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37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散热器,用以提高散热效率;该热管散热器包括多片独立散热鳍片,堆栈组成的散热鳍片组;一导热构件,用来与前述散热鳍片组结合,该导热构件各端面设有多个凹槽,用来设置多个热管,以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组高贴合度面接触热结合;一导热板,与前述导热构件底部结合,用于形成平整化热结合电子组件表面以进行热传递。(*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易于将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在一起,使热管与散热鳍片间形成面接触热传递,并且热管与电子组件间利用导热板进行热传递,从而提高散热效率的热管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散热装置,一种类型是将风扇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并设计成使机壳内部热空气与外部空气形成循环对流状态。这种单由风扇进行散热的效率并不好,因为外部温度并非总是一个较低的温度,甚至在夏天还经常维持在35度或者更高的温度,要利用这样空气对流方式降低机壳内部温度,效果实在有限,因此电子设备依旧会在高温下持续工作,即使安装更多散热风扇还是无法有效地实现散热,而且在机壳上安装多个散热风扇的空间也有限。另一种常用来消除电子组件所产生热量的散热器包括一底座以及与该底座一表面热传递结合的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通过底座固定在电子组件表面上,以便于通过热传导吸收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而将热量散去。这些散热片通常由高导热材料所制成的独立的片状组件,然后通过结合方法或装置进一步地结合而组成散热片组。在现有技术中,上述堆栈式散热片组的堆栈结合有多种方式。如常见的散热片与热管的结合,可以利用热管将热量快速地传递到各散热片上散热。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热管与散热片组结合的结构,主要是在各独立散热片的片体上冲制一个或多个穿组孔,并在与前述散热片结合的导热块上也开设同样的穿组孔,然后将热管直接结合在前述散热片与导热块的穿组孔中,从而组成热管散热器,用于利用导热块与电子组件热结合来进行热传递。但是,公知的散热片与热管结合,主要是利用直径差而将其直接压紧制成,换句话说,是利用散热片上的组管孔孔径略小于热管外径,再利用机器的压力进行嵌套而制成。这种方式容易使散热片变形或损坏,并因为直接压入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孔径变形而使组管孔与热管之间无法实现较佳的密合。且每一散热片与热管的密合度都各不相同,使得热管与散热片或导热块的穿组孔间,大多只有少量的结合接触进行热传递,即使在由于上述密合不佳所产生的间隙中填入锡膏等结合组件,但该液态的锡膏只能在一侧向散热片组内作长距离的注入,不仅注入困难,还存在注入不均的问题,且在注入后,液态的锡膏仍会因重力而向下或到处流动,因此只有下方的穿组孔与热管间获得锡膏结合,而在热管上半圆部分与穿组孔之间,依旧存在相当大的由于密合不佳所产生的间隙,这当然会对热传递与散热效率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不同的散热片与热管结合的结构在中国台湾新型专利中公开,如专利公报公告的第506689、491517号专利;其中新型专利公告第50668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在该散热装置中由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的数个散热片上都设有一个以上的贯穿孔,在贯穿孔的周围边缘上形成有环墙或竖墙,该环墙或竖墙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口槽,利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杆状的导热柱,将其以紧密配合方式插入到该散热片的贯穿孔内,使散热装置的散热片与导热柱间较牢固地结合。这种结构虽然可以通过导热柱的紧密插入来增加散热片与导热柱间的结合,但仍存在前述的问题在散热片端面冲设穿组孔,以压插方式结合可能造成变形或损坏,以及每一散热片与热管的密合度可能各不相同,以及锡膏注入不易结合,也无法产生热管与散热片间的面结合,致使热传递受到影响。新型专利公告第49151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其由一热管、散热鳍片所构成,该散热鳍片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一侧延伸出接合部,并在通孔上缘另设有一口径较小的细孔,这种散热鳍片通过通孔及接合部套接在该热管上,再将银、锡或铜丝等第三金属放入通孔上缘的细孔中利用热熔方式将散热鳍片与热管接合为一体。但是,这种结构还需要放入第三金属并进行加热焊接该第三金属,该受到焊接的第三金属并不完全流入穿孔与热管套组形成的间隙内,因此仍会存在许多间间隙而呈一局部性结合,无法达到高密合度结合,也无法形成热管与散热片间的面结合。