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9213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在端子的一端形成有一夹制部,另一端则形成有一连接部,端子的夹制部包含相对的上夹制片及下夹制片,在上夹制片朝向下夹制片的底缘凸设形成一呈弧形缘面的上夹制凸部,而下夹制片朝向上夹制片的顶缘凸设形成一与上夹制凸部相对的下夹制凸部,其中所述下夹制凸部顶缘面呈直线状,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短于下夹制片的长度,而在下夹制片顶面位于下夹制凸部与连接部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储屑凹槽,由此提供一种能平稳且平整地夹制片体,并提高与所夹制片体间电路导通的平稳性,且可降低整体生产与组装成本的端子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端子,特别关于一种设置于连接器内且能提供平整且平稳夹 制效果的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器都设置有多个端子以连接一软性电路板至一电路,现有的端子40 大体包含一夹制部及一连接部,请配合参看图5,所述夹制部有相对的上夹制片42及下夹 制片44,在两夹制片42,44相对的缘面上分别凸设形成有一呈弧形缘面的夹制凸部422, 442,通过两夹制凸部422,442可将软性电路板等片体夹制于两夹制片42,44之间,且与所 夹制片体上的电路接点相接触,以便端子40与所夹制片体的电路接点相导通。然而,现有端子40的结构,因两夹制凸部422,442与所夹制的片体间呈点接触,所 以两夹制凸部422,442必须完全对齐,两夹制凸部422,442对片体的夹制与接触力量才能 一致,同时因连接器中均设置多个直线排列的端子40,若各端子40的两夹制凸部422,442 对片体的夹制与接触力量不一致时,容易造成被夹制片体的倾斜或弯曲变形,而使各端子 40与所夹制片体间导通效果的不稳定,因此,此种现有的端子40在制造上有相当的难度, 因而会提高整体的生产成本。如图6所示,为另一种的现有端子50,其在夹制部的上夹制片52底缘面上凸设形 成一呈弧形缘面的夹制凸部522,而在下夹制片54的顶缘面上形成一延伸整个下夹制片54 长度的直线支撑面542,而此种现有的端子50虽可通过下夹制片52的直线支撑面542完 全地支撑片体,但因下夹制片52的支撑面542长度过长,所以对所夹制片体的刮擦长度较 长,容易使被夹制的片体在插组的过程中产生毛屑,造成端子50与所夹制片体上电路接点 间的接触不良,同时,两相邻端子50间的支撑面542容易因组装制造等因素而导致支撑面 542的共平面度不佳,也会造成各端子50与电路接点间导通效果的不稳定,同时此种现有 的端子50也会有制造困难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连接器端子结构及使用上的不足与缺点,经过不断的 研究与试验,提出一种可改进现有缺点的连接器端子。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可为所夹制片体提供一份 平稳且平整的夹制效果,并可提高端子与所夹制片体的电路接点间导通的平稳性,且能达 到降低整体生产与组装成本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形成一夹 制部,另一端形成一连接部,端子的夹制部包含相对的上夹制片及下夹制片,在上夹制片朝 向下夹制片的底缘凸设形成一呈弧形缘面的上夹制凸部,而下夹制片朝向上夹制片的顶缘 凸设形成一与上夹制凸部相对的下夹制凸部,其中所述下夹制凸部顶缘面呈直线状,下夹 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短于下夹制片的长度,而在下夹制片顶面位于下夹制凸部与3连接部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储屑凹槽。所述连接器端子,其中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不长于上夹制凸部的长度。所述连接器端子,其中上、下夹制凸部呈颠倒反向配置。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可达到下列功效增进1.本技术的端子可通过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为所夹制片体提供一份平 整且平稳的支撑夹制效果,同时可让相邻的端子所提供片体夹制的支撑面能具有更好的共 面度,以避免软性电路板因相邻端子的接触点不同而产生弯曲变形的情形,使端子与所夹 制片体上电路接点能具良好的接触与电连接效果。2.因本技术的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不长于上夹制凸部的长度, 因此可缩短下夹制凸部对片体的刮擦距离,以防止片体因而产生毛屑,以避免端子与电路 接点间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形,同时可减少为达到使相邻端子支撑面共平面所需的尺寸上的 要求,可降低端子生产制造及组装的难度,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3.