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以环设的管状结 构来解决具有出光色温不均问题的。
技术介绍
白光光谱为连续光谱,需至少两种颜色(波长)以上的光混合后,才能 形成肉眼所见的白光,如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混合后即为白光,或是利用互补色,如[蓝光(Blue) +黄光(Yellow)]或[青光(Cyan) + 红光(Red)]也可形成白光。根据白光形成的原理,目前白光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约可区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三原色型白光LED, 利用分别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三种半导体芯片组合而成,也称为多芯片 型(Multi-chip)白光LED或称为三波长型(Triple wavelength)白光LED。 另一种为互补色型白光LED,利用发出单一颜色光线的单一LED芯片,加上 可被该颜色光线激发而发出与该颜色光线互补的互补色光线颜色的荧光粉, 故又称为单芯片型白光LED。但是因为使用多芯片型的白光LED,因半导体 材质的差异,造成驱动电路上设计的困难。参照第图l。图1为现有技术的单芯片型白光LED示意图,单芯片型白 光LED是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包含有: 一基板,具有一表面; 至少一管状结构,形成于该表面,且该管状结构的两端各具有一开口,该管状结构以该二端的一端设置于该表面; 至少一发光芯片,该发光芯片设置于该表面并被该管状结构所环绕;以及 至少一荧光转化层,设置于该管状结构内并覆盖该发光芯片,该荧光转化层在该发光芯片处的一最大垂直厚度与一最大水平厚度的比值为0.1至10。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光元件,包含有一基板,具有一表面;至少一管状结构,形成于该表面,且该管状结构的两端各具有一开口,该管状结构以该二端的一端设置于该表面;至少一发光芯片,该发光芯片设置于该表面并被该管状结构所环绕;以及至少一荧光转化层,设置于该管状结构内并覆盖该发光芯片,该荧光转化层在该发光芯片处的一最大垂直厚度与一最大水平厚度的比值为0.1至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最大垂直厚度与该最 大水平厚度的比值为1.5至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材质为陶瓷、 金属、有机高分子或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管状结构的一径向截 面的形状是圆形、矩形或六边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荧光转化层液面形状 是水平、内凹曲面或外凸曲面。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管状结构的材质供该 发光芯片所发出的光线与该荧光转化层被激发的光线穿透。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管状结构的材质为硅 胶、硅胶和硅土混合物、树脂或玻璃。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管状结构包含有一内 侧管壁、 一外侧管壁和一反射层,该内侧管壁垂直于该表面,该外侧管壁与该 表面之间夹一锐角,该反射层形成于该外侧管壁上。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荧光转化层包含有一 荧光粉与一树酯。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还包括 有一微透镜,该微透镜设置于该表面并覆盖该管状结构。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还包括 有一封装载具,该载具用以承载该基板,且该载具用以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均,郭家泰,许镇鹏,胡鸿烈,孙健仁,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