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9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同轴电缆端接的连接器,同轴电缆通常包括中心导体,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绝缘材料,以及环绕着绝缘材料的外导体。连接器包括中心触头,中心触头具有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的焊接端部。中心触头的焊接端部具有接触表面,接触表面中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用于接收和焊接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当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开口中时,接触表面可以与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的邻接表面接触。当绝缘体的邻接表面与接触表面接触时,由于焊料的流动会受到开口中截留的空气的阻碍,所以在接触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以在开口和中心触头的外部之间提供通道。缺口允许截留的空气逸出,这样焊料的流动将不会受到阻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电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端接同轴电缆端部的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在连接器的中心触头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之间具有改进电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已经广泛的用于电信工业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通常,同轴电缆包括一个中心导体,该中心导体由绝缘材料,导电外皮或是外导体包围着,该绝缘材料形成一个圆形的电介质,导电外皮或是外导体用于屏蔽中心导体。另外,用一个绝缘的保护外套覆盖外导体。同轴电缆通常被设计成在射频范围内传输高频或是宽带信号,并且具有最小的衰减。在内外导体之间用于形成电介质的绝缘材料对同轴电缆的电特性,例如阻抗和衰减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确保最小的衰减,特别设计RF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端接。这种连接器的主要的装配与同轴电缆的主要的装配是类似的,以获得类似的传输特性。通常,连接器包括一个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中心触头以及与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连接的外触头。连接器的触头借助于绝缘体彼此绝缘。为了使传输的RF信号的反射最小化,连接器应具有与同轴电缆相同的阻抗。上述类型的连接器已经在美国专利6,439,924中予以公开。简单的说,中心触头由绝缘体包围着,绝缘体顺序的由外触头包围着。连接器的中心触头在它的后端包括一个中心孔或是一个开口,该中心孔或是开口用于接收中心导体所暴露出来的端部分。通常,中心导体被焊接在中心孔中以确保最佳的电连接。可选择的是,中心导体可以机械地夹持在中心孔中。在焊接之前,将绝缘材料,外导体以及绝缘的外套撕掉以暴露出中心导体的端部。然后,孔中的焊料由于加热而液化,中心导体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孔中。虽然这种连接器确保了中心导体的可靠焊接,但是由于绝缘材料的邻接表面和中心触头的后端之间的缝隙,连接器还是具有一个不足的RF性能,暴露出来的部分从绝缘材料上突出出来。这样同轴电缆绝缘材料(电介质)-->和中心导体之间的缝隙对连接器的RF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RF性能的一个标准是电压驻波比(VSWR),其用于表示传输线以及它的负载之间的阻抗失配。为了提高RF性能,中心导体可以一直被插入到中心触头的孔中,直到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的邻接面与中心导体的表面紧密接触为止。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VSWR值,但是已经注意到如此设计的连接器具有较差的焊接接合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在中心触头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之间提供一种具有可靠的焊接接合处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强的RF性能的连接器。这些问题由一种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来解决,该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围绕中心导体的绝缘材料,以及围绕绝缘材料的外导体,该连接器包括中心触头,该中心触头具有用于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部分的焊接端部,该焊接端部具有接触表面,接触表面中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用于接收中心导体暴露出来的部分,当中心导体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开口中时,接触表面与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接触,其中在接触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对所披露的公知连接器的上述问题的详细研究表明,孔中的截留的空气可能会使得焊接接合处存在问题。在焊接过程中,当通过挤压连接器的表面,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密封孔时,液化的焊料的流动会受到孔中的截留空气的阻碍。由于流动受阻,液化的焊料不能浸湿孔的整个表面以及同轴电缆暴露出来的端部。这些导致了不良的电和机械连接。由于在开口以及所述中心触头的外表面(中心触头的外部)之间由缺口提供有通道或是通路,即使当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与接触表面挤压时,优选的是同轴电缆的邻接表面与接触表面相挤压,截留的空气也能逸出。这保证了液化焊料的流动不会受到阻碍,并且确保中心触头和中心导体之间可靠的电和机械连接。由于在开口的入口处形成有缺口,所以在开口中不会有密封的或是封闭起来的腔,即在开口中不会有空气截留。