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926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包括针体材料和基底材料;所述针体材料包括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其中,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0.05~172):1。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司美格鲁肽与透明质酸酶结合制成可溶性微针组合物,能更好地促进司美格鲁肽扩散进入体循环;与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可溶性微针组合物调节血糖方面的效果提高了近40倍,大大提升了司美格鲁肽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了降糖用药量和用药成本,同时采用可溶性微针技术,在使用时无痛感,降低了使用人群的不适感。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

1)受体激动剂作为新一代降糖药,其降糖效果仅次于胰岛素,具有降糖效果强、低血糖风险低、减肥效果明显和心血管获益等多重临床优势。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而GLP

1受体激动剂作为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治疗之间的过渡疗法,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生物学作用,从当前临床应用趋势看,GLP

1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全球最具市场潜力的降糖药之一。
[0003]司美格鲁肽,又称为索马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

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司美格鲁肽注射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具有长效的作用,可实现每周一次的给药频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但皮下注射是一种有创的给药方式,会产生疼痛,注射部位不适等问题,从而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同时,用于给药的注射笔不能重复利用,注射笔的成本占据了注射剂研发、生产和使用成本的一大部分。此外,皮下注射存在灌装工艺繁杂等问题。
[0004]继2017年索马鲁肽注射剂(商品名:Ozempic)上市后在降糖、减重、心血管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诺和诺德公司克服了肽类药物易受消化酶降解的技术限制,研发出的口服制剂索马鲁肽片(商品名:Rybelsus)于2019年9月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上市,用于成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N

(8

(2

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SNAC)技术可防止胃里的司美格鲁肽被破坏,并通过胃膜促进细胞吸收,使司美格鲁肽能够完整达到体循环。口服司美格鲁肽虽然加强了患者的顺应性,但生物利用度远远低于皮下注射给药,仅有0.9~1.2%,且给药频率频繁,需每天给药一次。
[0005]可溶性微针具有无痛、高效、操作方便等优势,可通过打破角质层屏障将药物递送到皮内,实现了药物经皮给药的可能。然而,由于皮肤细胞外基质是一个复杂的大分子网络,在调控多种细胞机制,如增殖、粘附、迁移等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透明质酸是皮肤细胞外基质中的重要成分,透明质酸在组织基质中的功能是限制水分及其它细胞外物质的扩散,其中包括药物的扩散。这使得大部分的大分子药物都滞留在皮肤浅表,无法有效地扩散进入皮肤,更无法有效的进入体循环,大大降低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该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将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结合在一起,令人惊讶地发现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司美格鲁肽微针在使用时因司美格鲁肽分子量大而难以渗透入血液,从而滞留在表皮层内部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在调节血糖方
面的效果比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提高了近40倍,极大地提升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可溶性微针组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所述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包括针体材料和基底材料;所述针体材料包括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其中,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0.05~172):1。
[0010]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1~100):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1~50):1;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1~30):1;更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4~10):1。
[0011]优选地,所述针体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司美格鲁肽2.5%~51.5%,透明质酸酶0.3%~45.5%,聚合物骨架材料32%~96%,pH调节剂0.02%~0.8%。
[0012]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0013]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的质量百分比为5%~5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的质量百分比为20%~45%;更优选地,所述司美格鲁肽的质量百分比为35%~45%。
[0014]优选地,所述透明质酸酶的质量百分数为1%~4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透明质酸酶的质量百分比为1%~25%;更优选地,所述透明质酸酶的质量百分比为5%~15%。
[0015]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40%~8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40%~60%;更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45%~55%。
[0016]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5%;更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3%。
[0017]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N

(2

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即为PVP/VA。PVP/VA是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醋酸乙烯酯(VA)的线性共聚物,兼具了PVP和PVAC的性质,保留了PVP良好的水溶性、粘结性和成膜性,又比PVP具有相对低得多的吸水性和更为宽广的溶解性能、更好的塑性和更强的表面活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性质优良的微针骨架材料。
[0018]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包括PVP/VA64、PVP/VA 64W、PVP/VA73W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PVP/VA64。
[0019]优选地,所述基底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醇液包括乙醇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0021]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括PVP K90、PVP K30、PVP K60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VP K90。
[0022]优选地,所述针体材料与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3.5):10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体材料与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1~3):100;更优选地,所述针体材料与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1~2):100。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包括针体材料和基底材料;所述针体材料包括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其中,所述司美格鲁肽和透明质酸酶的质量比为(0.05~17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司美格鲁肽2.5%~51.5%,透明质酸酶0.3%~45.5%,聚合物骨架材料32%~96%,pH调节剂0.02%~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骨架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N

(2

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材料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美格鲁肽可溶性微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材料与基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3.5):100。6.权利要求1~5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斌陈航平李峰冯地桑杨蓓蓓赵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