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结构、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04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制动结构、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介质,该车辆制动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结构本体,以及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传动部,结构本体上设有压力检测部;传动部具有第一传动端和第二传动端;第一传动端使传动部向第二腔体一侧动作,以使第二传动端与制动阀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端位于第一腔体内,并于第一传动端上形成有凹槽,脚踏板具有能够插入凹槽内的传动杆;第二传动端的一端位于第二腔体,另一端伸出结构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通过在脚踏板和制动阀之间设置结构本体和传动部,既可实现对车辆的主动制动,又可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制动,且便于在现有的制动系统上布置实施。且便于在现有的制动系统上布置实施。且便于在现有的制动系统上布置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制动结构、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制动结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制动系统、车辆制动控制方法、车辆制动控制装置、车辆制动控制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控制执行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种,第一种为信息获取模块结合电子制动系统(Electronic Brake Systems,简称EBS),第二种为信息获取模块结合与气制动并联的前后桥通断电磁阀控制的气制动系统。
[0003]第一种制动控制方式是在信息获取模块发现危险目标后,将信号传输给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ECU判断即将发生碰撞危险后,立即向EBS系统的前后桥制动模块发送制动指令,从而完成车辆的自动制动工作。
[0004]第二种制动控制方式是在信息获取模块发现危险目标后,将信号传输给ECU,ECU判断即将发生碰撞危险后,立即向前后桥通断电磁阀发送接通指令,压缩空气通过通断电磁阀进入前后继动阀控制口,完成车辆的自动制动工作。
[0005]以上两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制动控制方式中,第一种需要在车辆上安装EBS系统,导致整车的成本较高,第二种需要对车辆制动系统进行改装,从而增加了制动系统的失效风险,同时还增加较多的部件和管路。相比于原有的制动系统,采用第二种动控制方式的制动响应时间更长,同时布置难度更大,进而导致安装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制动结构,既可实现对车辆的主动制动,又可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制动,且便于布置实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制动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结构本体,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空腔内的传动部,且所述空腔被所述传动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结构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并于所述结构本体上设有检测所述第一腔体内压力的压力检测部;所述传动部具有用于与脚踏板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端,以及用于与制动阀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端;且,所述第一传动端因承接所述脚踏板的顶推或所述传动部承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介质的顶推,能够使所述传动部向所述第二腔体一侧动作,以使所述第二传动端与所述制动阀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于所述第一传动端上形成有凹槽,对应于所述凹槽,所述脚踏板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的传动杆,所述脚踏板通过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传动端传动相连;
所述第二传动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另一端伸出所述结构本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透气孔,并于所述透气孔处封挡有防水透气膜。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通过在脚踏板和制动阀之间设置结构本体和传动部,驾驶员脚部直接踩踏脚踏板,即可主动对第一传动端进行顶推,而使第二传动端与制动阀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对车辆的主动制动。同时,通过在第一腔体内充入介质,在需要对车辆进行制动,能够通过介质驱使传动部上的第二传动端与制动阀传动相连,从而自动且迅速地完成车辆的制动,该车辆制动结构便于在现有的制动系统上进行布置实施。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脚踏板和制动阀,还包括液压油壶、液压泵,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其中,所述液压泵和所述压力检测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压油壶连通于所述液压泵的进液口和所述结构本体的出口之间,所述液压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结构本体的进口连通。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液压泵和压力检测部配合利于形成制动力的闭环控制效果,并利于实现车辆的自动制动,从而提高车辆在自动制动时的制动效率。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制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并包括: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并获取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当前距离;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距离,确定预警时间和制动时间;当到达所述预警时间时,控制第一腔体达到预制动压力;当到达所述制动时间时,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距离,确定需要施加的制动力,并控制所述第一腔体达到与所述制动力匹配的制动压力,且反馈所述制动压力。
[0013]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距离,确定需要施加的制动力,包括:根据预设碰撞紧急等级,确定所述制动力。
[0014]进一步的,采集所述制动力与制动距离,并上传到数据平台,形成制动性能信息,并基于所述制动性能信息发出检修提醒信息。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控制方法,通过到达预警时间时,控制第一腔体达到预制动压力,能够在到达制动时间时,快速控制第一腔体达到与制动力匹配的制动压力,从而实现车辆的自动制动,并利于提高车辆的制动效率。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制动控制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并获取所述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当前距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车速、所述当前距离,确定预警时间和制动时间;控制模块,用于到达所述预警时间时,控制第一腔体达到预制动压力;以及,用于到达所述制动时间时,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距离,确定需要施加的制动力,控制所述第一腔体达到与所述制动力匹配的制动压力;反馈模块,用于反馈所述制动压力。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制动控制装置,通过在到达预警时间时,控制第一腔体达到预制动压力,从而可在到达制动时间时,快速控制第一腔体达到与制动力匹配的制动压力,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效率。
[0018]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制动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制动控制方法。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制动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结构本体和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常规脚制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车辆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车辆制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脚踏板;2、传动杆;3、结构本体;4、传动部;5、制动阀;6、控制器;7、液压泵;8、液压油壶;9、信息获取模块;100、第一腔体;200、第二腔体;301、进口;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的结构本体(3),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空腔内的传动部(4),且所述空腔被所述传动部(4)分隔为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所述结构本体(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00)连通的进口(301)和出口(304),并于所述结构本体(3)上设有检测所述第一腔体(100)内压力的压力检测部(303);所述传动部(4)具有用于与脚踏板(1)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端(401),以及用于与制动阀(5)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端(402);且,所述第一传动端(401)因承接所述脚踏板(1)的顶推或所述传动部(4)承接所述第一腔体(100)内的介质的顶推,能够使所述传动部(4)向所述第二腔体(200)一侧动作,以使所述第二传动端(402)与所述制动阀(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端(40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0)内,并于所述第一传动端(401)上形成有凹槽(4011),对应于所述凹槽(4011),所述脚踏板(1)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凹槽(4011)内的传动杆(2),所述脚踏板(1)通过所述传动杆(2)与所述第一传动端(401)传动相连;所述第二传动端(40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00),另一端伸出所述结构本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200)连通的透气孔(302),并于所述透气孔(302)处封挡有防水透气膜(3021)。3.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6)、脚踏板(1)和制动阀(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油壶(8)、液压泵(7),以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制动结构;其中,所述液压泵(7)和所述压力检测部(303)均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液压油壶(8)连通于所述液压泵(7)的进液口和所述结构本体(3)的出口(304)之间,所述液压泵(7)的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显杰刘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所托杭州汽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