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6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该方法对原有的喷涂工装及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加大了树脂底座的开口、调整了配光镜的喷涂姿势、优化了喷涂路径、改变了喷涂时机、缩短了喷枪距离等。改进后的防雾漆喷涂工艺彻底解决了Y型车灯配光镜产品的喷涂质量问题,大幅度降低了不良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为公司后续研发更大深宽比的灯具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司之前为某主机厂专门研发设计了一款组合前灯(可参考中国专利CN213237376U),该组合前灯的配光镜结构如图1所示。该配光镜为异形结构(Y字形),Y字形的三条边外凸一定程度形成特定的外观和造型,其中三条边的最大深度为55mm,最大宽度为28mm,深宽比高达1.96。为了保证点亮效果以及应对各种雨雾环境,在装配前还需要对该配光镜的内表面喷涂防雾漆。原先喷涂用的工装如图2所示,包括不锈钢底座以及固定在不锈钢底座内部的树脂底座。树脂底座的形状与配光镜的形状相同,喷涂时将配光镜放置在树脂底座上,喷枪穿过树脂底座后按照设定的路径进行喷涂。
[0003]由于该配光镜宽度较窄且深度较深,前期试生产使用的上述喷涂工装的底座较厚、口部较小,并且树脂底座与不锈钢底座垂直连接,经常出现机械手手臂轴关节运动到极限无法调整、不能进入配光镜内部的情况,造成配光镜侧面及拐角部位成为喷涂死角,无法喷涂到防雾漆(如图3)。此外原来的自动喷涂路径如图4所示:起点为顶点A,终点为顶点C,按照A点

O点

B点

O点

C点的顺序进行喷涂,机械手喷枪从B点

O点的过程中喷嘴关闭(虚线所示),其余阶段喷嘴打开正常喷涂(实线所示)。由于喷涂工装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再加上喷涂工艺有待改进,使得试生产时配光镜表面出现了严重的橘皮和流痕,并且膜层的厚度及均匀性也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最终整个防雾喷涂工段的良品率不足50%。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改造喷涂工装,接着将待喷涂的Y型车灯配光镜安放在改造后的喷涂工装上,最后启动机械手喷枪并按照新的喷涂路径喷涂即可。
[0005]进一步的,所述Y型车灯配光镜的三条边均为具有一定深度、跨度的“几”字形,每条边的深宽比不超过2,优选为1.5

2。
[0006]进一步的,改造后的喷涂工装依然包括金属底座和树脂底座,所述树脂底座固定在金属底座内部,树脂底座的开口由内向外逐渐增大,Y型车灯配光镜安放到树脂底座上后与喷涂工装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喷涂工装的改进点主要有两处:一是将树脂底座的开口设计成坡面/斜面或者漏斗状,便于机械手方便的进入配光镜内部而不至于碰到喷涂工装的边角;二是将配光镜原本水平喷涂姿态调整为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使得机械手喷涂时可以将枪头完全深入配光镜内部。
[0007]更进一步的,配光镜安放到树脂底座上后与喷涂工装所在平面成45
°
夹角。
[0008]进一步的,新的喷涂路径具体为:以Y字形的中心点O为喷涂起点,喷枪从O点喷涂到其中一条边的顶点A,停止喷涂并返回中心点O;然后从中心点O继续喷涂到第二条边的顶点B,停止喷涂后返回中心点O;最后从中心点O继续喷涂到第三条边的顶点C,停止喷涂并返
回中心点O,由此完成整个配光镜的防雾涂层喷涂作业。
[0009]进一步的,喷枪每次启动后运动到远离中心点O一段距离之后再开始喷涂。调查发现原有工艺中漆层过厚的不良品主要集中在中心点部位,这是因为无论哪种喷涂路径中心点都会被喷涂至少2次。因此新工艺尝试将喷涂的起始喷涂时间延后,当喷枪从中心点向顶点A、顶点B或顶点C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开始喷涂,能够有效防止中心点部位被反复多次喷涂。
[0010]更进一步的,喷枪实际起始喷涂点与中心点O的距离控制在25

35mm,优选为30mm。该距离是专利技术人反复实验的结果,过大则中心点容易漏喷,过小则解决不了反复喷涂导致的漆面过厚问题。
[0011]进一步的,在喷涂的过程中喷枪与Y型车灯配光镜的距离控制在12

16cm,优选为12cm。此前喷枪与Y型车灯配光镜的喷漆距离为16

18cm,后来我们改进喷涂工装和喷漆路径后发现该距离并不合适,存在漆面较薄、效率较低等问题。
[0012]经过反复不断试验和分析总结,我司研发人员对原有整套喷涂工艺和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取得了成功。与原有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了Y型车灯配光镜产品防雾漆喷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从喷涂工装、喷涂路径、喷涂时机、喷涂距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进,这些改进点此前并不为人所知,与大部分研发工程师优先从防雾漆配方或喷涂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思路截然不同;(2)相对于其他改进方向存在的研发周期长、费用高、风险不可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以相对低的成本较好的解决了Y型车灯配光镜产品的喷涂质量问题,大幅度降低了不良品产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3)彻底解决了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工艺问题,建立了标准喷涂方法,为后续公司研发更大深宽比的灯具提供了经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Y型配光镜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旧喷涂工装照片;
[0015]图3为旧喷涂工艺喷涂死角示意图;
[0016]图4为旧喷涂路径示意图;
[0017]图5为改进后的喷涂工装照片;
[0018]图6为改进后的喷涂工装俯视图;
[0019]图7为Y型配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图7中的A

A向剖视图;
[0021]图9为图7中的B

B向剖视图;
[0022]图10为图7中的C

C向剖视图;
[0023]图11为图7中的D

D向剖视图;
[0024]图12为新的喷涂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所要喷涂的对象如图1或7所示,为Y字形的配光镜,采用透明塑料注塑而成。该配光镜拥有3个深、窄、长的灯腔,用于容纳光源等零部件。为了保证客户使用效果,该配光镜的内壁还需要喷涂一层防雾漆。
[0027]此前我们采用了图2所示的喷涂工装,并按照图4所示的喷涂路径进行喷涂,但是总有产品的侧面或者角落未被喷涂上或者喷涂质量不好,导致良品率较低。
[0028]经过反复试验调整,我们首先对喷涂工装进行了改进,一是加大了树脂底座的开口,使其呈喇叭状;二是调整了金属底座与树脂底座的位置关系,将配光镜原本水平摆放姿态调整为倾斜45
°
角;三是改变了喷涂路径,沿着O点

A点

O点

B点

O点

C点的顺序进行喷涂;四是严格控制喷涂时机,从O点出发一小段距离(30mm)后再启动喷枪进行喷涂;五是缩短了喷枪与Y型车灯配光镜的距离(12cm)。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Y型车灯配光镜防雾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改造喷涂工装,接着将待喷涂的Y型车灯配光镜安放在改造后的喷涂工装上,最后启动机械手喷枪并按照新的喷涂路径喷涂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车灯配光镜的三条边均为具有一定深度、跨度的“几”字形,每条边的深宽比不超过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造后的喷涂工装依然包括金属底座和树脂底座,所述树脂底座固定在金属底座内部,树脂底座的开口由内向外逐渐增大,Y型车灯配光镜安放到树脂底座上后与喷涂工装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Y型车灯配光镜安放到树脂底座上后与喷涂工装所在平面成45
°
夹角。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姗姗伍琼姣李冬林雷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孝感华中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