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69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在形成有具有IGBT及NMOS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基片(50)上,形成二极管(44),在NMOS的源电极(66)与背栅电极(70)及IGBT的发射极电极(57)之间,正向连接二极管(44)。通过设置二极管(44),输入IGBT导通后从漂移区(54)经由P-阱(60)流入NMOS的源区(61)的电流,流过二极管(44)。由于二极管(44)的导通电阻较高,因而可以将寄生晶体管(75)的基极电流抑制得较低,从而大幅抑制流入由寄生晶体管(75)和寄生晶体管(76)所构成的晶闸管的电流。由此,可以缩小具有IGBT及NMOS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形成面积,并且防止误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极晶体管的半导体电路器件。
技术介绍
作为高耐压且可流过大电流的元件,已知有一种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以下称IGBT)。IGBT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152806号所述,是在半导体基片上形成的,并作为比如开关元件来使用。还有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其在形成有IGBT的基片上,再搭载增强型及耗尽型N沟道MOS晶体管(以下称NMOS),由NMOS来构成控制电路等。图3是表示以往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一例的电路图。图4的(a)、(b),是图3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剖视图。对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而言,由成对的增强型NMOS1及耗尽型NMOS2构成的串联电路,在电源VDD与地GND之间并联连接。此外,IGBT3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NMOS1、NMOS2及IGBT3,在基片10上形成。IGBT3的集电极电极11,与基片10的背面侧的由低电阻层P+构成的集电区12相接。在集电区12上层叠有由低电阻层N+构成的缓冲区13、以及由高电阻层N-构成的漂移区14。在漂移区14的表面侧,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基片(50);功率元件(41),其形成于前述半导体基片(50),具有主电极及控制电极,少数载流子及多数载流子基于提供给该控制电极的信号,从一个前述主电极及与地连接的另一个前述主电 极注入;场效应晶体管(42、43),其在形成于前述半导体基片的阱中形成,具有主电极及控制电极,呈现基于提供给该控制电极的信号的导通状态;以及第1二极管(44),其形成于隔着绝缘膜层叠在前述半导体基片上的多晶硅,且正向连接在前 述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前述主电极与前述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渕昭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