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容器、蓄电池及叠层型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46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用容器及使用它的蓄电池和叠层型蓄电池,用单体电池叠层类型的叠层型蓄电池中,随着使用中单体电池充放电在电池内蓄积所产生的热量,使单体电池内部温度上升,损坏单体电池的蓄电要素或使性能下降,进而缩短了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这种蓄电池散热性从而防止因蓄热或温升导致电池特性变坏的蓄电池用容器及使用它的蓄电池和叠层型蓄电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构成放入蓄电要素容器的壁面的外缘部设有厚壁部,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设有厚度比所述厚壁部厚度薄的薄壁部,在构成放入蓄电要素容器壁面的外缘部上设置的厚壁部所包围的薄壁外表面上,配置有由直条筋或格子状筋和突起构成的或由圆柱状突起等构成的隔离件,该隔离件外表面比厚壁部外表面更向外突出,能确保容器的刚性及耐久性,同时能使冷却用空气有效地流通于蓄电池容器的外周,比已有容器能更有效地散发来自壁面的热量,使电池内部的热量易于传至外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蓄电池的性能及长期寿命,能发挥优良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容器、蓄电池及叠层型蓄电池
技术介绍
人们正在不断地将单体电池进行多个叠层以构成大容量的蓄电池,并将这类大容量蓄电池用作各种家庭电气产品或电动汽车等的驱动电源。这种单体电池由镍-镉蓄电池或镍-氢蓄电池、氢蓄电池等构成。单体电池叠层类型的蓄电池,使用中会随单体电池的充放电而发热。通常,蓄电池的电极和电解液等蓄电要素安装在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容器内,因密封,所产生的热量会蓄积在电池内而使单体电池内部温度易于上升。这种单体电池内上升的温度会损害蓄电要素,使性能恶化,从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尤其是大容量蓄电池甚至由数十至数百个单体电池叠层,如此众多的单体电池若被叠层,处于叠层电池组中心部的单体电池随其受到两侧单体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同时处于中心部的单体池的散热困难,结果温度上升特高。作为单体电池采用单位体积蓄电容量大的可谋求提高电池性能,但越是这样,其产生的热量更大。在如上所述具有单体电池叠层结构的蓄电池中,作为解决积热或温升的技术,有如特开平3-291867号公报中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按照该技术,通过在各单体电池间设置使空气流通的空间来谋求散热。然而,即使在上述单体电池间设有空气流通的空间,也不能充分解决蓄电池温度上升的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构成单体电池容器外廓的壁面与空气接触,由于该容器由合成树脂材料制作而不具良好的热传导性,故容器壁面不能充分散热。本专利技术的揭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蓄电池散热性、防止因积热或温升使电池特性变坏的蓄电池用容器及使用它的蓄电池。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纳蓄电要素的容器,构成该容器的壁面其四周外缘部上具有厚壁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上设有厚度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又,作为收容蓄电要素的容器,构成该容器的壁面,除其壁面下端边外,其余3边外缘部具有厚壁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设有厚度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构成收容蓄电要素容器的处于壁面外缘部的厚壁部所包围的薄壁部的面积,占该壁面面积的40~80%,最好占50~70%。上述薄壁部的厚度取包围它的厚壁部厚度的20~70%,最好取40~60%的范围。构成收容蓄电要素容器的具有由处于壁面外缘部的厚壁部所包围的薄壁部分区域的壁面,至少设置于该容器的相对的一组侧壁上,该薄壁部的厚度可以是整体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当薄壁部厚度不均匀时,其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最好取上述范围。上述薄壁部可配置在容器壁面的任何面上。虽可将薄壁只配置于容器的一面,但若在多个面上配置该薄壁部,会使散热性更好。例如,对于薄体形容器,在面积最大的两侧面配置薄壁部,这样可提高散热性。构成收容蓄电要素容器的壁面具有下述结构,即在该壁面外缘部上具有厚壁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设有厚度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在该薄壁部外表面上形成有直条筋或格子状筋和突起结构,或由圆柱状突起等构成的隔离件,而该隔离件的外表面比厚壁部外表面更向外部突出。该隔离件的构成不仅是在侧壁的薄壁部区域而且还到达侧壁的厚壁部。该隔离件还可设在厚壁部的外面。