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55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9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体、导电端子和线缆,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筒状的接口,所述绝缘体设置于所述接口内并设有向下开口的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纵长的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的横向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入所述对接孔的接触臂,所述线缆包括位于其最内层的芯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平板部远离线缆的前端反向弯折的抵压部和自所述抵压部的横向两侧弯折的一对扣合臂,所述芯线被所述抵压部自上向下抵压至所述平板部,一对所述扣合臂穿过所述芯线的两侧而贴覆于平板部的横向两侧,所述平板部、抵压部及一对扣合臂共同围设于所述芯线外周,可降低由于芯线散乱导致芯线与金属外壳搭接而造成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性能可靠性较佳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26709b所公开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外部导体壳、组装于外部导体壳的绝缘外壳、固持于绝缘外壳的内部导体触头以及同轴线缆,内部导体触头包括舌片状部和电缆载置部,绝缘外壳设有可进行开闭的绝缘按压板,线缆的芯线放置于电缆载置部后,舌片状部被绝缘按压板压倒成为大致水平状态并从上方侧按压芯线。此时芯线在上下方向上被舌片状部和电缆载置部固定,但芯线在其侧向方向上并未被固定,因此可能会具有由于芯线散乱导致芯线与外部导体壳搭接而造成短路的风险。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同轴连接器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性能可靠性较佳的同轴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体、导电端子和线缆,所述金属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体、导电端子和线缆,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筒状的接口,所述绝缘体设置于所述接口内并设有向下开口的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纵长的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的横向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入所述对接孔的接触臂,所述线缆包括位于其最内层的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平板部远离线缆的前端反向弯折的抵压部和自所述抵压部的横向两侧弯折的一对扣合臂,所述芯线被所述抵压部自上向下抵压至所述平板部,一对所述扣合臂穿过所述芯线的两侧而贴覆于平板部的横向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设有平台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平板部放置于所述平台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体、导电端子和线缆,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筒状的接口,所述绝缘体设置于所述接口内并设有向下开口的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纵长的平板部和自所述平板部的横向两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入所述对接孔的接触臂,所述线缆包括位于其最内层的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平板部远离线缆的前端反向弯折的抵压部和自所述抵压部的横向两侧弯折的一对扣合臂,所述芯线被所述抵压部自上向下抵压至所述平板部,一对所述扣合臂穿过所述芯线的两侧而贴覆于平板部的横向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设有平台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平板部放置于所述平台部,所述扣合臂向下抵持于所述平台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压合部,所述本体部设有上下贯穿并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收容腔,所述对接孔为所述收容腔的下开口,所述压合部呈悬臂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上开口以向下压制所述抵压部,所述平台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并面朝所述收容腔的上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达熊邺王国新秦英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