本技术可利用储屑凹槽来容置所夹制片体因下夹制凸部的刮擦而产生的 毛屑,使下夹制凸部与电路接点间不会有接触不良的情形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设置有本技术端子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端子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端子夹制片体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夹制片体的平面图。图5为一种现有端子夹制片体的平面图。图6为另一种现有端子夹制片体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请配合参看图1和图2,由图中可看到,本 技术的端子20设置于连接器的外壳10内,可用以夹制插入外壳10的插槽12的支撑 板14及软性电路板16等片体,其由外壳10 —端插入并延伸至插槽12,端子20 —端形成有 一延伸且容置于插槽12的夹制部21,端子20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可外露于外壳10且与电路 电连接的连接部22,端子20的夹制部21包含相对的上夹制片24及下夹制片25,在上夹制 片24朝向下夹制片25的底缘凸设形成有一呈弧形缘面的上夹制凸部242,而下夹制片25 朝向上夹制片24的顶缘凸设形成有一与上夹制凸部242相对的下夹制凸部252,其中下夹 制凸部252顶缘面呈直线状,且延伸一段距离,下夹制凸部252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短于 下夹制片25的长度,而在下夹制片25顶面位于下夹制凸部252与连接部22间的位置处形 成有储屑凹槽254,其中下夹制凸部252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最好不长于上夹制凸部242 的长度,另外本技术的上、下夹制凸部242,252也能颠倒反向配置,如图4所示者,即上 夹制凸部242顶面呈直线状,而下夹制凸部252呈弧形缘面。因此,当将支撑板14或软性电路板16等片体插入外壳10的插槽12内而被端子 20的夹制部21所夹制时,请配合参看图2和图3,可通过上下夹制片24,25的上下夹制部242,252提供片体一份夹制的效果,此时,可通过下夹制凸部252直线的顶缘面为所夹制片 体提供一份平整且平稳的支撑夹制效果,如此可让相邻的端子20所提供给夹制片体的支 撑面具有更好的共面度,并能避免所夹制片体因相邻端子20的接触点不同而产生弯曲变 形的情形,使端子20与所夹制片体上电路接点能具良好的接触与电连接效果,同时可减少 为达到使相邻端子20支撑面共平面所需的尺寸上的要求,可降低端子20生产制造及组装 的难度,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同时,因下夹制凸部252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短于下夹制片25的长度,因此可 缩短下夹制凸部252对所夹制片体的刮擦距离,以防止被夹制片体因而产生毛屑,能避免 端子20与所夹制片体的电路接点间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形,另外,即使夹制片体因下夹制凸 部252的刮擦而产生有毛屑,其所产生的毛屑也可容置于下夹制片25的储屑凹槽254中, 而不会使下夹制凸部252与电路接点间有接触不良的情形产生。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一端形成一夹制部,另一端形成一连接 部,端子的夹制部包含相对的上夹制片及下夹制片,在上夹制片朝向下夹制片的底缘凸设 形成一呈弧形缘面的上夹制凸部,而下夹制片朝向上夹制片的顶缘凸设形成一与上夹制凸 部相对的下夹制凸部,其中所述下夹制凸部顶缘面呈直线状,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 伸距离短于下夹制片的长度,而在下夹制片顶面位于下夹制凸部与连接部间的位置处形成 有一储屑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 延伸距离不长于上夹制凸部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一端形成一夹制部,另一端形成一连接部,端子的夹制部包含相对的上夹制片及下夹制片,在上夹制片朝向下夹制片的底缘凸设形成一呈弧形缘面的上夹制凸部,而下夹制片朝向上夹制片的顶缘凸设形成一与上夹制凸部相对的下夹制凸部,其中所述下夹制凸部顶缘面呈直线状,下夹制凸部直线的顶缘面延伸距离短于下夹制片的长度,而在下夹制片顶面位于下夹制凸部与连接部间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储屑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