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94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内圈插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界面,其中心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为开口朝向插接面的环形插口,外导体环形插口内圈前部的内径上,具有使内径向后部减小的台阶。上述界面对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金属部分进行空间上的转移,实现补偿效果,达到缩减接头长度,节省材料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界面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广泛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的场合,一种典型的同轴电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示出同轴电缆的中心为一般由铜制成的中心导体101,该中心导体101可以是实心或者空心,其外径被绝缘层102所包围,该绝缘层102之外包覆外导体103,外导体103外包覆绝缘材料制成的外皮104。使用上述同轴电缆时,不同电缆之间需要有效的连接,以便有效传输信号,避免信号的衰减。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各种连接装置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机械和电气标准,其目的是保证各种连接器之间的互换性,以及保证微波传输效果。其中,同轴电缆以及连接器各个横截面的特性阻抗保持一致是保证微波传输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特性阻抗不匹配的情况将导致微波传输信号的反射,降低传输质量。现有技术标准中,同轴电缆连接器在使用状态时能够保持其特性阻抗,这是由于现有标准提供了使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其各个横截面特性阻抗相同的连接界面设计方案。以下介绍应用于7/16型同轴电缆连接器,满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布的DIN 47223标准的公母互配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的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的环形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环形薄壁,该环形薄壁称为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的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的内圈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该公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锥形可插入母接头中心导体前部的凹入插孔,其外导体前端的薄壁圆筒可插入母导体外导体前部的环形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后部与外导体中段的过渡台阶上,沿台阶内沿设置轴向向前凸起的环形薄壁,该环形薄壁称为补偿环;该补偿环与公接头外导体薄壁圆筒之间的间隙足以使母接头外导体前部环形插口的内圈插入。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其特征在于,公接头和母接头插接到位后,所述补偿环的前端面与所述母接头中心导体凹入插孔前端面之间,存在为获得优化电性能而设计的补偿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环的根部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的突出台阶,该突出台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