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金定专利>正文

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00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其包含机架、线盘架、送料装置、压花模具、剪切模具及铆合模具,其是利用送料装置先将未插线的基板送至铆合模具上定位,铆合模具再向上顶升,其后压花模具往下移动并插线,再以剪切模具剪断线径即形成端子,然后铆合模具再一次向上冲击顶压,并将端子端部压平形成上、下凸缘,使其稳固结合于基板上即完成生产流程中的压花、插线、剪断及铆合为一贯自动化的生产作业,且自动化生产过程无须再以人力操作,以达完全自动化。(*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尤指具有压花、插线、剪断与铆合一贯作业的实用性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工商业发展快速,自动化产业迅速成长,以期能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并节省时间、人力,尤其是电子相关产业,莫不以自动化生产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基板端子的插线作业而言,传统的基板端子插线作业是以人工方式为之,因此在产能方面无法有效的提升,后来虽有电力驱动的插线机上市,但其功能仅局限于插线一用途,仍必须依靠人力进行插线之前置作业,故无法以一贯方式实施。请配合参看图1所示,已有的基板10是采用规格化的端子11经人工植入或振动跳入,然后再行检查、冲压,不仅生产成本高且无法大量生产,其中,人工植入方式会造成端子发黑及氧化,振动跳入方式则会有铆合不紧密与漏锡的问题,而且规格化的端子必须有大量库存,方可因应市场广大需求,诸此人力、设备与原料的投资都是造成成本无法降低的因素,也是产业发展的阻力。为改善传统插线机的缺失,并提高产业自动化一贯作业,本申请人遂潜心研究开发,并累积多年专业的制造经验加以改良,终能突破传统技术限制,而有本技术具压花、插线、剪断与铆合一贯作业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压花、插线、剪断与铆合一贯作业的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线盘架、整线组、模具固定座组及送料装置构成;所述的模具固定座组设有压花模具及剪切模具;所述的剪切模具是位于压花模具之后并承接其线径,是引导已压花的线径插入基板并剪断,剪切模具内设有上切刀及下切刀,两者均于对应线径的位置设孔以容纳线径,并以传动机构驱使上、下切刀产生相对滑动,且在邻接面产生剪切力将线径剪断; 所述的剪切模具之后设有铆合模具,其是将线径端部压平与基板结合,铆合模具内设有铆合座与活动座,铆合座上方设基板槽,基板槽向下设有恰可供活动座的铆合片穿出的长槽,且其中夹掣弹簧,对应铆合座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固定座,其中具有可供导引杆穿入的导引槽,且导引杆顶端与铆合座结合连动,导引杆中设阶级孔,其中可置入优力胶及顶杆,顶杆顶端是顶于铆合座内活动座的底面,且其底端受一铆合凸轮驱动,该铆合凸轮上形成一突出状的顶凸块。其中下切刀嵌设于一刀座,刀座是一板块体并于两侧设有导孔以结合于滑柱上,下切刀底面设置有压板,压板对应导线孔处则形成锥孔。其中上切刀上方设导槽座,使上切刀可藉其限位而左右移动,上切刀后侧设凸轮接块可受剪切凸轮驱动,而其前端设有一位置调整螺以作为上切刀移动的定位基准。其中导引杆底端藉由一固定片与一调整螺杆将其固定于一固定板上,该固定板与机架之间夹设有弹簧,且其一侧另设置有导杆。使用时,利用送料装置先将未插线的基板送至铆合模具上定位,铆合模具再向上顶升,其后压花模具往下移动并插线,再以剪切模具剪断线径即形成端子,然后铆合模具再一次向上冲击顶压,并将端子端部压平形成上、下凸缘,使其稳固结合于基板上即完成一贯作业生产的优点。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生产流程中的压花、插线、剪断及铆合为一贯自动化的生产作业,且自动化生产过程无须再以人力操作,以达完全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的基板与端子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基板与端子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剪切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剪切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剪切模具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铆合模具第一部分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铆合模具第二部分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