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62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引柱结构,用于电连接器间的对接,其包括:第一导引体;第二导引体,一端具有后导件,另一端则与第一导引体相连结;屏蔽件,设置在第二导引体上;其特征在于:有一卡止件设置在前述两导引体间,使前述屏蔽件卡抵在该第二导引体的后导件与卡止件间。(*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引柱结构,特别指一种接地效果良好,而可防止高频讯号干扰的导引柱结构。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电脑的发展一日千里,高集成化的集成电路设计使电子元件间的连接大量使用各种高密度、多接点的电连接器。然而,此类高密度、多接点的电连接器多用于高频讯号传输,由于接点间之间距过窄易产生感应电流,而形成如串音的杂讯干扰。现有电连接器针对高频讯号传输所产生的杂讯干扰大都设有一金属屏蔽装置来防止此类缺点,并设有导引柱增加对接另一电连接器时的导正效果,如美国专利第5,474,472号及台湾专利申请案第82203331号等,但此类设计于对接时是以导柱直接套入另一连接器导孔内(图未示),无法确保其对接后的电讯传导效果,并且无任何干涉体的设计以增强其对接的稳定性。此外,在无法确保其连接效果,甚至列对接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则易造成接地效果不佳、讯号传导不良或受到外部杂讯的干扰而降低屏蔽效果。因此,发展一种使用于电连接器上,具有干涉接合、屏蔽作用良好的导引柱结构是当前电连接器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高频讯号干扰的电连接器导引柱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当该连接器与另一连接器对接时,可提供一种能导引干涉、稳固接合的电连接器导引柱结构。本技术主要包括第一导引体、第二导引体、屏蔽件及卡止件,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屏蔽件为一体冲压并借由治具适当弯折而成,其两端为圆形接面,是为第一环件、第二环件,该第一、二环件并分别抵顶于一卡止件及第二导引体,其中央部分则为向外凸伸的若干个导引弹片,整体呈一灯笼状结构,前述相邻两导引弹片间则为镂空式设计,可增加导引弹片的弹力。本技术,其另一特征在于第一导引体表面具有螺纹设计,可螺合于电连接器上,而第二导引体为第一导引体一端的延伸,可与另一电连接器相对接,包括呈圆柱状的前导件与后导件。另外,在第一导引体及第二导引体之间,则冲制一六角柱体的卡止件,其中,该卡止件面对第二导引体的一侧,设有一承接屏蔽件第一环件的承接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导引柱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导引柱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导引柱结构与电连接器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图3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其显示导引结构与电连接器的组合情况。如图1所示,本技术导引柱结构包括第一导引体10、第二导引体11、卡止件12及屏蔽件20,其中,第一导引体10为一实心柱体,其表面车制有螺纹结构可螺锁于电连接器上(如图3、图4所示)。而在第一导引体10一端另外延伸有一表面平滑的实心杆件,为第二导引体11,第二导引体11包括自第一导引体10一端延伸、半径等长的后导件111,及自后导件111上相对于第一导引体10的另端径向扩张且前伸的实心柱体,其前缘略呈半球状,为前导件110。此外,在第一导引体10与第二导引体11间冲制有一呈六角柱体的卡止件12,其为第一导引体10及第二导引体11的接面径向扩张而形成,且该卡止件12面对第二导引体11的一侧设置内陷的凹槽,即为承接屏蔽件20的承接槽120。屏蔽件20为一体式的冲压件,以治具弯折而成灯笼状的结构,具有第一环件22、第二环件23及间隔配置的若干个导引弹片21。前述导引弹片21具有强化功能的若干个凸肋210,而其两端是分别连接于第一环件22及第二环件23,中央部分则略为外凸,当与其他电连接器(如图3和图4所示)相对接时,可使得接合更加紧密,并且使干扰杂讯导引至接地端,达到最佳的电磁遮蔽效果。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导引柱结构的组装是将屏蔽件20延A方向套入第二导引体11的后导件111上,其中,套合后的屏蔽件20,其第一环件22是抵顶于卡止件12上的承接槽120内,而第二环件23则抵靠于前导件110上的阶面112,其中该阶面112的产生是由于第一导引体10及第二导引体11半径不等所造成的落差所致,而能阻止屏蔽件20向外滑落。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导引柱结构与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其中该电连接器包括提供电磁屏蔽效果的遮蔽构件3、绝缘壳体4,及若干导电端子5,其中绝缘壳体4包含一对接槽41、导电端子5的收纳槽40及若干个卡扣块42,而遮蔽构件3设有板状的固定部32、对应于对接槽41的抽引部30及扣合于卡扣块42的若干个扣孔31。当本技术导引柱结构与电连接器组装时,其第一导引体10是螺锁于距抽引部30两侧一特定长度的固定部32,卡止件12则顶靠于固定部32,而第二导引体11是对接于其他相对接的电连接器(图未示),屏蔽件20则提供了紧密接合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导引柱结构,用于电连接器间的对接,其包括第一导引体;第二导引体,一端具有后导件,另一端则与第一导引体相连结;屏蔽件,设置在第二导引体上;其特征在于有一卡止件设置在前述两导引体间,使前述屏蔽件卡抵在该第二导引体的后导件与卡止件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屏蔽件包括抵顶于卡止件承接槽的第一环件,及抵靠于前导件的第二环件。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止件为六角柱体,设有一承接屏蔽件的承接槽。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引体包括延伸自第一导引体且贯穿承接槽的后导件,及由后导件前缘径向扩张、轴向延伸的前导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引体其表面具有螺纹设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件是为灯笼状结构,配设有若干个导引弹片,而其两端则连接于第一环件及第二环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引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引弹片设有若干个凸肋,以增进其结构强度。8.如权腰求7所述的导引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导引弹片间,设有镂空构造。专利摘要一种导引柱结构,配置于电连接器上,包括:第一导引体、第二导引体、屏蔽件及卡止件。其中该屏蔽件两端设置第一环件及第二环件,中央部分则设有若干个导引弹片,且向外膨胀呈现出灯笼状结构,当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时,除了有导接、防止松脱的功能外,更具有防止高频杂讯的屏蔽效果。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51858SQ98252269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吴熴灿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熴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