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98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电池壳体组件包括壳主体、极柱和塑胶环,壳主体轴向一端的壳端板处设置有安装孔,极柱用于同轴插设于安装孔处并与壳端板间隙设置,极柱和壳端板上分别设置有微孔结构,塑胶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极柱与壳端板之间,且塑胶环部分嵌入微孔结构中。通过塑胶颗粒结构与极柱侧面以及壳端板上的微孔结构配合,可以实现塑胶环分别与壳端板以及极柱之间的密封性,相比现有的电池壳体组件,至少节省了密封圈的使用,零部件更少,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对储能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圆柱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容量、较低的电池内阻而逐渐引起关注,其包括壳体组件、卷芯和集流盘等,壳体组件包括壳主体和极柱等结构,在安装卷芯和集流盘之前,通常先将壳体组件组装完成,即需要将极柱集成在壳主体的壳端板上。但是,目前圆柱电池中,为了实现极柱在壳主体的壳端板上的集成,往往需要较多的零部件,例如上塑胶环、下塑胶环、铆接环和密封圈等结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壳体组件的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包括壳主体、极柱和塑胶环,所述壳主体轴向一端的壳端板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极柱用于同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处并与所述壳端板间隙设置,所述极柱的侧壁和所述壳端板上分别设置有微孔结构,所述塑胶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壳端板之间,且所述塑胶环部分嵌入所述微孔结构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主体(1)、极柱(2)和塑胶环(3),所述壳主体(1)轴向一端的壳端板(11)处设置有安装孔(112),所述极柱(2)用于同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112)处并与所述壳端板(11)间隙设置,所述极柱(2)和所述壳端板(11)上分别设置有微孔结构,所述塑胶环(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2)与所述壳端板(11)之间,且所述塑胶环(3)部分嵌入所述微孔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212),所述壳端板(1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121),所述塑胶环(3)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凹槽(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主体(1)、极柱(2)和塑胶环(3),所述壳主体(1)轴向一端的壳端板(11)处设置有安装孔(112),所述极柱(2)用于同轴插设于所述安装孔(112)处并与所述壳端板(11)间隙设置,所述极柱(2)和所述壳端板(11)上分别设置有微孔结构,所述塑胶环(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极柱(2)与所述壳端板(11)之间,且所述塑胶环(3)部分嵌入所述微孔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212),所述壳端板(1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121),所述塑胶环(3)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凹槽(212)和所述第二凹槽(11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212)沿所述极柱(2)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121)环绕所述安装孔(112)的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环(3)包括嵌入所述第二凹槽(1121)的第二塑胶凸台(32),所述塑胶环(3)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塑胶凸台(32)之间形成第二塑胶凹槽,所述壳端板(11)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1121)之间形成端板凸台,所述端板凸台嵌入所述第二塑胶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包括同轴设置的极柱主体(21)和极柱盘(22),所述极柱盘(22)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12)的直径,所述极柱主体(21)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帆帆张金甫肖翔王丰田志松余亮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