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49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端子,大体为长形,包括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一自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部,以及一自主体部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在该主体部中间部分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向外凸设出成对的第一倒刺与成对的第二倒刺,其中该对第一倒刺靠近接触部一端,该对第二倒剌靠近焊接部尾部一端,该对第一倒刺间的宽度设计得略小于该对第二倒剌间的宽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特别是指一种装配插入力量较小,且具有自动校正功能的连接器端子。参见附图说明图1,其为一种现有端子的立体图,其中该端子10为长形,包括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11,一自主体部11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尾部12以及一自主体部11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接触部13。该主体部11卡固干涉配合连接器绝缘壳体(未示出)内的端子通道(未示出),该焊接尾部12系焊接在电路板(未示出)上,该接触部13与互补连接器(未示出)上对应的电气元件(未示出)相衔接,以使端子10与互补连接器的相关电路电连接。由于该主体部11的四个侧面均为平滑的表面,表面上并没有任何的凸起,因此当端子10装配在连接器绝缘壳体上时,藉此四个平滑的表面直接干涉配合于绝缘壳体内的端子通道,以全部外表面干涉的方式将端子10固定在该端子通道中。如采用这种表面干涉装配方式,由于端子10与端子通道间的干涉力量相当大,因此在装配过程中极易使绝缘壳体出现裂纹;且此种装配方式需要大型的压入器具,才能提供足以将端子10压入至预定位置的力量,而这些器具会占用较大的工作空间。另外,由于该端子10用以干涉的四个侧面均为平滑的表面,表面上没有任何可供校正的凸起,因此当装配压入角度略有偏差时,将造成端子10歪斜,影响产品的质量(详后述)。为了改善上述端子的诸多缺点,因此出现如图2所示的另一种端子,该端子20也为长形,包括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21,一自主体部21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尾部22以及一自主体部21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接触部23,且在该主体部21中间部分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向外凸设出一倒刺24。由于该端子20藉主体部21上的一对倒刺24卡固干涉在端子通道中,两者间的干涉面积较小,因此所产生的干涉力量也比前述端子10(见图1)小,不会使绝缘壳体产生裂纹,同时也可使用较小型的压入器具装配端子20。另外,若装配压入角度略有偏差,该对倒刺24可提供校正功能,防止端子20歪斜。请参阅图3,其为端子20装配测试图,其中横轴(X轴)代表端子20与端子通道间干涉深度,纵轴(Y轴)代表端子20压入时所需插入力。从此测试图可知,当端子20与端子通道间干涉深度约为0.1mm时,需要一约为4250g的最大插入力(如箭头P所示),才足以将端子20压入端子通道内,其后所需插入力约为2750g,直到该端子20到达端子通道内的预定位置。虽然这种端子20可以改善前述端子10装配干涉力量过大,压入器具过大以及端子易歪斜等缺点,但这些改进还不够完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时插入力较小的连接器端子,其可避免连接器绝缘壳体出现裂纹,装配所使用的压入器具也较小,且其还具有校正部分,防止装配时端子歪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大体为长形,具有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一自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与互补连接器上对应的电气元件相衔接的接触部;以及一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尾部,在所述主体部的中间部分上至少向外凸设一干涉配合连接器绝缘壳体内端子通道的、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第一凸出部及一靠近焊接尾部的第二凸出部。本技术的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使用较小器具压入,端子插入时对正度良好,插入力小,节省空间,降低组装成本。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连接器端子立体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连接器端子立体图;图3为图2中连接器端子装配测试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装设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装配测试图。请同时参阅图4与图5,其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装设于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其中该电连接器30包括一略呈长形的绝缘壳体31,其上有一容室32,以收容对接的互补连接器(未示出),且该容室由绝缘壳体31的四周缘侧壁以及底壁33所共同界定构成。该底壁33在纵向上形成两列平行相对的端子通道34,用以收容对应的连接器端子40。该连接器端子40(见图5)略呈长形,包括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41,一自主体部41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尾部42以及一自主体部41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接触部43,在该主体部41中间部分的两相对侧面上,分别向外凸设出成对的第一倒刺44与成对的第二倒刺45,其中该对第一倒刺44更靠近接触部43一端,该对第二倒刺45更靠近焊接尾部42一端,且该对第一倒刺44间的宽度a设计得略小于该对第二倒刺45间的宽度b。当该连接器端子40沿箭头A的方向装设在绝缘壳体31上时,该对宽度较小的第一倒刺44先与端子通道34干涉接触,其后该宽度较大的第二倒刺45才与端子通道34干涉,且以两段式干涉的方式将连接器端子40固定在该端子通道34中,此种两段式干涉的方式,不仅干涉力量远比现有端子小(后祥述),不会使绝缘壳体31出现裂纹,同时也可使用较小型的压入器具来装配连接器端子40。当装配压入角度略有偏差时,该对第一倒刺44与该对第二倒刺45可提供两次校正,能有效避免连接器端子40歪斜。请参阅图6,其为本技术连接器端子40装配测试图,其中横轴(X轴)代表连接器端子40与端子通道34间干涉深度,纵轴(Y轴)代表连接器端子40压入时所需插入力。由此测试图可知,当该连接器端子40与端子通道34间干涉深度约为0.1mm时,仅需一约为1100g的最大插入力(如箭头Q所示),即可将连接器端子40压入端子通道34内,此干涉力量由该对第一倒刺44所形成,其后所需插入力下降至约为750g,直到干涉深度约为0.7mm时,需要另一约为850g的插入力(如箭头R所示),此干涉力量由该对第二倒刺45所形成,其后插入力维持在约为800g,直到该连接器端子40到达端子通道34内的预定位置。从上述可知,本技术连接器端子40的最大插入力仅为1100g,远比现有端子小,可有效避免绝缘壳体31出现裂纹,并可使用更小型的压入器具来装配连接器端子40;且本技术连接器端子40提供两次校正,具有良好自动校正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端子,大体为长形,具有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一自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与互补连接器上对应的电气元件相衔接的接触部;以及一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尾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中间部分上至少向外凸设一干涉配合连接器绝缘壳体内端子通道的、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第一凸出部及一靠近焊接尾部的第二凸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尾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凸出部也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成对地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相对侧面上,所述第二凸出部也成对地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相对侧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第一凸出部间的宽度略小于所述成对第二凸出部间宽度。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倒刺,所述第二凸出部也为倒刺。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端子,大体为长形,包括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一自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部,以及一自主体部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在该主体部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子,大体为长形,具有一位于中间的主体部;一自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与互补连接器上对应的电气元件相衔接的接触部;以及一自主体部另一端延伸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尾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中间部分上至少向外凸设一干涉配合连接器绝缘壳体内端子通道的、靠近所述接触部的第一凸出部及一靠近焊接尾部的第二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裕三柏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