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文达专利>正文

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68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机壳和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位于机壳的两端,双转子一端与一个输出轴相连,双转子和碳刷位于机壳内,双转子有外转子和内转子,内转子位于外转子内,内转子轴两端与外转子两端之间是滑动连接,双转子轴根部两端分别与一对碳刷相配合,机壳一端连接有齿轮箱,双转子另一端通过齿轮箱与另一个输出轴相连。由于采用了双转子、齿轮箱换向的结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无噪音。外转子内既可采用不易破碎的励磁线圈,也可采用结构简单的永磁体。其磁场可以在励磁和永磁间互换使用。功率大,体积小,利于推广使用。可用于驱动四轮或三轮电动车辆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电动车辆行驶的电磁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38163A,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公开了一种双转子混合 动力复合永磁电机。该电动机是由装在金属外壳内的一个定子和内、外两个转子构成, 在定子内,安装绕组线圈,外转子为永磁材料,同心滑动安装在定子内、内转子外。内 转子为励磁型绕组线圈,其电能输送是通过内转子轴上的滑环来达利目的的。做功时内、 外转子同向旋转或差速同向旋转。该电机由于采用了双励磁线圈,双层永磁材料,使得 电动机整体结构复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耗电量大等缺点。且内、外转子只能 同向旋转,无差速功能。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全面推广使用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该驱动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驱动器包括机壳和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位 于机壳的两端,双转子一端与一个输出轴相连,双转子和碳刷位于机壳内,双转子有外 转子和内转子,内转子位于外转子内,内转子轴两端与外转子两端之间是滑动连接,双 转子轴根部两端分别与一对碳刷相配合,双转子内连接有风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机壳和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位于机壳的两端,其特征是双转子一端与一个输出轴相连,双转子和碳刷位于机壳内,双转子有外转子和内转子,内转子位于外转子内,内转子轴两端与外转子两端之间是滑动连接,双转子轴根部两端分别与一对碳刷相配合,机壳一端连接有齿轮箱,双转子另一端通过齿轮箱与另一个输出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机壳和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位于机壳的两端,其特征是双转子一端与一个输出轴相连,双转子和碳刷位于机壳内,双转子有外转子和内转子,内转子位于外转子内,内转子轴两端与外转子两端之间是滑动连接,双转子轴根部两端分别与一对碳刷相配合,机壳一端连接有齿轮箱,双转子另一端通过齿轮箱与另一个输出轴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其特征是齿轮箱内有主动齿轮、 过桥齿轮和内齿轮,双转子与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过桥齿轮相齿合,过桥齿轮与 内齿轮相齿合,内齿轮与输出轴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其特征是外转子内连接有永磁 体,内转子连接有换向器,换向器与内碳刷相配合。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磁力差速驱动器,其特征是外转子内连接有励磁 线圈,外转子轴根部连接有换向器,换向器与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杜文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