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99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7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及与第一排导电端子在垂直于横向的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用以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脚、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基部及自所述弹性基部进一步延伸形成的接触部,所述弹性基部电性连接有金属片用以增加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所述金属片为一平板状构件。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表面通过设置金属片以增加弹性基部的横截面积,从而平衡导电端子的阻抗,避免阻抗突变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阻抗平衡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7706675b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及与第一排导电端子在垂直于横向的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用以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脚、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基部及自所述弹性基部进一步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当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抵接后,使得接触部与对接端子的叠加厚度与弹性基部的厚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导电端子的特性阻抗不平衡,导电端子的弹性基部存在明显的特性阻抗突变现象。

2、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抗平衡的电连接器。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绝缘外壳、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及与第一排导电端子在垂直于横向的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用以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脚、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基部及自所述弹性基部进一步延伸形成的接触部,所述弹性基部电性连接有金属片用以增加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

3、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由一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脚、所述固持部、所述弹性基部及所述接触部的厚度一致。

4、进一步,所述金属片为一平板状构件,所述金属片焊接固定于所述弹性基部。

5、进一步,第一排导电端子与第二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基部焊接有所述金属片。

6、进一步,每排导电端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构成一差分端子对,所述差分端子对与所述接地端子彼此交替排布,每一差分端子对中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焊接有所述金属片,而所述接地端子未焊接所述金属片。

7、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基部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接脚、所述固持部及所述接触部的横向尺寸。

8、进一步,所述金属片与所述弹性基部的横向尺寸大致相同,且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上仅设置有一片所述金属片。

9、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横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及连接一对所述侧壁的一对端壁,一对所述侧壁和一对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

10、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外的第一绝缘体及固持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外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体组成第一模组,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组成第二模组,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相互卡合后,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自下而上装设于所述收容腔内。

11、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均设置有用于相互配合的凹部和凸部,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自上而下相互卡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弹性基部电性连接有金属片以增加导电端子的厚度,从而调节弹性基部的阻抗,避免在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对接后,接触部与弹性基部之间发生阻抗突变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绝缘外壳、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及与第一排导电端子在垂直于横向的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用以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脚、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基部及自所述弹性基部进一步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基部电性连接有金属片用以增加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由一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脚、所述固持部、所述弹性基部及所述接触部的厚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一平板状构件,所述金属片焊接固定于所述弹性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导电端子与第二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基部焊接有所述金属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排导电端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构成一差分端子对,所述差分端子对与所述接地端子彼此交替排布,每一差分端子对中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焊接有所述金属片,而所述接地端子未焊接所述金属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基部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接脚、所述固持部及所述接触部的横向尺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与所述弹性基部的横向尺寸大致相同,且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上仅设置有一片所述金属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横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及连接一对所述侧壁的一对端壁,一对所述侧壁和一对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收容腔,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外的第一绝缘体及固持于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外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体组成第一模组,所述第二排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组成第二模组,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相互卡合后,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自下而上装设于所述收容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均设置有用于相互配合的凹部和凸部,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自上而下相互卡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绝缘外壳、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及与第一排导电端子在垂直于横向的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用以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接脚、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基部及自所述弹性基部进一步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基部电性连接有金属片用以增加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由一金属板冲压弯折形成,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脚、所述固持部、所述弹性基部及所述接触部的厚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一平板状构件,所述金属片焊接固定于所述弹性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导电端子与第二排导电端子均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基部焊接有所述金属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排导电端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构成一差分端子对,所述差分端子对与所述接地端子彼此交替排布,每一差分端子对中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