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志庆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5901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其结构包括外壳体、基板、引脚、热扩散器、载板、芯片、导热介质、散热片,所述外壳体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与引脚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与热扩散器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与载板固定连接,所述载板与芯片固定连接,所述芯片与热扩散器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与导热介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介质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由外封板、内封板、空腔、上扩散口、下扩散口组成,所述外封板与内封板之间固定装设有空腔,所述内封板顶部固定装设有上扩散口,所述内封板底部固定装设有下扩散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热扩散器和导热介质,散热效果更快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属于电路封装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的应用日趋广泛,微电子封装、大功率封装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集成电路封装结构的散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传统封装结构包括胶体、芯片、连接导线、导线架引脚、芯片载片、银胶等,这种封装结构的缺点在与,当集成电路信号功率增大后,其散热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功率要求。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920199847.1的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该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属于集成电路封装
,芯片通过银胶粘接于芯片载板上,导线架引脚通过连接导线与芯片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芯片载板的正下方安装有散热片。散热片镶嵌于集成电路胶体的底部,散热片的底面外露于集成电路胶体底部,另一个面正对芯片载片但不与之接触。本技术通过在芯片载板正下面增加散热板,使集成电路在外形尺寸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增强了散热特性,使用本技术的集成电路增强型封装结构加工的集成电路,能提供更大的功耗。但该技术的散热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外壳体(1)、基板(2)、引脚(3)、热扩散器(4)、载板(5)、芯片(6)、导热介质(7)、散热片(8),所述外壳体(1)与基板(2)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与引脚(3)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与热扩散器(4)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与载板(5)固定连接,所述载板(5)与芯片(6)固定连接,所述芯片(6)与热扩散器(4)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与导热介质(7)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介质(7)与散热片(8)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由外封板(401)、内封板(402)、空腔(403)、上扩散口(404)、下扩散口(405)组成,所述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增强散热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外壳体(1)、基板(2)、引脚(3)、热扩散器(4)、载板(5)、芯片(6)、导热介质(7)、散热片(8),所述外壳体(1)与基板(2)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与引脚(3)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与热扩散器(4)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与载板(5)固定连接,所述载板(5)与芯片(6)固定连接,所述芯片(6)与热扩散器(4)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与导热介质(7)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介质(7)与散热片(8)固定连接,所述热扩散器(4)由外封板(401)、内封板(402)、空腔(403)、上扩散口(404)、下扩散口(405)组成,所述外封板(401)与内封板(402)之间固定装设有空腔(403),所述内封板(402)顶部固定装设有上扩散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庆
申请(专利权)人:吕志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