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57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抑制催化剂与连结构件的干涉的同时抑制催化剂向车宽方向外方的突出的跨骑型车辆。跨骑型车辆具备在发动机(11)的气缸(41)的下方配置的发动机侧枢轴部(5)、从发动机(11)的曲轴箱(40)延伸至发动机侧枢轴部(5)的延伸部(60)、将车架与发动机侧枢轴部(5)连结的连结构件(8)、以及配置在气缸(41)与连结构件(8)之间的催化转换器(70),发动机侧枢轴部(5)的全部配置在催化转换器(70)的前方,催化转换器(70)的全部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曲轴箱(40)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内(W1)。(W1)。(W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骑型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跨骑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跨骑型车辆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具备配置在发动机的气缸的下方并经由枢轴将车架与曲轴箱连结的连杆构件,且在发动机侧的枢轴的后方配置有催化剂(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6/00295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然而,在抑制催化剂与连杆构件(连结构件)的干涉的同时抑制催化剂向车宽方向外方的突出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0004]本技术的方案在抑制催化剂与连结构件的干涉的同时抑制催化剂向车宽方向外方的突出。
[0005]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的结构。
[0006](1)本技术的方案涉及的跨骑型车辆具备:枢轴部5,其配置在发动机11的气缸41的下方;延伸部60,其从所述发动机11的曲轴箱40延伸至所述枢轴部5;连结构件8,其将车架20与所述枢轴部5连结;以及催化剂70,其配置在所述气缸41与所述连结构件8之间,所述枢轴部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催化剂70的前方,所述催化剂7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所述曲轴箱40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内W1。
[0007](2)在上述(1)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延伸部60具有从所述延伸部6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60a向车宽方向外方凹陷的凹部61。
[0008](3)在上述(1)或(2)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构件8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所述枢轴部5朝向前上方延伸。
[0009](4)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延伸部60的上端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所述枢轴部5朝向后上方延伸。
[0010](5)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中,也可以是,从所述曲轴箱40延伸的所述延伸部60延伸至比所述催化剂70靠前方的位置,与所述车架20连结的所述连结构件8延伸至比所述催化剂70靠前方的位置。
[0011](6)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枢轴部5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60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枢轴部5、左右一对的所述延伸部60及所述曲轴箱40构成闭合截面结构65。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上述(1)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具备在发动机的气缸的下方配置的枢轴部、从发动机的曲轴箱延伸至枢轴部的延伸部、将车架与枢轴部连结的连结构件、以及配置在气缸与连结构件之间的催化剂,枢轴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催化剂的前方,催化剂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曲轴箱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内,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13]通过将枢轴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催化剂的前方,由此与将枢轴部配置于催化剂的后方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连结构件在摆动时过于接近催化剂的情况。此外,通过将催化剂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曲轴箱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内,由此与催化剂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曲轴箱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催化剂向车宽方向外方的突出。因此,能够在抑制催化剂与连结构件的干涉的同时抑制催化剂向车宽方向外方的突出。此外,延伸部从曲轴箱延伸,由此与延伸部从其他的场所延伸相比,能够缩短延伸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上述(2)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延伸部具有从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向车宽方向外方凹陷的凹部,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15]通过凹部能够使延伸部轻量化。此外,与凹部从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向车宽方向内方凹陷的情况相比,能够从车宽方向外侧难以看到凹部。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上述(3)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连结构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枢轴部朝向前上方延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17]与连结构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枢轴部朝向前下方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连结构件在摆动时过于接近地面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连结构件与地面的干涉。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上述(4)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延伸部的上端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枢轴部朝向后上方延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19]与延伸部在从车宽方向观察下从枢轴部朝向后方以同样的上下宽度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延伸部的刚性。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上述(5)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从曲轴箱延伸的延伸部延伸至比催化剂靠前方的位置,与车架连结的连结构件延伸至比催化剂靠前方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21]与从曲轴箱延伸的延伸部延伸至催化剂的后方且与车架连结的连结构件延伸至催化剂的后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连结构件的长度,因此能够使连结构件轻量化。此外,连结构件的摆动范围不会必要以上地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连结构件与地面的干涉。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上述(6)所记载的跨骑型车辆,枢轴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延伸部设置有左右一对,枢轴部、左右一对的延伸部及曲轴箱构成闭合截面结构,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0023]与枢轴部、左右一对的延伸部及曲轴箱构成开放截面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包含枢轴部、左右一对的延伸部及曲轴箱的结构(闭合截面结构)的刚性。如上所述,延伸部从曲轴箱延伸,因此存在想要提高刚性的要求,但通过形成为闭合截面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5]图2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处于1G状态时的包含催化转换器的周边的左侧视图。
[0026]图3是实施方式的包含催化转换器的周边的主视图。
[0027]图4是实施方式的包含催化转换器的周边的立体图。
[0028]图5是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侧枢轴部因摆动而处于最下方位置时的包含催化转换器的周边的左侧视图。
[0029]图6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包含催化转换器的周边的相当于图2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出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二轮车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的线CL。
[0031]<车辆整体>
[0032]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跨骑型车辆)是单元摆动式的机动二轮车。机动二轮车1是具有供驾驶员放脚的左右底踏板的小型摩托车型的车辆。机动二轮车1具备由车把2转向的前轮3和由包含动力源的动力单元10驱动的后轮4。以下,有时将机动二轮车简称为“车辆”。
[0033]包含车把2及前轮3的转向系统部件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架20的前端的头管21。动力单元10的前侧下部经由连结构件8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车架20的下部的支承托架7。动力单元10的后端部经由作为缓冲装置的后缓冲件9支承于车架20的后部。
[0034]车架20具备:在侧视观察下以越靠上侧则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头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中,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枢轴部(5),其配置在发动机(11)的气缸(41)的下方;延伸部(60),其从所述发动机(11)的曲轴箱(40)延伸至所述枢轴部(5);连结构件(8),其将车架(20)与所述枢轴部(5)连结;以及催化剂(70),其配置在所述气缸(41)与所述连结构件(8)之间,所述枢轴部(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催化剂(70)的前方,所述催化剂(7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前后方向观察下配置于所述曲轴箱(40)的车宽方向的范围内(W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中,所述延伸部(60)具有从所述延伸部(6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60a)向车宽方向外方凹陷的凹部(6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尚史近藤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