缺口在尺寸上应该是足够大的,以防止当绝缘材料被挤压到接触表面上时,缺口被绝缘材料封住。-->典型的是,外导体和绝缘材料被剥掉以暴露出中心导体的端部。该端部从绝缘材料的邻接表面上突出出来,该邻接表面是由剥皮形成的。然后,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开口中,直到邻接表面与接触表面紧密接触为止。焊料可以在端部插入的过程中被涂覆或是在端部插入的过程之前被涂覆。被截留在开口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缺口泄漏出来,即使在邻接表面与接触表面挤压接触时也可以泄漏出来。另外,由于同轴电缆的绝缘体与中心连接器的接触表面紧密接触,连接器的RF性能得到了改善。为了限制所有的所不希望的对RF性能的影响,缺口需要保持在较小的尺寸。尤其是,开口的大部分边缘将与绝缘材料接触。换句话说,由缺口覆盖的接触表面部分应该比较小。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缺口的尺寸,数量以及形状都是可以改变的。此外,即使当接触表面包括两个或多个缺口时,由缺口覆盖的全部部分优选的也应该比较小,以避免所有的对RF性能不利的影响。与在中心触头和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之间具有一个缝隙的连接器,如前面提到过的美国专利6,439,924相反,本专利技术的缺口提供一个规定好的开口,该开口用于泄漏截留的空气,而确保中心触头和绝缘材料之间的接触。由于缺口的存在,连接器和同轴电缆的组合变得容易了,因为不再需要同轴电缆的复杂的纵向校准来提供缝隙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心触头包括主体和插孔,插孔具有一个孔,该孔形成开口用于接收暴露出来的端部,由此,插孔的后端形成接触表面。插孔可以是圆柱形的或是插销形的,在向后的方向上从中心触头的主体突出出来。其他的形状也是可以的。典型的是,插孔和中心触头的主体具有对称的形状,并且彼此轴向布置。形成在插孔中的开口在主体的范围内从插孔的后端延伸,并且通常是孔、通孔或是与插孔轴向布置的延长的开口。接触表面是由插孔的面向同轴电缆的端面形成的。优选的是,主体和插孔是一体形成的。如果插孔是圆柱形的,那么接触表面是环形的。更优选的是,缺口在垂直于开口的轴向的半径方向延伸,并且缺口是通过将插孔的壁从头到尾的切去或是开槽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插孔具有侧孔,该侧孔与开口的轴垂直。该侧孔在孔和中心触头的外表面(分别指中心触头或是插孔的外部)之间设有通道。截留的空气也可以通过该侧孔逸出,进一步的确保了开口中没有截留的-->空气。另外,尤其是,当孔的内径大致等于暴露出来的端部的外径时,所述侧孔改善了开口里面的涂覆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连接器还包括环绕中心触头的外触头,外触头和中心触头轴向排列,以及绝缘体,绝缘体布置在中心触头和外触头之间,以使得中心触头与外触头绝缘。此外,外触头优选的包围着中心触头的焊接端部,并且包括通孔,该通孔与中心触头的开口轴向对中,以提供到开口的通道,通孔的尺寸应该是足够宽的,当具有暴露出来的外导体的同轴电缆插入时可以容纳同轴电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同轴电缆的一端部端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焊接接合处,至少基本上没有截留空气,以及具有较好的电连接性能。这个问题可以由一种与同轴电缆的一端部端接的连接器解决,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环绕中心导体的绝缘体,以及环绕绝缘体的外导体,所述连接器包括中心触头,该中心触头具有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连接的焊接端部,焊接端部具有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中形成有开口,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部分插入到该开口中,接触表面与同轴电缆的绝缘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该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环绕中心导体的绝缘材料,以及环绕绝缘材料的外导体,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中心触头,其具有焊接端部,用于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上,焊接端部具有接触表面,接触表面中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用于接收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当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开口中时,接触表面可以与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接触,其中在接触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4-2-5 04250606.31、一种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该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环绕中心导体的绝缘材料,以及环绕绝缘材料的外导体,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中心触头,其具有焊接端部,用于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上,焊接端部具有接触表面,接触表面中形成有开口,该开口用于接收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当中心导体的暴露出来的端部被插入到开口中时,接触表面可以与同轴电缆的绝缘材料接触,其中在接触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中心触头包括主体和插孔,插孔具有内孔,其形成为所述的开口,用于接收暴露出来的端部,由此插孔的后端形成所述的接触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孔沿着插孔的轴向。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孔具有侧孔。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兰克赫林
申请(专利权)人:蒂科电子比利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