铆合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铆合模具的动作示意图(一)图11是本技术铆合模具的动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以下即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构造内容以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请配合参看图2与图3所示,其主要是由机架2、线盘架3、整线组4、模具固定座组5及送料装置6机构所组成;模具固定座组5依序装置有压花模座52、剪切模座53及铆合模座54;在压花模座52上设置压花模具520、在剪切模座53上设置剪切模具530及在铆合模座54上设置铆合模具540;线盘架3是固定于一倾斜适当角度的线盘承臂一端,线盘架3下方具有整线组4,整线组4内部设置有多组适当排列的滚轮,以使将弯曲的线径整滚为直线后再送入压花模具520、剪切模具530与铆合模具540内;压花模具520是藉由主轴21与滑柱22的限制而可呈上下位移动作,剪切模具530是固定于滑柱22上不会移动,铆合模具540则是装设于机架2上,并藉由导引杆544的驱动而可向上顶升;其动作时序如下送料装置6先将未插线的基板12送至铆合模具540上定位,铆合模具540再向上顶升,其后压花模具520往下移动并插线,再以剪切模具530剪断线径即形成端子13,然后铆合模具540再一次向上冲击顶压,并将端子13端部压平形成上、下凸缘14、15,使其稳固结合于基板12上即完成一贯作业生产,最后压花模具520先退回后,再令铆合模具540归回原位。以下就本技术的各主要组成机构分别说明如下请参看图4所示,模具固定座组5中的剪切模具530是由刀座531、上切刀532与下切刀533所组成,再配合参看图5所示,其中刀座531是一板块体并于两侧设有导孔5311以结合于滑柱22上,且其中央对应于线径的位置处嵌设有下切刀533,下切刀533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相对于线径的导线孔5331以容其通过,且其底面又设置有一压板5332,该压板5332对应导线孔5331处则形成锥孔5333,上切刀532是紧邻于刀座531上方,并对应于下切刀533具有相对于线径的导线孔5321,上切刀532上方又设有导槽座534,使上切刀532可藉其限位而左右移动,另外上切刀532后侧设有凸轮接块535可受剪切凸轮538驱动,而其前端设有一位置调整螺537以作为上切刀532移动的定位基准。再参看图6所示,剪切模具530的动作如下其上切刀532后端具有一凸轮接块535,且其上设有结合螺5381以连接凸轮套5382,凸轮套5382是藉由滚子5383并承受剪切凸轮538的驱动,因此使得上切刀532与下切刀533产生相对位移,藉此将线径剪断,另外,归位簧5361是顶抵于刀座531后端的L型固定座536与上切刀532之间,以确保滚子5383受剪切凸轮538传动,并于归位时同时令上切刀532顶抵位置调整螺537而达到正确位移。图7与图8所示则为本技术的铆合模具540分解图,铆合模具540主要包含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铆合座541与活动座542所组成,铆合座541是固定于导引杆544上,且其上方设有基板槽5411以供放置基板12,基板槽5411两侧又设置夹片5412,且其向下穿设有两长槽5413,长槽5413并与下方的内槽5414相互贯通,活动座542置入内槽5414后,其中夹掣有一弹簧5422,且活动座542上方的铆合片5421恰可由长槽5413穿出;铆合模具540的另一部分是包含有固定座543、导引杆544、优力胶545与顶杆546,再配合参看图9所示,固定座543是装设固定于机架2下方对应铆合座541的位置,且其中具有可供导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端子自动植入铆合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线盘架、整线组、模具固定座组及送料装置构成;    所述的模具固定座组设有压花模具及剪切模具;    所述的剪切模具是位于压花模具之后并承接其线径,是引导已压花的线径插入基板并剪断,剪切模具内设有上切刀及下切刀,两者均于对应线径的位置设孔以容纳线径,并以传动机构驱使上、下切刀产生相对滑动,且在邻接面产生剪切力将线径剪断;    所述的剪切模具之后设有铆合模具,其是将线径端部压平与基板结合,铆合模具内设有铆合座与活动座,铆合座上方设基板槽,基板槽向下设有恰可供活动座的铆合片穿出的长槽,且其中夹掣弹簧,对应铆合座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固定座,其中具有可供导引杆穿入的导引槽,且导引杆顶端与铆合座结合连动,导引杆中设阶级孔,其中可置入优力胶及顶杆,顶杆顶端是顶于铆合座内活动座的底面,且其底端受一铆合凸轮驱动,该铆合凸轮上形成一突出状的顶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定
申请(专利权)人:黄金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