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主要是解决已知热管散热器存在的热管与散热鳍片间因强迫式结合造成的热管压迫变形与结合密合度不好的问题,并克服锡膏等结合剂不容易施加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在导热构件端面上开设多个凹槽,使热管置入式组装在导热构件中,并在端面外露部份管壁,从而在导热构件与散热鳍片组对应结合时,该热管可以确定地与散热鳍片组高贴合度面接触结合,也可以直接将锡膏等结合剂施加在前述导热构件端面与热管外露在端面的表面,因而易于进行热结合与热传导,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在导热构件底端面进一步配置一导热板,形成一平整化的结合端面,用于结合电子组件端面来进行热传递,并配合热管与导热板的热结合,使热量可以快速通过热管传递到各散热鳍片,从而改善散热鳍片的温度分布,提高热的发散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多片独立散热鳍片,堆栈组成散热鳍片组,并具有一结合区;一结合于前述结合区的导热构件,在各端面设有多个凹槽;多个热管,埋入式设置在前述导热构件的凹槽中,与前述散热鳍片组的结合区形成管壁高贴合性面接触热结合;一与前述导热构件结合的导热板,用于使平整表面与电子组件表面热结合。本技术的散热器,热管与导热板间直接且高贴合性面接触热结合,从而使导热板传递的热量能快速传递并均匀分布到各散热鳍片上,可提高散热效率。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导热构件与热管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热管散热器的结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热管散热器的组合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热管散热器的组合剖示图;图6是本技术热管散热器与电子组件的组合剖示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热管散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示图;图8是本技术再一热管散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示图。1-散热鳍片组 2-导热构件3-热管 4-导热板5-电子组件 11-散热鳍片12-结合区13、20-结合端面114-凹部 21、43-凹槽30-管径 31-平面管壁41-上表面42-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图2-5示出了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热管散热器的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及这些组件结合状态的结构图。如图2、图3所示,热管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组1、一与前述散热鳍片组1相结合的导热构件2、装在前述导热构件2中并与前述散热鳍片组1热结合的一个或多个热管3、以及一与前述导热构件2端面结合的导热板4。其中如图3所示,上述散热鳍片组1由多个独立的散热鳍片11经堆栈结合组成,在所组成的散热鳍片组1的一端面上,形成一向内凹入并具有多个结合端面13的结合区12。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结合区12由各散热鳍片11一端的边缘直接向内凹入而形成,前述导热构件2与热管3在该结合区进行热结合。因此,与已知的热管散热器相比,在散热鳍片11端面上就完全不需要冲制穿组孔,所以形成本技术的热管散热器无需冲制充组孔的散热鳍片组1。导热构件2是由一高导热材料构成的块状结构体,本技术对该导热构件2的结构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提供结合端面、能与前述散热鳍片组1的结合区12进行对应结合的结构体均适用于本技术。图2所公开的梯形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由多片独立的散热鳍片堆栈组成的散热鳍片组、一与前述散热鳍片组结合的导热构件、多个热管、与前述导热构件相结合的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各端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热管设置在所述导热构件的凹槽中,一管壁露出在所述凹槽外;所述导热板具有与电子组件表面热结合的平整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由多片独立的散热鳍片堆栈组成的散热鳍片组、一与前述散热鳍片组结合的导热构件、多个热管、与前述导热构件相结合的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各端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热管设置在所述导热构件的凹槽中,一管壁露出在所述凹槽外;所述导热板具有与电子组件表面热结合的平整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形成一结合区,所述结合区与装有所述热管的所述导热构件高密合度面接触热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区直接形成在各散热鳍片的一端面上,由片缘直接向内凹入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形成一向内凹入的结合区,所述结合区带有多个凹部,用于与所述安装有热管的导热构件高密合度面接触热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形状可与所述散热鳍片组的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来林志诚马艺超林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天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