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178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包括两根前立柱和两根与前立柱连接的后立柱,前立柱与后立柱连接的拐角处设有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固定并贴合在前立柱上,第二加强筋固定并贴合在后立柱上,使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构成一个直角结构,在直角结构内嵌入有加强块,加强块远离直角结构的一边为弧形边。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能够有效加强前支柱与后支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强前支柱与后支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强前支柱与后支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搬运车辆。现有的叉车驾驶室大多为框架式结构,从而包括驾驶室的结构强度。
[0003]申请号为201420153388.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承载整体式叉车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两只侧门框、后窗框、侧门玻璃、后窗玻璃和前玻璃;驾驶室框架包括平板状的顶框架、两根前立柱、两根后立柱、前横梁、后横梁和两根下横梁;前立柱为L形的空心管柱,一侧短柱为水平柱,另一侧长柱为斜柱;后立柱为空心管柱,横截面呈矩形,且所述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相对应的两角均为内凹的直角;侧门框的横截面的中部为方形,所述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相对应的两角的两边贴合向外延伸形成外伸边;后窗框的横截面结构和侧门框的横截面结构相同。
[0004]上述叉车驾驶室的框架中前立柱以及后立柱均采用了空心管柱,能够加强框架的结构强度,但前立柱与后立柱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不足,这影响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结构强度的叉车驾驶室框架结构。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包括两根前立柱和两根与前立柱连接的后立柱,前立柱与后立柱连接的拐角处设有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固定并贴合在前立柱上,第二加强筋固定并贴合在后立柱上,使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构成一个直角结构,在直角结构内嵌入有加强块,加强块远离直角结构的一边为弧形边。同时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一支撑板构成三角形结构,能够有效加强前支柱与后支柱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撑板上设置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互垂直且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板,另一端与加强块的弧形边抵触,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块的结构强度。
[0007]本技术方案中,两根后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能够加强后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驾驶室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交叉设置构成“X”形状,能够有效加强两根后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在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下端面与后立柱的下端面平齐,能够同后立柱一起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0008]进一步的,支撑块由矩形框体构成,矩形框体内设置有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
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构成“X”形状,同时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分别连接矩形框架内的一组对角,能够加强支撑块的结构强度,提高支撑块的承载能力,保证第二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0009]进一步的,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为空心管柱,空心管柱的截面为矩形且一组对角上设置有内凹的直角,能够加强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加强第二加强结构的强度。
[0010]本技术方案中,两根前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第三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梁和第三加强梁,第二加强梁和第三加强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杆和第四加强杆,第三加强杆与第四加强杆构成“X”形状,能够加强第二加强梁与第三加强梁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两根前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前立柱与后立柱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结构由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一支撑板构成三角结构,能够有效加强前立柱与后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3]2.两根后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由第一加强杆以及第二加强杆构成,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构成“X”形状,同时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块,能够提高两根后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3.两根前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第三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梁和第三加强梁,第二加强梁与第三加强梁之间通过构成“X”形状的第三加强杆与第四加强杆连接,能够加强前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空心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前立柱;110、第二加强梁;120、第三加强梁;200、后立柱;210、第一加强梁;300、第一加强结构;310、第一加强筋;320、第二加强筋;330、加强块;340、第一支撑板;350、第二支撑板;400、第二加强结构;410、第一加强杆;411、空心管柱;420、第二加强杆;430、支撑块;431、矩形框体;432、第一加强板;433、第二加强板;500、第三加强结构;510、第三加强杆;520、第四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
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包括两根前立柱(100)与两根后立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100)与后立柱(200)连接的拐角处设有第一加强结构(300),所述第一加强结构(300)包括:第一加强筋(310),置于前立柱(100)上;第二加强筋(320),置于后立柱(200)上并连接第一加强筋(310)构成直角结构;第一加强块(330),嵌入所述直角结构内且远离直角结构的一边为弧形边;第一支撑板(340),连接第一加强筋(310)与第二加强筋(320)且覆盖所述第一加强块(330);第二支撑板(350),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板(340),另一端与第一加强块(330)的弧形边抵触;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40)与第二支撑板(350)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度框架的叉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后立柱(200)的下端设有第一加强梁(210),所述第一加强梁(210)的下方设有连接两根后立柱(200)的第二加强结构(400),所述第二加强结构(400)包括:第一加强杆(410),一端连接一侧后立柱(200),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后立柱(200);第二加强杆(420),与第一加强杆(410)交叉设置;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章辉陈恩蔡伟品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叉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