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统及挖掘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33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挖掘机。润滑系统包括储油容器、供油泵、动力结构、自动润滑装置、半自动润滑装置和补油阀,储油容器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包括供油出口及与储油容器连通的供油进口;动力结构与供油泵连接,适于向供油泵提供动力;自动润滑装置包括补油口和至少两个第一润滑油口,补油口与供油出口连通;半自动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补油阀包括进油口和至少两个出油口;进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与供油出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二输油管与补油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三输油管与供油管的一端连通;供油管的另一端包括第二润滑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系统及挖掘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挖掘机。

技术介绍

[0002]挖掘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工程机械,在工程建设、矿山开发等工程领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挖掘机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工况较为复杂,因此挖掘机的润滑保养尤其重要,润滑不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0003]挖掘机的传统润滑方式是在挖掘机停机后,操作人员对润滑点逐个手动添加润滑油,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0004]现有的部分挖掘机具有自动润滑系统,自动润滑系统包括自动润滑泵,自动润滑泵虽然可实现对各个润滑点的自动润滑,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但自动润滑泵的补油口一般为黄油嘴,补油不便;或者补油口设置在泵顶,需要拆卸整个泵顶盖进行补油,补油不便且补油过程中极易使润滑油进入杂质,造成整个润滑系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润滑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添加润滑油以及自动润滑系统补油难等两个方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既便于为自动润滑装置补油、又具有半自动润滑装置的润滑系统及挖掘机。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储油容器、供油泵、动力结构、自动润滑装置、半自动润滑装置和补油阀,储油容器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包括供油出口及与储油容器连通的供油进口;动力结构与供油泵连接,适于向供油泵提供动力;自动润滑装置包括补油口和至少两个第一润滑油口;半自动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补油阀包括进油口和至少两个出油口;进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与供油出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二输油管与补油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三输油管与供油管的一端连通;供油管的另一端包括第二润滑油口。
[0007]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补油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三通球阀或换向阀。
[0008]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第一输油管和/或第二输油管和/或第三输油管为高压胶管。
[0009]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供油泵为插桶泵。
[0010]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动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
[0011]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自动润滑装置包括自动润滑泵、油位检测结构和控制模块;自动润滑泵包括补油口和第一润滑油口;油位检测结构设置在自动润滑泵上,用于检测自动润滑泵内的油位;控制模块与油位检测结构、供油泵和补油阀均电连接,并具有在自动润滑泵内的油位低于第一设定油位时,控制补油阀连通、供油泵启动,以向自动润滑泵内补油的第一控制状态,及在自动润滑泵内的油位达到第二设定油位时,控制补油阀断开、供油泵关闭,以停止补油的第二控制状态。
[0012]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自动润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分配器,分配器的进口与第一润滑油口连通,分配器的出口适于与润滑点连通。
[0013]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分配器的进口通过树脂软管与第一润滑油口连通。
[0014]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半自动润滑装置还包括本体卷盘,卷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本体上;供油管绕设在卷盘上。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上述的润滑系统。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包括储油容器、供油泵、动力结构、自动润滑装置、半自动润滑装置和补油阀,储油容器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包括供油出口及与储油容器连通的供油进口;动力结构与供油泵连接,适于向供油泵提供动力;自动润滑装置包括补油口和至少两个第一润滑油口;半自动润滑装置包括供油管;补油阀包括进油口和至少两个出油口,进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与供油出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二输油管与补油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通过第三输油管与供油管的一端连通;供油管的另一端包括第二润滑油口。
[0018]储油容器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在动力结构的带动下通过补油阀向自动润滑装置补油,与黄油嘴相比,补油方便;与需要拆卸整个泵顶盖进行补油的补油方式相比,补油方便,无需拆卸泵顶盖,即使在恶劣的工况下,也不易有杂质进入润滑油中,不会因为进入杂质造成整个润滑系统故障。
[0019]且供油泵通过补油阀,既可以为自动润滑装置补油,又可以为半自动润滑装置供油。整个润滑系统既可以通过自动润滑装置实现自动润滑,又可以通过半自动润滑装置实现局部润滑点的临时补润滑油脂。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储油容器;2、供油泵;3、自动润滑装置;31、自动润滑泵;311、补油口;312、第一润滑油口;32、分配器;33、树脂软管;4、半自动润滑装置;41、供油管;5、补油阀;51、进油口;52、出油口;6、第一输油管;7、第二输油管;8、第三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用于为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车辆补充润滑油脂。润滑系统包括储油容器1、供油泵2、动力结构、自动润滑装置3、半自动润滑装置4和补油阀5;储油容器1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2包括供油出口及与储油容器1连通的供油进口;动力结构与供油泵2连接,适于向供油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容器(1),适于盛放润滑油;供油泵(2),包括供油出口及与所述储油容器(1)连通的供油进口;动力结构,与所述供油泵(2)连接,适于向所述供油泵(2)提供动力;自动润滑装置(3),包括补油口(311)和至少两个第一润滑油口(312);半自动润滑装置(4),包括供油管(41);补油阀(5),所述补油阀包括进油口(51)和至少两个出油口(52);所述进油口(51)通过第一输油管(6)与所述供油出口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52)通过第二输油管(7)与所述补油口(311)连通;至少一个出油口(52)通过第三输油管(8)与所述供油管(41)的一端连通;所述供油管(41)的另一端包括第二润滑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阀(5)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三通球阀或换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油管(6)和/或所述第二输油管(7)和/或所述第三输油管(8)为高压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2)为插桶泵。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驱动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萌奇多形宏毅吕梁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