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702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5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且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部,且上壳体、下壳体均布置有数个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下壳体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与空腔的开口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且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翻转;通过转动机构可实现线圈上半部分的上壳体的开合单手操作;线圈上半部分无需移走,减少工作流,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磁共振,也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自旋成像(spin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N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当被测对象置于磁场中后,其体内的氢原子可被极化。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获得图像。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由于其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且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因而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射频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产生射频脉冲,激发被扫描对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然后,射频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通过后续的数据处理,得到被扫描对象的2D或3D图片。为了更好的采集被扫描部位的磁共振信号,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局部线圈得到广泛的应用。局部线圈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被扫描部位而设计,例如用于脚踝的局部线圈、手腕的局部线圈、脊柱的局部线圈、用于头部的局部线圈等。现有的用于头部的局部线圈,被设计成上、下可开合的两半部分。在使用该线圈时,需打开上半部分,需先断开线圈上、下两半部分的电气连接,两手抠住在两侧的卡口位置,将上半部分移走,然后被扫描者的头部置于线圈下半部分,然后再将上半部分合在下半部分。可见现有的用于头部的局部线圈的工作流复杂,需多步操作;需双手操作,不能使用单手操作;线圈在上、下半部分合配时需有导向定位结构;使用者在手持线圈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合配时,若有疏忽线圈坠落容易伤到已经就位的患者,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方便使用的射频线圈组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且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部,且上壳体、下壳体均布置有数个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下壳体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与空腔的开口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且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翻转。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安装于下壳体的转动元件,且转动元件可相对下壳体转动。优选的,所述转动元件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侧向延伸的转轴部。优选的,所述下壳体设有容置部,转动元件安装于容置部中。优选的,所述容置部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凹口,所述转轴部设置于凹口中。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安装在容置部内,并将转轴部限位于凹口中。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偏转元件,安装于转轴上,用于对转动元件提供偏转力;所述偏转元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抵止于下基壳和转动机构的主体部。优选的,所述转动元件的主体部设有回位导套,回位导套内置有回位导柱,且回位导柱与主体部之间设有回位弹簧。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回位导柱连接在一起。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上壳体的卡扣及设置于下壳体的卡扣插槽。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机构可实现线圈上半部分的上壳体的开合单手操作;线圈上半部分无需移走减少工作流,节省时间;线圈的上下开合更加方便,简单;省去了线圈上下部分的连接器,节省成本,同时提高了电器安全性;减少了线圈上半部分在手持过程中的脱落风险,提高了线圈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上半部分线圈使用时,滑落砸伤患者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上、下壳体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射频线圈组件的上、下壳体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射频线圈组件的上、下壳体打开,且将转动机构显示的示意图;图4为射频线圈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转动机构的分解图;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图7为转动结构与上、下壳体装配关系示意图;图8为转动机构组装于下壳体的示意图;图9为图1中射频线圈组件的上外壳被移走后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矩形框内的线缆与上、下壳体的出线孔的位置关系图;图11为在闭合状态的上、下壳体上施加推力F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13为上壳体在转动机构的偏转元件作用下相对于下壳体翻转示意图;图14为图13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15为缓冲元件与偏转元件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的上、下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6为图15沿C-C方向的剖面图;图17-20为上壳体在推力F’的作用下与下壳体闭合的过程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上半部分的线圈单元的空间布置示意图;图22为射频线圈组件下半部分的线圈单元的空间布置示意图;图23为射频线圈组件上半部分的线圈单元的主视图;图24为射频线圈组件下半部分的线圈单元的主视图;图25为头部线圈中部分线圈单元之间的去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包括壳体及布置于壳体上的数个用于发送或接收射频信号的线圈单元,具体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且上壳体101、下壳体102之间形成空腔104,所述空腔具有开口部105,且上壳体、下壳体均布置有数个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下壳体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转动机构30,且所述转动机构30与空腔的开口部10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且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翻转。本实施例中的射频线圈组件为用于头部磁共振扫描的射频线圈组件,但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四肢关节射频线圈组件组件等其他可设计成开合结构的射频线圈组件。为了使用方便线圈单元及其他对应的电子元件在壳体上的定位,对上下壳体在设计上做进一步的优化,其中,所述下壳体102包括下基壳1021及下盖1022;所述下基壳1022上布设若干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被置于下基壳1021与下盖1022之间,随形固定在下基壳1021结构面;所述上壳体101也按照类似的方式设计成上基壳1011与上盖1012,并在上基壳1011布置有若干线圈单元。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下基壳中共布置有二十四个线圈单元(1-24),当然,线圈单元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三十二个、六十四个等。线圈单元可以由铜箔、铜导线、柔性电路板等按照一定的形状构造。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并不局限于实施例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基壳1011与上盖1012也可为一件式结构下基壳1021与下盖1022也可为一件式结构,组成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的下壳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30与下壳体102枢接,与上壳体101活动连接,从而使上、下壳体101、102可靠地组装在一起。转动结构30包括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且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部,且上壳体、下壳体均布置有数个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下壳体用绝缘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与空腔的开口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且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且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具有开口部,且上壳体、下壳体均布置有数个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上、下壳体用绝缘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与空腔的开口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且上壳体可相对于下壳体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安装于下壳体的转动元件,且转动元件可相对下壳体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元件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侧向延伸的转轴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设有容置部,转动元件安装于容置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