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技术中集成电路极性颠倒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07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CMOS技术中,用于单片集成电路极性颠倒保护的措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CMOS技术中,用于单片集成电路极性颠倒的保护措施,特别涉及用于CMOS器件本身。防止电子线路元件保护(比如说电源接错)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自动化电子设备中,由于极性的颠倒,整个电路可能损坏,从而引起极大的破坏。为了避免极性颠倒的后果,通常使用一个二极管。在CMOS电路中,这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一个二极管只能通过“埋层技术”构成。这样,使得技术更加复杂,从而引起费用上升,这是应想尽一切办法要避免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极性颠倒保护,在常规MOS技术下,不需附加技术,就能完成这种保护。本极性颠倒保护装置包括一种导电类型的基片,在基片的一个主要表面形成的另一导电类型的阱区,和在阱区中形成的基片导电类型的一个源极区及漏极区。通过一个低阻抗,源极区与正电源电压相连,要被保护的电路的输入端位于漏极区,在极性颠倒时,通过一个相同数值的电阻,阱区与电源相连,使得阱区电流被限制在一个最小值。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下述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清楚。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用于一个p沟道CMOS晶体管的极性颠倒保护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沿线A-A的剖面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CMOS器件的一个极性颠倒保护装置,包括: -一种导电类型的基片(1); -在基片的一个主要表面中形成的的另一导电类型的阱区(2); -在阱区(2)形成的,基片导电类型的一个源极区(5)和一个漏极区(3)。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个低阻抗,源极区(5)与正电源电压(V↓[DD])相连,要被保护的电路的输入端位于漏极区(3),在极性颠倒时,通过一个相同数值的电阻(R),阱区(2)与电源(V↓[DD])相连,则阱区电流被限制在一个最小值。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3-10-9 P4334515.81.用于CMOS器件的一个极性颠倒保护装置,包括-一种导电类型的基片(1);-在基片的一个主要表面中形成的的另一导电类型的阱区(2);-在阱区(2)形成的,基片导电类型的一个源极区(5)和一个漏极区(3)。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低阻抗,源极区(5)与正电源电压(VDD)相连,要被保护的电路的输入端位于漏极区(3),在极性颠倒时,通过一个相同数值的电阻(R),阱区(2)与电源(VDD)相连,则阱区电流被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瑟布劳斯非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罗纳斯中间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