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4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内圈插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界面,其中心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环形插口,外导体环形插口内圈前部的内径上,具有使内径向后部减小的台阶。上述界面对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金属部分进行空间上的转移,实现补偿效果,达到缩减接头长度,节省材料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广泛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的场合,一种典型的同轴电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示出同轴电缆的中心为一般由铜制成的中心导体101,该中心导体101可以是实心或者空心,其外径被绝缘层102所包围,该绝缘层102之外包覆外导体103,外导体103外包覆绝缘材料制成的外皮104。使用上述同轴电缆时,不同电缆之间需要有效的连接,以便有效传输信号,避免信号的衰减。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各种连接装置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机械和电气标准,其目的是保证各种连接器之间的互换性,以及保证微波传输效果。其中,同轴电缆以及连接器各个横截面的特性阻抗保持一致是保证微波传输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特性阻抗不匹配的情况将导致微波传输信号的反射,降低传输质量。现有技术标准中,同轴电缆连接器在使用状态时能够保持其特性阻抗,这是由于现有标准提供了使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其各个横截面特性阻抗相同的连接界面设计方案。以下介绍应用于7/16型同轴电缆连接器,满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布的DIN 47223标准的公母互配界面。请参看图2,该图为现有技术下的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该图仅示出与连接界面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该公接头2为包括里、中、外三层的圆环形结构,其里层为柱状的中心导体21,环绕中心导体21的中间层为绝缘体22,处于外层的为外导体23,以及套接在外导体23上的外螺母24。所述里层的中心导体21用于与母接头的中心导体插接以及与同轴电缆中心导体101电连接,该中心导体21由两段插接组成,其中,靠近插接面的前部为与母接头中心导体直接插接的锥形凸出211,该锥形凸出211后部具有盲孔,插接有柱状中心导体212,该柱状中心导体212的后部开有前端为-->锥形的深孔,该深孔用于插入同轴电缆中心导体101。所述锥形凸出211又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锥形2111,其后为圆柱2112,由图2可以看出,圆柱2112上距离锥形2111的后端面一定距离的外径位置上具有台阶2113,通过该台阶2113,该圆柱2112的直径在后部变粗。所述绝缘体22包括前端绝缘体和后端绝缘体,图中仅示出前端绝缘体,该绝缘体22用于电隔离中心导体21和外导体23。所述绝缘体22的前端面顶住所述中心导体21的锥形凸出211的后端面获得轴向定位;其后端面顶住柱状中心导体212后部的一个台阶以及外导体23内径上的一处台阶获得定位。所述外导体23依靠绝缘体22的支撑,包围在公接头2的最外层。其外径上具有一个台阶,用于套接所述外螺母24。图3示出与上述公接头2配合的母接头3的剖视图,该图仅示出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相关的前部。该母接头为3为包括里、中、外三层的圆环形结构,其里层为中心导体31,环绕中心导体31的中间层为绝缘体32,处于外层的为外导体33。所述里层的中心导体31用于与公接头的中心导体插接以及与同轴电缆中心导体101端接,该中心导体31分为前后两段,分别为前段311和后段312。所述前段311朝向插接面的前部为与公接头中心导体插接的凹入插孔3111,该凹入插孔3111采用开瓣结构;在该凹入插孔3111后部通过台阶和锥形过渡到一直径较凹入插孔3111直径小的圆孔3112。所述后段312前端为一个与圆孔3112相配合的前部圆柱3121;该前部圆柱3121通过台阶过渡到后部圆柱3122,该台阶用于顶住所述前段311的后端面使前段311获得定位;该后段312的后端面上开有用于插入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深孔。所述绝缘体32为圆环状,套在所述中心导体后段312的后部圆柱3122上,其前端面顶住所述中心导体31前段311的后端面,其后端面的内周和外周分别顶住中心导体31后段312的后部台阶和外导体33内径上的一个台阶上,从而获得轴向定位。所述外导体33包围所述绝缘体32;其前端为朝前的环形插口331,以便与公接头前端的薄壁圆筒匹配,该环形插口331的外圈外径上开有螺纹,以便公接头的螺母可以与其旋配。该外导体33前部内径较大,并通过-->台阶过渡到内径较小的后部,该台阶即为所述前绝缘体321后端面的定位面。图4为公接头2和母接头3相互插接后的剖面图。母接头前端的凹入插孔3111包围公接头锥形凸出211的锥形2111,其前端面顶住台阶2113的台阶面,这样,包围锥形2111的母接头凹入插孔3111与锥形凸出211的后部圆柱2112形成直径相同的中心导体段,可以满足特性阻抗的匹配要求。上述连接器界面虽然达到了正常连接的效果,但是也限制了公接头的结构,使该接头必须通过柱状中心导体212才能与同轴电缆连接。这是由于锥形凸出21的后段圆柱需要放置孔径大于电缆中心导体的深孔,因此外径过粗,这样相应的外导体上要有直径较大的内腔才能获得需要的特性阻抗,从这向后过渡就需要采用两段式的中心导体,使之具有较长的轴向空间和直径进行过渡,才能在与同轴电缆连接中实现电气补偿,同时接头的外导体外径就必须相应的较大。上述过渡结构的存在造成整个公接头中心导体长度增加,与该过渡段相配合,又需要设置相应的绝缘体,即图2中的前绝缘体221;所述外导体也具有相应段配合该段中心导体。同样,所述母接头3也需要两段式的中心导体,并由此导致绝缘体和外导体的长度增加和外径增加。上述接头的界面形式由于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实现可替换性,所以本邻域技术人员普遍认为不可能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连接界面,该界面在满足现有的技术标准的同时,能够省略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气补偿需要而形成的两段式结构,并由此省略绝缘层和外导体的相应段,获得节省材料和优化的电性能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的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的环形插口,所述的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环形薄壁,该环形薄壁称为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的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的内圈插入。-->优选地,公接头和母接头插接到位后,所述补偿环的前端面与所述母接头中心导体凹入插孔前端面之间,存在为获得优化电性能而设计的补偿间隙。优选地,所述补偿环的根部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的突出台阶,该突出台阶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并遮住中段内径前端出口边缘的边沿,该边沿的后端面形成对公接头绝缘体前端面的轴向定位面。优选地,在公接头的绝缘体上,开设有进行电气补偿的补偿孔或者补偿槽。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界面,其中心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环形插口,所述外导体环形插口内圈前部的内径上,具有使内径向后部减小的台阶。优选地,在母接头中心导体后段外径上设置直径缩小的台阶,同时绝缘体前端设置对应凸台。优选地,在母接头的绝缘体上,开设有进行电气补偿的补偿孔或者补偿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在符合现有连接界面相互连接的机械结构标准和电气标准的同时,在公接头外导体的薄壁圆筒后部的第一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的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的环形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环形薄壁,该环形薄壁称为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的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的内圈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的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的环形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环形薄壁,该环形薄壁称为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的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的内圈插入。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其特征在于,公接头和母接头插接到位后,所述补偿环的前端面与所述母接头中心导体凹入插孔前端面之间,存在为获得优化电性能而设计的补偿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环的根部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的突出台阶,该突出台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