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45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传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伸缩驱动部件,所述伸缩驱动部件的左端传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端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伸缩杆带动竖杆和齿条向右运动,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滚珠丝杠的啮合,从而带动滚珠丝杠向下运动,从而使升降杆带动支撑轮向上运动,使管线的高度值增加,横向的长度减少,从而实现在伸缩杆缩短时,管线仍然处于绷紧的状态,避免夹在收缩部件内,避免管线损坏,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制造
,具体是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被广泛应用,而机械手是智能机器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高精度的作业要求,通常会在机械手的端部设置微距检测识别装置,使机械手能够稳定的与工件接触。
[0003]现有的机械手大多由电动和气动两种驱动方式,电动的方式会设计电线,气动的方式会设计的气管,因此管线是机械手必不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管线固定方法大多时直接在机械手上固定管线,并且在旋转和伸缩部位预留足够的延伸管线,但对于顶臂为伸缩结构的机械手而言,预留的延伸管线可能会在机械手缩短时夹在收缩部件内,从而导致管线损坏,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4]现有机械手上的管线大多采用扎带捆绑的形式,将管线沿着机器人的整体走线进行排布,而扎带在固定后大多不能拆卸,如果机器人在后期需要加装其他功能,或需要维修时,还需要将扎带剪断才能铺设新的管线或取出管线,操作复杂,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具有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传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伸缩驱动部件,所述伸缩驱动部件的左端传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端连接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伸缩驱动部件和伸缩杆转动,从而带动输出端连接机构进行角调节,伸缩驱动部件带动伸缩杆伸缩,从而使输出端连接机构靠近和远离工件,所述伸缩杆右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轮,在伸缩杆缩短时,齿条反向运动,从而带动支撑轮向上移动,使管线的高度值增加,横向的长度减少,从而实现在伸缩杆缩短时,管线仍然处于绷紧的状态,避免夹在收缩部件内,避免管线损坏,所述伸缩杆左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升降杆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滚珠丝杠,所述固定管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齿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的左右两端和旋转驱动机构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磁条,所述伸缩杆的左右两端和旋转驱动机构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磁条,
将管线从下向上穿入橡胶片的中部,在穿入时,将移动磁条向远离固定磁条的一侧推动,使橡胶片的中部隆起,然后将管线插入隆起区域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共有两个,所述齿轮活动连接在两个夹板的中部,所述齿轮啮合在滚珠丝杠的表面,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伸缩杆向左运动,从而带动竖杆和齿条向左运动,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滚珠丝杠的啮合,从而带动滚珠丝杠向下运动,从而使升降杆带动支撑轮向下运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条贯穿固定管的左右两端,所述齿条位于固定管轴线的前侧,避免齿条与齿轮发生干涉,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片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左右两端和旋转驱动机构的前端上,所述移动磁条与固定磁条之间通过磁性连接,松开移动磁条,移动磁条和固定磁条之间的磁力可以使移动磁条向固定磁条运动,从而使橡胶片对管线进行夹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片的两端分别位于限位环的两侧,所述移动磁条的宽度值等于限位环的宽度值,保证了移动磁条能够对橡胶片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橡胶片从限位环内滑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伸缩杆带动竖杆和齿条向右运动,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可以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滚珠丝杠的啮合,从而带动滚珠丝杠向下运动,从而使升降杆带动支撑轮向上运动,使管线的高度值增加,横向的长度减少,从而实现在伸缩杆缩短时,管线仍然处于绷紧的状态,避免夹在收缩部件内,避免管线损坏,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通过将移动磁条向远离固定磁条的一侧推动,使橡胶片的中部隆起,然后将管线插入隆起区域的内部,然后松开移动磁条,移动磁条和固定磁条之间的磁力可以使移动磁条向固定磁条运动,从而使橡胶片对管线进行夹紧,在取出管线时,从橡胶片的隆起的部位可以逐渐将管线从上至下依次取出,操作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伸缩驱动部件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橡胶片连接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结构固定管剖视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结构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2、旋转驱动机构;3、伸缩驱动部件;4、伸缩杆;5、输出端连接机构;6、固定管;7、升降杆;8、支撑轮;9、竖杆;10、齿条;11、滚珠丝杠;12、夹板;13、齿轮;14、限位环;15、橡胶片;16、移动磁条;17、固定磁条;1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传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2,旋转驱动机构2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伸缩驱动部件3,伸缩驱动部件3的左端传动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端连接机构5,旋转驱动机构2带动伸缩驱动部件3和伸缩杆4转动,从而带动输出端连接机构5进行角调节,伸缩驱动部件3带动伸缩杆4伸缩,从而使输出端连接机构5靠近和远离工件,伸缩杆4右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6,固定管6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升降杆7,升降杆7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轴18,连接轴18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轮8,在伸缩杆4缩短时,齿条10反向运动,从而带动支撑轮8向上移动,使管线的高度值增加,横向的长度减少,从而实现在伸缩杆4缩短时,管线仍然处于绷紧的状态,避免夹在收缩部件内,避免管线损坏,伸缩杆4左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9,竖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齿条10,升降杆7的底面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传动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伸缩驱动部件(3),所述伸缩驱动部件(3)的左端传动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端连接机构(5),所述伸缩杆(4)右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管(6),所述固定管(6)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轴(18),所述连接轴(18)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轮(8),所述伸缩杆(4)左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9),所述竖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齿条(10),所述升降杆(7)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滚珠丝杠(11),所述固定管(6)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夹板(12),所述夹板(12)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齿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制造机器人用可微距识别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的左右两端和旋转驱动机构(2)的前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4),所述限位环(14)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橡胶片(15),所述橡胶片(1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显兵钱少华王龙军季家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迁移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