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769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将导热管、散热器与导热片组合而形成一种散热装置,其中导热管置放于散热器凹槽中,导热片安置于散热器嵌设槽上;当平板台以高温加热加压于导热片时,导热片进入散热器的嵌设槽且施压于导热管,使导热管受压变形而增加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并同时使锡膏受热软化,以使导热管、散热器与导热片经由锡膏黏着性质作用,而彼此固定,形成一体化的散热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经由平板台加压与加热,使导热管变形而增加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并同时加热锡膏而使散热器、导热管与导热片经由锡膏之黏着性质而固定形成一体化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工业上为有效处理机件热量过多的问题,多会施加风扇或散热器于发热机件上,以减少过多的热量,且为有效地加速散热效率,还在散热器上加装导热管,导热管之导热系数,可达到良好导热金属导热系数的数十倍,故可更为有效解决散热问题。而一般安装导热管于散热器的方式,是一定要使散热端的管路比受热端高才能发挥作用,就是说,当导热管被弯折向上,使受热端与散热端呈现90度的角度时,才可发挥最有效的散热功能。因为导热管通常为圆筒状,故导热管受热端通常需配合散热器之形状,而将其压平,以使导热管能更加贴合散热器,从而增加导热管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并在导热管与散热器接触面间添加锡膏,以减少导热管与散热器接触面间的空隙,增加整体散热效率;但对导热管做压平处理与添加锡膏通常是两个不同处理步骤,因而增加散热装置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散热装置效率。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各项缺点,本专利技术人以从事该行业多年之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完成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导热管与导热片同时固定于散热器上的加工方法。具体说来,该包含下述步骤(1)置放未经加热熔化的锡膏于散热器的凹槽中;(2)将导热管的受热端置于散热器的凹槽中; (3)将导热片置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4)当平板台的驱动杆驱动平板台移动至散热器上时,平板台使导热片受压而进入散热器的嵌设槽中,圆形导热管的受热端因受到导热片加压,而在凹槽内受压变形,由此增加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与此同时,该平板台仍持续加热,所加锡膏受热而软化,使导热管与散热器、导热管与导热片间得以有效接触,并因锡膏的黏着功能,而使导热管固设于散热器的凹槽中,导热片固设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及该散热装置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下面将依据附图以较佳实施例的方式予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置放于固定台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凹槽施加锡膏的前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热管的散热端固设于散热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置放于固定台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热管的受热端置放于散热器的前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热片置放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的前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平板台加压于导热片的前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加工完成后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11 ...平板台111 ...驱动杆12 ...导热管121 ...受热端122 ...散热端13 ...散热器131 ...嵌设槽131a...凹槽14 ...散热器141 ...透孔15 ...导热片16 ...锡膏17 ...固定台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平板台11为平面结构,以良好热导材质组成,如铜,该平板台11的一面设有驱动杆111,以作为驱动平板台11移动与加压的控制部件;其中导热管12为圆筒构造且导热管12的受热端121与散热端122成90度角;其中散热器13底部开有嵌设槽131,嵌设槽131内有凹槽131a;其中散热器14开有贯通该本体的透孔141;其中导热片15为良好导热材质构成,如铜,该导热片15的形状依嵌设槽131而设计;其中锡膏16系加热可软化材料,且为良好导热材质,以作为导热管12、散热器13与导热片15间的导热介质及黏着剂;其中固定台17用于承载散热器13与散热器14。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将散热器13置放于固定台17上,施加未经加热熔化的锡膏16于散热器13凹槽131a中。请参阅图4、图5与图6所示,将导热管12的散热端122穿过散热器14之透孔141,以使导热管12的散热端122固设于散热器14中;将导热管12的受热端121置放于散热器13的凹槽131a中,以使受热端121置于锡膏16中。请参阅图7与图8所示,将导热片15置放于散热器13之嵌设槽131上,当平板台11的驱动杆111驱动平板台11移动至散热器13上,并加压于导热片15时,平板台11使导热片15受压而进入散热器13的嵌设槽131中,圆形导热管12的受热端121因受到导热片15加压,而在凹槽131a内受压变形,以增加与散热器13的接触面积;在此同时,平板台11持续高温加热,锡膏16受热而软化,使导热管12与散热器13、导热管12与导热片15间得以有效接触,并因锡膏16的黏着功能,使导热管12固设于散热器13的凹槽131a中,导热片15固设于散热器13的嵌设槽131中。请参阅图9所示,平板台11施热加压于导热片15后,导热片15、导热管12、散热器13与散热器14因而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散热装置。综上所述,本流程为(1)置放未经加热熔化的锡膏16于散热器13的凹槽131a中;(2)将导热管12的散热端122置于散热器14的透孔141中;(3)将导热管12的受热端131置放于散热器13的凹槽131a中;(4)将导热片15置于散热器13的嵌设槽131上; (5)当平板台11的驱动杆111驱动平板台11移动至散热器13上时,平板台11使导热片15受压而进入散热器13的嵌设槽131中,圆形导热管12的受热端121因受到导热片15加压,而在凹槽131a内受压变形,以增加与散热器13的接触面积;在此同时,该平板台11仍持续加热,锡膏16受热而软化,使导热管12与散热器13、导热管12与导热片15间得以有效接触,并因锡膏16的黏着功能,而使导热管12固设于散热器13的凹槽131a中,导热片15固设于散热器13的嵌设槽131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确符合授予专利之要素。以上所述,仅系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但凡利用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形状、构造、装置进行的改变,皆应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骤:    (1)置放未经加热熔化的锡膏于散热器的凹槽中;    (2)将导热管的受热端置于散热器的凹槽中;    (3)将导热片置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    (4)当平板台的驱动杆驱动平板台移动至散热器上时,平板台使导热片受压而进入散热器的嵌设槽中,圆形导热管的受热端因受到导热片加压,而在凹槽内受压变形,由此增加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与此同时,该平板台仍持续加热,所加锡膏受热而软化,使导热管与散热器、导热管与导热片间得以有效接触,并因锡膏的黏着功能,而使导热管固设于散热器的凹槽中,导热片固设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骤(1)置放未经加热熔化的锡膏于散热器的凹槽中;(2)将导热管的受热端置于散热器的凹槽中;(3)将导热片置于散热器的嵌设槽上;(4)当平板台的驱动杆驱动平板台移动至散热器上时,平板台使导热片受压而进入散热器的嵌设槽中,圆形导热管的受热端因受到导热片加压,而在凹槽内受压变形,由此增加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与此同时,该平板台仍持续加热,所加锡膏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欣政许乃仁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