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712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导体装置,消减BiCMOS工艺的工序数量。在P型半导体衬底1的表面较深地形成第一N阱3A、第二N阱3B。在第一N阱3A中形成第一P阱4A,并在该第一P阱4A中形成N沟道型MOS晶体管10。第二N阱3B被用于纵型NPN双极晶体管30的集电极。在第二N阱3B中形成第二P阱4B。第二P阱4B和第一P阱4A被同时形成。该第二P阱4B被用于纵型NPN双极晶体管30的基极。在第二P阱4B的表面形成纵型NPN双极晶体管30的N+型发射极层31、P+型基极电极层32。(*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设有MOS晶体管和双极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集成化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模拟数字混合LSI正在被开发。在这种LSI中,模拟电路主要由双极晶体管构成,数字电路由MOS晶体管构成。当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形成MOS晶体管和双极晶体管时,通常使用组合了双向工艺和CMOS工艺的BiCMOS工艺。在现有的BiCMOS工艺中,由于相对CMOS工艺工序数量大幅地增加,因而招致LSI的制造成本及制造天数大幅地增加。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形成使用所谓的三重阱CMOS工艺的双极晶体管谋求减少工序数的技术。专利文献1特开2000-3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利用特别追加的工序形成,因此,工序数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三重阱CMOS工艺,而不追加特别的工序,形成各种型号的双极晶体管。其主要的结构特征是,在P型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形成N阱,并在其中形成P沟道型晶体管。而在N阱中形成P阱,并在其中形成N沟道型晶体管。而后,将N阱作为纵型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使用。并且,将P阱作为纵型NPN双极晶体管或横型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第一N阱,其被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并在其中形成P沟道型晶体管;第一P阱,其被形成在所述第一N阱中,并在其中形成N沟道型晶体管;第二N阱,其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和所述第一N阱分离形成,所述第二N阱被作为纵型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使用,所述第一N阱和所述第二N阱同时由同一工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4-7 102692/03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第一N阱,其被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并在其中形成P沟道型晶体管;第一P阱,其被形成在所述第一N阱中,并在其中形成N沟道型晶体管;第二N阱,其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和所述第一N阱分离形成,所述第二N阱被作为纵型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使用,所述第一N阱和所述第二N阱同时由同一工序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第二N阱中形成的第二P阱,该第二P阱和所述第一P阱同时由同一工序形成,该第二P阱作为所述纵型NPN双极晶体管的基极使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嶋一智大古田敏幸谷口敏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