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基板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819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基板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源/漏极位置;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的源/漏极位置形成源/漏极;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每一该半导体平台覆盖一对该源/漏极;形成一第二电极层,其隔着该绝缘层而位于该半导体层上方;以及形成一保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尤指一种利用压出成形的方式,定义出塑料基板的电极位置,用以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PC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阅读方式,然而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纸张依然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显示技术的成熟,更轻、更薄、可携带及可挠曲的显示器如电子纸张吸引了美国众多投资人的关注,许多大公司也纷纷加入这场”纸张革命”。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是利用有机分子材料以开发适合应用于电子产品之薄膜晶体管,当面板弯曲时晶体管组件特性仍能维持,达到正常的显像品质效果,这种应用将可加速可挠式电子产品,例如显示器的实现,而且其制造成本低廉。由于某些塑料材料,例如PMMA等已被证实,可有效的提升有机半导体材料(Pentacene)的排列,因此有人提出利用PMMA等塑料材料,来作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基材,但现有的玻璃基板的黄光及蚀刻的方式,皆会对塑料基板造成损伤,并不适用于塑料基板。综观以上所述,现有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至少存在以下缺点一、现有之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工艺所需的步骤较为复杂及耗时,且所需的材料成本也较高,增加制造成本,影响市场竞争力。二、现有之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必需使用黄光工艺,容易对基板造成磨损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影响工艺的良率。三、现有之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使用玻璃基板作为基材,并无法提供提升有机半导体材料排列功效,因此影响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电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使用塑料基板作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基材,并使用深刻模造(LIGA)技术在塑料基板上定义出电极的位置,以简化工艺所需的步骤及降低材料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黄光工艺,可有效减少基板的磨损及化学药品的侵蚀,以确保工艺的良率及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电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塑料基板作为基材,可有效将电极隔开,并能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Pentacene)的排列,以增加电子电洞的迁移律(mobility),提升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电性。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源/漏极位置;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之源/漏极位置形成源/漏极;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mesa),每一该半导体平台覆盖一对该源/漏极;形成一第二电极层,其隔着该绝缘层而位于该半导体层上方;以及形成一保护层。较佳者,该塑料基板可以使用具有侧链末端基为-CH3或-NH2之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板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环烯烃共聚物(Metallocenebased Cyclic Olefin Copolymer,mCOC)等塑料材料。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栅极位置;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的该栅极位置形成栅极;形成一绝缘层;形成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每一该半导体平台隔着该绝缘层而位于一该栅极上方;形成一第二电极层,其在该半导体平台上形成源/漏极;以及形成一保护层。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栅极位置;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之该栅极位置形成栅极;形成一绝缘层;形成一第二电极层,其隔着该绝缘层而在每一该栅极上方形成一对源/漏极;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每一该半导体平台覆盖一对该源/漏极;以及形成一保护层。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栅极以及源/漏极位置,其中每一该栅极位置系位于一对该源/漏极位置之间;形成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之该栅极位置形成栅极以及在该源/漏极位置形成源/漏极;形成多个绝缘平台,每一该绝缘平台覆盖一该栅极;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每一该半导体平台覆盖一该绝缘平台以及一对该源/漏极;以及形成一保护层。下面配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A至图1G为本专利技术的的第一具体其中,附图标记100母模,1001凸版结构101塑料基板,1010源/漏极位置102第一电极层,103半导体平台104绝缘层,105第二电极层106保护层200母模,2001凸版结构201塑料基板,2010栅极位置202第一电极层,203半导体平台204绝缘层,205第二电极层 206保护层300母模,3001凸版结构301塑料基板,3010栅极位置302第一电极层,303半导体平台304绝缘层,305第二电极层306保护层400母模,4001凸版结构401塑料基板,4010电极位置4021栅极,4022源/漏极403半导体平台,404绝缘平台40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1A至图1G为本专利技术之的第一具体如图1A所示,提供一母模100,其中该母模100具有一凸版结构1001,而凸版结构1001可用德国的深刻模造(LIGA)技术来制作,因深刻模造(LIGA)技术适合量产高深宽比(Aspect Ratio)及低表面粗度(Sub μm)的直侧壁的微结构,而深刻模造(LIGA)技术是在母模100上黏贴一层干膜或涂布一层高分子材料(图中未示),其中干膜或高分子材料的厚度则随工件厚度或微结构深度而定,由数10μm至数100μm,一般系利用激光加工,将激光投射出来的光源,经由数道镜片调整成均匀的平行光后,通过掩膜及通过聚焦镜片加工母模100上的干膜或高分子材料,而达到深刻的功能,以完成凸版结构1001。如图1B所示,以母模100对塑料基板101进行压出成形,此时凸版结构1001便可定义出塑料基板101的电极位置及信道的宽度。而塑料基板101可以使用具有侧链末端基为-CH3或-NH2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板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物(mCOC)等塑料材料。用塑料基板101来取代早期的玻璃基板,不需再覆盖一层中间层或作表面改质,就可使主动层之有机半导体分子以单晶或结晶颗粒较大的型态存在,以改善载子移动速率,且使用压出成形的方式制作塑料基板101,可同时省略黄光和蚀刻的工艺,以缩短工艺所需的时间及缩短信道(Channel Length)。如图1C所示,使用印刷法(Printing)或涂布法(Coating)将导电高分子材料填满塑料基板101的源/漏极位置1010,以形成第一电极层102,而第一电极层102作为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物(mCOC)等塑料基材为疏水性材料,而导电高分子材料为亲水性材料,因此源/漏极位置1010的凹槽不但可将两边亲水性的源/漏极102有效的隔开,还能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Pentacene)的排列,以增加电子电洞的迁移率(mobility),提高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基板有机薄膜晶体管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母模及一塑料基板,其中该母模具有一凸版结构;该母模对该塑料基板进行压出成形,其在该塑料基板上定义源/漏极位置;形成一第一电极层,其在该塑料基板之该 源/漏极位置形成源/漏极;形成多个半导体平台,每一该半导体平台覆盖一对该源/漏极;形成一绝缘层;形成一第二电极层,其隔着该绝缘层而位于该半导体平台上方;以及形成一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良莹何家充李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