这种隔离件由方柱突起构成,在薄壁部区域上配置成交错式,故能提高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具有上述专利技术特征任一结构的蓄电池用容器并将蓄电要素放置于该容器内而构成的蓄电池,进一步涉及将这种蓄电池多个叠层而获得的叠层型蓄电池。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构成蓄电池用容器的壁面,其4边或除其下端边外的3边的外缘部备有厚壁部,并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上设有厚度薄于所述厚壁部的薄壁部,再在薄壁部的外表面配置由直条筋等构成的隔离件,该隔离件的外表面比厚壁部外表面更向外部突出,故能确保容器的刚性及耐久性,同时能使空气等冷却媒体有效地在蓄电池容器外周流通,因此与已有技术的容器相比,壁面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使电池内部的热量易于传导到外部,从而在提高蓄电池性能及长期寿命方面,能发挥出极其优良的效果。附图概述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蓄电池具体例1结构的局剖立体图;图2为从上述具体例1容器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为从上述具体例1容器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对上述叠层型蓄电池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局剖侧视图;图6为对上述叠层型蓄电池主要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局剖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的俯视局剖图;图8为上述叠层型蓄电池容器侧壁的局部正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的俯视局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侧壁的局部正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的侧壁的正视图;图12为从本专利技术第7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3为从本专利技术第8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容器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叠层型蓄电池的单体电池结构,单体电池B由聚苯醚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和聚合物混合体树脂制作的容器10和盖住该容器10上部开口面的盖13构成,该容器10中置有电极组11,电极组11由正极板、负极板及隔板等叠层构成。容器10中虽未图示,但注有电解液。盖13上面安装有镀镍铁制正极端子14及负极端子15,以及安全阀16。负极端子15,在盖13内侧经焊接与多片导片17相连,各导片17与电极组11中对应的负极板相连。正极端子14虽未图示,但其导片也同样与电极组11中正极板相连。图2、图3为分别从上方、下方观察容器10的立体图。容器10如图2、图3所见,在构成叠层型蓄电池情况下,由在其叠层方向上相互配置单体电池的具有大面积的2个侧壁18、与侧壁18邻接宽度较窄的2个侧壁19和底壁20构成。完整的蓄电池如图1所示,在所述容器10内装填由电解液和电极组11构成的蓄电要素之后,通过在容器10上面开口部熔封盖13而获得。容器10侧壁18四边的周缘部上构成有较厚的厚壁部30,侧壁19整个具有与所述厚壁部30相同的厚度,从而能保持容器10的机械刚性及耐久性。底壁20四边的周缘部上配置有四边较厚的厚壁部130,同样用于保持容器10的机械刚性及耐久性。底壁20的厚壁部130可具有与侧壁18厚壁部30同样厚度,也可比厚壁部30厚。盖13周缘部下缘设有与容器10厚壁部30同样厚度的厚壁部29,构成容器10的上边部。侧壁18具有由厚壁部30包围其四边的较薄的薄壁部180,对内部产生的热量具有高散热性。底壁20也可设有由厚壁部130包围其四边的较薄的薄壁部25,从而有效提高对内部产生热量的散热性。虽未图示,但在单体电池中,侧壁19形成于其周缘部的厚壁部30所包围的部分也可作成薄壁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对内部产生热量的散热性。设置于侧壁18上下的厚壁部30与薄壁部180的分界部上设有倾斜面181,该结构有助于上下方向中冷却媒体的流动。靠近侧壁19下端及上端设置的凹部22,用于在将多个单体电池B叠层构成叠层型蓄电池时嵌放架桥体。将单体电池B多个叠层构成叠层蓄电池时,在侧壁18外面薄壁部180壁面上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有多根直条筋21作为隔离件,提高对单体电池B内部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性,促进空气流动。单体池B或叠层蓄电池薄壁部180的总面积,按薄壁部180的个数×薄壁部180的宽度×薄壁部180的长度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用容器,用于放入蓄电要素,其特征在于,构成该容器的壁面其四边外缘部具有厚壁部,在该厚壁部所包围的区域设有厚度比所述厚壁部厚度薄的薄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柳高时垣野学佐藤健治浜田真治生驹宗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