静齿轮又有一引导上述动齿轮的导向件,基座覆盖在小马达开口端,转动轴通过上述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悟志坂上惠介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