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5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15
一种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组设于一车体,该车体包含一前车架框架,该前车架框架前面下方设置一前轮,后方设置一后摇臂,该后摇臂后方设置一后轮,该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包含一驱动马达组、一动力控制单元,与一冷却单元,该前车架框架下方设置该驱动马达组,该驱动马达组的下方设置该动力控制单元,该驱动马达组的前方设置该冷却单元,让该驱动马达组、该动力控制系统,与该冷却单元集中于该车体的中央,缩短连接管线,提高行车安定性。提高行车安定性。提高行车安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电动车,特别关于一种跨式电动车的机电配置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请参考图5,现有的跨式电动车的机电装置主要包含有一马达91、一电池92,与一马达控制器93;该马达91配置于后摇臂94的后端部,位在该后轮95的一侧,并且与后轮95同轴连接,以驱动该后轮95旋转,该电池92配置于该前轮96的后方与该后摇臂94的前端部之间,而让该电池92具有较大的容置空间,该马达控制器93配置于座垫97下方,并且与该马达91和该电池92连接,用以接受来自该电池92的电力并且驱动该马达91;因此,该马达91、该电池92,与该马达控制器93的位置较为分散,并且被配置于相对远处,增加了配线的长度,进而增加了成本。
[0003]再者,由于该马达91、该电池92,与该马达控制器93皆属于重量较重的构件,该马达91、该电池92,与该马达控制器93重心位置分布分散,使得现有的跨式电动车的配重较不平均,必须要使用支撑强度较强的车架来支撑,进而增加了车架的重量,此外,由于该马达91、该电池92,与该马达控制器93的重心位置分布太分散,也会造成骑车操控不易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欲解决的课题][0005]由于现有的跨式电动车的马达、电池,与马达控制器的位置配置较为分散,而造成连接管线长度较长,配重不平均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将机电构件集中车体的中央,缩短连接管线,提高行车安定性。
[000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系组设于一车体,该车体包含一前车架框架、一前轮、一后摇臂,与一后轮,该前轮设置于该前车架框架的前侧下方,该后摇臂设于该前车架框架后方,该后轮设于该后摇臂的后方,其中该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包含有:
[0008]一驱动马达组,该驱动马达组设置于该前车架框架下方;
[0009]一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PCU),该动力控制单元设置于该驱动马达组的下方,并与该驱动马达组连接;以及
[0010]一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设置于该驱动马达组的前方,并用以冷却该驱动马达组与该动力控制单元。
[0011]进一步,该冷却单元设置于该前轮的后方与该动力控制器的前方之间,该冷却单元为水冷式冷却单元或油冷式冷却单元之中的其中一种。
[0012]进一步,该驱动马达组包含一马达与一齿轮箱,该齿轮箱与该马达连接,并通过一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该后轮。
[0013]进一步,该冷却单元的后方和该驱动马达组前方之间设置有一泵浦,该泵浦与该
冷却单元连接并经管路冷却该驱动马达组与该动力控制器。
[0014]进一步,该冷却单元上方设置一车载充电器。
[0015]进一步,该前车架框架包含一左侧框架与一右侧框架,该左侧框架与该右侧框架之间设置一蓄电单元(电池组)。
[0016][技术的功效][0017]1、该驱动马达组与该动力控制单元皆位在该前轮后方与该后摇臂前方之间,而让跨式电动车的动力系统集中在该车体的中央,提高行车的安定性。
[0018]2、机电构件集中配置在该车体的中央,也缩短连接管线长度,降低成本。
[0019]3、该冷却单元位在该驱动马达组的前方,可以缩短管线降低成本,进一步,该冷却单元配置在该前轮后方可直接受风,更有效率带走动力系统(驱动马达组与动力控制单元)的热量,提高动力系统效率与使用寿命。
[0020]4、该驱动马达组通过一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该后轮,该驱动马达组不需要紧邻该后轮,该驱动马达组可以利用多种动力传递机构带动该后轮旋转,例如,链条传动机构或皮带传动机构之中的其中一种,而让本技术的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机型。
[0021]5、该泵浦设于该冷却单元后方与该驱动马达组前方之间,并经管路冷却该驱动马达组与该动力控制单元,可以缩短冷却管路,降低成本。
[0022]6、该车载充电器设置于冷却单元上方,使构件集中,配置紧致化。
[0023]7、该蓄电单元配置于该前车架框架的中央,让重量集中在该车体的中央,提高行车安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省略车体与蓄电单元的放大左侧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省略车体与与电单元的放大右侧视图。
[0028]图5为现有的跨式电动车的侧视图。
[0029]附图标记列表
[0030]10:车体
[0031]11:前车架框架
[0032]111:左侧框架
[0033]113:右侧框架
[0034]115:头管
[0035]12:前轮
[0036]13:后摇臂
[0037]135:后悬枢轴
[0038]14:后轮
[0039]15:转向机构
[0040]20:驱动马达组
[0041]21:马达
[0042]23:齿轮箱
[0043]25:动力传递机构
[0044]30:动力控制单元
[0045]40:冷却单元
[0046]41:冷却液箱
[0047]42:管路
[0048]45:泵浦
[0049]50:蓄电单元
[0050]55:车载充电器
[0051]91:马达
[0052]92:电池
[0053]93:马达控制器
[0054]94:后摇臂
[0055]95:后轮
[0056]96:前轮
[0057]97: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58]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的较佳实施例,其系组设于一车体10,该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包含一驱动马达组20、一动力控制单元30、一冷却单元40,与一蓄电单元50。
[0059]该车体10包含一前车架框架11、一前轮12、一后摇臂13,与一后轮14;该前车架框架11包含有一左侧框架111与一右侧框架113,该左侧框架111与该右侧框架113之间围绕出一空间;该前车架框架11的前方设有一头管115,该头管115连接一转向机构15;该前轮12连接于该转向机构15的下方,并且设置于该前车架框架11的前侧下方;该后摇臂13以一后悬枢轴135与该前车架框架11连接,并且位于该前车架框架11后方,该后轮14连接于该后摇臂13并设于该后摇臂13的后方。
[0060]该驱动马达组20设置于该前车架框架11下方,该驱动马达组20包含一马达21与一齿轮箱23,该齿轮箱23与该马达21连接,且该齿轮箱23通过一动力传递机构25与该后轮14连接,该驱动马达组20可以利用多种类型的动力传递机构25驱动该后轮14旋转,例如,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组设于一车体,所述车体包含一前车架框架、一前轮、一后摇臂,与一后轮,所述前轮设置于所述前车架框架前侧下方,所述后摇臂设置于所述前车架框架后方,所述后轮设置于所述后摇臂后方,其中所述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包含有:一驱动马达组,所述驱动马达组设置于所述前车架框架下方;一动力控制单元,所述动力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组的下方,并与所述驱动马达组连接;以及一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组的前方,并用以冷却所述驱动马达组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轮后方和所述动力控制单元之间,所述冷却单元为水冷式冷却单元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丰智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