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8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绝缘本体包括设有通孔的座体。导电端子一端连接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置于通孔内的接触部。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及套接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出的定位臂。座体置于套接部内。外盖部具有一开槽,定位臂设有勾部。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金属编织层,使该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连接更为可靠。所述定位臂上的勾部卡合于外盖部之开槽处,由此防止外盖部向下弯折时偏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与同轴缆线连接稳定,且容易组装的微型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携带型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信号传输导线的连接器亦越来越小型化,对其内部的组装组件的连接及制程方法的要求亦越来越高。现有的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包括一信号端子1’、一绝缘体2’以及一导体3’,其中该信号端子1’设有焊接处14’及焊接处14’两端向下延伸出的两相对内倾的板状的导接处15’,信号端子1’后端垂直设有一对凸柱16’,两凸柱16’间形成有凹口161’,以供同轴缆线4’的中心导线41’置放。在组装时,用焊接方式将同轴缆线4’的中心导线41’焊接于信号端子1’的焊接处14’上,再将焊接完成的信号端子1’置入绝缘体2’上开设的座孔24’内,而后将绝缘体2’置入导体3’的第一导体31’的套槽311’内。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为一体成型压制,该第一导体31’的一端形成有一垂直连接面33’,第二导体32’连接于连接面33’的另一端,使第一导体31’与第二导体32’呈垂直状。完成上述组装后,再用一治具将垂直的第二导体32’朝向第一导体31’弯折压盖,使得绝缘体2’前端上侧向上延伸出的上盖体22’下压于信号端子1’上,而第二导体32’下压于上盖体22’上。最后将第二导体32’两侧所设的前弯臂321’、中弯臂322’、后弯臂323’一一压于第一导体31’及同轴缆线4’上。但是,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在用一治具将垂直的第二导体32’朝向第一导体31’弯折压盖时,经常会发生偏斜。信号端子1’的板状导接处15’,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易发生挫屈且不易控制干涉量。该信号端子1’和同轴缆线4’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焊接-->制程容易产生锡渣等不明残余物质,从而影响产品的电子特性,且人工焊接费时费工,使得产品的产能有限,且质量也较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与同轴缆线连接稳定,且容易组装的微型同轴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和一与通孔连通的套筒。该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置于通孔内。该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及套接部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定位臂。该外盖部具有一开槽,该定位臂设有一勾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和套筒置于套接部内,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勾部卡合于该开槽处。如上所述,本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导电壳体的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使得绝缘本体与导电壳体不易产生相互位移。定位臂之勾部卡合于外盖部之开槽处,由此防止外盖部向下弯折时偏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组装前各组件的立体图,图中同时示出了同轴缆线。图2为本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一种实施例在组装前各组件的立体图,图中同时示出了同轴缆线。图3为图2中各组件和同轴缆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的各组件与同轴缆线组装过程中一种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图5所示微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缆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信号端子     1’   焊接处        14’导接处       15’  凸柱          16’凹口         161’ 绝缘体        2’上盖体       22’  座孔          24’导体         3’   第一导体      31’套槽         311’ 第二导体      32’前弯臂       321’ 中弯臂        322’后弯臂       323’ 连接面        33’同轴缆线     4’   中心导线      41’导电端子     1     连接板        10接触部       11    定位部        12卡接部       13    开缝          131绝缘本体     2     座体          20通孔         201   卡块          202载置槽       203   定位槽        204套筒         21    上盖部        22导电壳体     3     套接部        30卡槽         301   外盖部        31弯折部       311   压板部        312凸部         3121  开槽          3122包覆部       313   夹线部        314凸块         3141  定位臂        32卡固臂       321   卡抵臂        322夹线臂       323   勾部          324同轴缆线     4     中心导体      40内绝缘层     41    金属编织层    42外绝缘层     4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为便于叙述,特规定下述实施例中微型同轴连接器之方向以图-->2为准。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同轴缆线4,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包括一导电端子1、一绝缘本体2以及一导电壳体3。绝缘本体2包括一设有通孔201的座体20、一与通孔201连通的套筒21及一由座体20前侧上端向上延伸出一可向下弯折的上盖部22。座体20前部的外表面上向外凸设有两个卡块202,座体20后部向后开设有一与通孔201连通的载置槽203,载置槽203后端向后与外界连通。载置槽203两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204。导电端子1具有一连接板10,连接板10一端的两侧沿向下延伸出一对接触部11,两接触部11相对内倾且末端为唇形。连接板10中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一片状的定位部12,连接板10后端的两侧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环柱状的卡接部13,卡接部13上形成有开缝131。连接板10容置于载置槽203内,接触部11置入通孔201中,定位部12和卡接部13卡置于定位槽204内。导电壳体3包括一套接部30、一外盖部31及一定位臂32。该套接部30呈一贯通状,套接部30前部对应绝缘本体2的卡块202开设有卡槽301。该外盖部31具有一弯折部311、一压板部312、一包覆部313和一夹线部314。其中,套接部30的前侧向上延伸出弯折部311,该弯折部311可被向下弯折。弯折部311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板状的压板部312,压板部312中部凸设有一长条状的凸部3121。压板部312的两侧依次垂直弯折延伸出一对包覆部313和两对夹线部314,各夹线部314内侧均凸设有凸块3141。压板部312两侧沿于两夹线部314之间分别开设一开槽3122。套接部30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有一对定位臂32,定位臂32具有一对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和一与通孔连通的套筒,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置于通孔内的接触部,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及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和套筒置于套接部内,其特征在于:套接部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一对定位臂,外盖部具有一开槽,该定位臂设有一勾部,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勾部卡合于外盖部的开槽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具有中心导体及金属编织层的同轴缆线,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导电壳体,绝缘本体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和一与通孔连通的套筒,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另一端设有一对置于通孔内的接触部,导电壳体包括套接部及套接部的前侧向后延伸出的外盖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和套筒置于套接部内,其特征在于:套接部上部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一对定位臂,外盖部具有一开槽,该定位臂设有一勾部,定位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且夹持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勾部卡合于外盖部的开槽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臂具有与套接部上部的两侧相连接且呈长片状的卡固臂、卡固臂末端斜向内弯折形成的卡抵臂及卡抵臂末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夹线臂,夹线臂末端凸出所述勾部;卡固臂和卡抵臂卡抵所述绝缘本体的座体后部,夹线臂夹持所述同轴缆线的金属编织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前侧上端向后延伸出一上盖部;外盖部还包括一弯折部、一板状的压板部、一包覆部及一夹线部,所述套接部的前侧向上延伸出弯折部,弯折部向后延伸形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游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