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16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包括左安装座、中部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中部安装座包括上、下朝相反方向直角折弯的中部安装座主体和设置在其两侧垂直于中部安装座主体的加强筋Ⅰ;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左右对称,其主体下板水平设置,立板向外侧倾斜,上板朝向车体中部端向上倾斜,与车顶滑槽角度贴合,吊装结构中部设置中部安装座承受风道重力,一位侧和二位侧设置倾斜Z型安装座承受风道的重量和左右张力,风道被牢牢的固定在车顶内,稳定性好,并且每个安装座都采用加强筋增加其承载力,承载能力强。承载能力强。承载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城铁客车暖通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城铁项目中,A型车通常采用机组平台加端送端回式通风系统,其风道采用高顶区风道加平台区风道,B型车采用非机组平台加下送下回式通风系统,其风道为等高风道,现有部分城铁项目为了让风道结构简洁和减重的需要,车体采用A型车,车顶结构采用的却是机组平台加下出下回式通风系统,风道采用等高风道,因此在高顶区风道距离车顶距离较远,需要采用过渡连接,将风道连接到高顶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城铁车辆A型车车顶结构采用的却是机组平台加下出下回式通风系统,风道采用等高风道,其高顶区风道距离车顶距离较远,无法直接安装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作为风道和车顶的过渡连接,安装方便,稳定性好,承载力强。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包括左安装座、中部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中部安装座包括上、下朝相反方向直角折弯的中部安装座主体和设置在其两侧垂直于中部安装座主体的加强筋Ⅰ,中部安装座主体上、下平面上设有安装孔,加强筋Ⅰ为直角三角形,设置在中部安装座主体下部一侧直角折弯处和上部另一侧的直角折弯处;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左右对称,其主体下板水平设置,立板向外侧倾斜,上板朝向车体中部端向上倾斜,与车顶滑槽角度贴合,下板和上板上设置安装用的孔,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两侧设有与其垂直的三角形加强筋Ⅱ,加强筋Ⅱ设置在中部安装座下部一侧折弯处和上部另一侧的折弯处。
[0005]进一步地,加强筋Ⅰ水平方向宽度不小于中部安装座主体水平宽度的一半,高度大于中部安装座主体高度的一半。
[0006]进一步地,加强筋Ⅱ宽度不小于上板或下板宽度的一半,高度大于立板高度的一半。
[0007]本技术在高顶区等高度风道和车顶之间设置吊装结构,可以解决风道距离车顶较远的问题,保证风道牢固固定在车顶上,吊装结构中部设置中部安装座承受风道重力,一位侧和二位侧设置倾斜Z型安装座承受风道的重量和左右张力,风道被牢牢的固定在车顶内,稳定性好,并且每个安装座都采用加强筋增加其承载力,承载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低顶区风道安装图示意图;
[0009]图2为高顶区风道安装示意图
[0010]图3为中部安装座正视图;
[0011]图4为中部安装座侧视图;
[0012]图5为中部安装座俯视图;
[0013]图6为中部安装座立体图;
[0014]图7为右部安装座正视图;
[0015]图8为图7的A向视图;
[0016]图9为为右部安装座立体图;
[0017]其中:1、风道;2、左安装座;3、中部安装座;4、右安装座;5、车顶;
[0018]301、中部安装座主体;302、加强筋Ⅰ;303、安装孔;401、上板;402、立板;403、加强筋Ⅱ;404、下板;405、圆孔;406、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城铁车辆A型车车顶结构有高顶区和低顶区,采用等高度风道与其配合的时候,低顶区的风道直接吊装在车顶上,如图1所示,高顶区风道距离车顶较远,无法直接安装,需要一个过渡安装结构,本技术就提供这样一种车体高顶区风道吊装结构。
[0021]参照图2,本技术风道吊装结构包括中部的直角折弯的垂直Z型中部安装座3和风道一、二位侧的带非直角角度折弯的倾斜Z型左安装座2和右安装座4。
[0022]参照图3至图6,中部安装座3包括上、下朝相反方向直角折弯的中部安装座主体301和设置在其两侧垂直于中部安装座主体的加强筋Ⅰ302,中部安装座主体301上、下平面上设有安装孔303,用于与车顶滑槽和风道中部螺栓连接。加强筋Ⅰ302为直角三角形,设置在中部安装座主体301下部一侧直角折弯处和安装座主体301上部另一侧的直角折弯处,加强筋Ⅰ302水平方向宽度不小于中部安装座主体水平宽度的一半,高度大于中部安装座主体301高度的一半,这样在宽度上满足受力要求,高度上的上、下两个加强筋Ⅰ302受力在中部有部分重叠,提高了受力能力,满足高度上受力要求。
[0023]参照图7至图9,左安装座2和右安装座4左右对称,以右安装座4为例,其主体下板404水平设置,立板402向外侧倾斜,上板401朝向车体中部端向上倾斜,与车顶滑槽角度贴合,下板404和上板401上设置安装用的孔,其中上板上的孔为圆孔405,下板上的孔为长圆孔406,方便装配时进行调整。左安装座2和右安装座4两侧设有与其垂直的三角形加强筋Ⅱ403,加强筋Ⅱ403设置在中部安装座3下部一侧折弯处和中部安装座3上部另一侧的折弯处,加强筋Ⅱ403宽度不小于上板401或下板404宽度的一半,高度大于立板402高度的一半。
[0024]中部安装座3和左安装座2、右安装座4相互配合,中部安装座3主要承受垂直方向风道重力,左安装座2和右安装座4提供垂直方向和向两侧的力,用于承受风道重力和向两侧的张力,使风道不仅受到向上的拉力,还受到朝向两侧的张力,风道安装后稳定性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高顶区等高度风道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安装座(2)、中部安装座(3)和右安装座(4),所述中部安装座(3)包括上、下朝相反方向直角折弯的中部安装座主体(301)和设置在中部安装座主体(301)两侧垂直于中部安装座主体的加强筋Ⅰ(302),中部安装座主体(301)上、下平面上设有安装孔(303),加强筋Ⅰ(302)为直角三角形,设置在中部安装座主体(301)下部一侧直角折弯处和上部另一侧的直角折弯处;所述左安装座(2)和右安装座(4)左右对称,其主体下板(404)水平设置,立板(402)向外侧倾斜,上板(401)朝向车体中部端向上倾斜,与车顶滑槽角度贴合,下板(404)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菊芳于文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