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01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在轿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轨道支承组件安装在驱动轨道中间,对重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一侧或后侧,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双螺旋轮驱动装置,轿厢,没有复杂的机械变速装置,也没有较多的零部件和特殊要求的生产加工工艺,并且具有曳引式电梯无可比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购置及使用,维护成本优势,依靠双螺旋轮驱动装置驱动轿厢在电梯井道内升降,不需要传统技术内的曳引机轮,使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缆绳断裂的情况下,避免了导致轿厢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坠落。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坠落。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坠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多层楼房所用的垂直升降电梯,应用最多和最广泛的是曳引式升降电梯,其工作原理为曳引机轮与缆绳的摩擦力作用于缆绳,由缆绳牵引轿厢在电梯井道上下运动。这种电梯存在三个原理性的缺陷,其一,摩擦力问题:1、受曳引机轮与缆绳摩擦力的限制,影响电梯的载重;2、为保持机轮与缆绳摩擦力,使缆绳表面保持干燥导致缆绳摩损断裂;3、摩擦力在电梯运行中的发生变化,使对重和轿厢失去平衡,导致轿厢或对重超速,冲顶和蹲底。其二、牵引力问题:缆绳断裂导致轿厢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超速坠落。其三、被动运行,被动安全问题:轿厢为作用的主体,需要来自缆绳的曳引力驱动,其停止也需要电梯机房内的曳引机制动,由曳引机轮作用于缆绳,由缆绳作用使轿厢停止。在紧急情况下,也需用机房内的限速器通过限速器绳来作用于轿厢两侧的瞬时制动钳制动轿厢轨道,且属安全保护性质的一次性制动。即使在防止轿厢坠落的问题上,也是通过增加缆绳安全系数,井道底部安装缓冲器等被动安全措施。
[0003]由此可见曳引式电梯本身并不安全,之所以能保障电梯轿厢的安全运行,是通过各种安全部件的作用以及发生事故之后的被动防护。并且每隔半月频繁的保养和维护,维保实时信息系统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依靠缆绳摩擦力作用于缆绳来曳引轿厢的升降电梯:双螺旋轮驱动装置7与轿厢8连为一体,驱动装置7作用于驱动轨道12上的轨道支承2获得驱动装置7的运行反作用力,从而实现轿厢8主动运行,主动安全保障。大大提高升降电梯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部件的制造成本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8,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12和对重轨道10,驱动轨道12通过轨道固定架11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轨道支承2组件安装在驱动轨道12中间;
[0006]对重轨道10通过对重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1一侧,对重轨道为对重装置3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6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4,轿厢导向轮5,最后与驱动装置上部的缆绳连接器13相连;
[0007]在轿厢8的顶部设置有双螺旋轮驱动装置7,所述的驱动装置依靠轨道支承2组件在驱动轨道内上下运动,带动轿厢在电梯井道1内上下移动,驱动装置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13与来自对重装置的缆绳6相连。
[0008]驱动装置下端通过轿厢连接器15与轿架上横梁14相连接,使轿厢与驱动装置连为一体,随着驱动装置沿电梯井道上下运动。
[0009]驱动装置两侧沿驱动轨道的直边上下四角装有导靴16,轿厢上下运动时,起轿厢
导向和稳定作用。
[0010]所述的驱动装置采用双螺旋轮18驱动,主体框架17为井字型结构,驱动电机19在井字中间,左右各安装一个螺旋轮,主体框架上横梁22与来自对重的缆绳连接,下横梁23内部为传动组件20,下部两端装有轿厢连接器,与轿厢连接固定。
[0011]所述的对重装置3依靠对重轨道10设置在电梯井内,且所述的对重装置之间设置有对重导靴24,对重轨道和对重装置相互配合,使得对重装置依靠对重轨道导向。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梯机房21结构比较简单,实现轿厢无缆绳曳引力运行,仅依靠驱动装置的制动就能制停轿厢,省去复杂的电梯安全部件,使得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缆绳断裂的情况下,避免了导致轿厢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超速坠落,使得电梯或者乘坐电梯的人更加的安全。
[0013]双螺旋轮驱动电梯具有曳引式电梯无可比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整个电梯的购置及使用,维护成本与曳引电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结构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中:1、电梯井道;2、轨道支承;3、对重装置;4、对重导向轮;5、轿厢导向轮;6、缆绳;7、双螺旋轮驱动装置;8、轿厢;9、载重;10、对重轨道;11、轨道固定架;12、驱动轨道;13、缆绳连接器;14、轿架上横梁;15、轿厢连接器;16、导靴;17、主体框架;18、螺旋轮;19、驱动电机;20、传动组件;21、电梯机房;22、上横梁;23、下横梁;24、对重导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0]实施例1: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8,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12和一侧设有对重轨道3,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11固定在电梯井道1两侧,轨道支承2组件安装在驱动轨道12中间;
[0021]对重轨道10通过轨道固定架11固定在电梯井道1一侧,对重轨道10为对重装置3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3上端连接缆绳6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 4,驱动导向轮 5,最后与双螺旋轮驱动装置7上部的缆绳连接器13相连;
[0022]在轿厢8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装置7,所述的驱动装置7依靠轨道支承2组件在驱动轨道12内运动,带动轿厢8在电梯井道1内上下移动,驱动装置7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13与来自
对重装置的缆绳6相连,驱动装置中螺旋轮18的旋转运动依靠轨道支承组件的反作用力转化为沿电梯井道1的上下运动。
[0023]轿厢8顶部的驱动装置7通过对电梯井道中轨道支承2的反作用力实现上下运动,拖动轿厢8在电梯井道1中的升降,使其不再依靠曳引机轮与缆绳的摩擦力来运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不再受困于传统电梯的摩擦力问题,不再要求缆绳的摩擦力指标,从而降低缆绳的技术指标,使用普通抗拉缆绳,并能进行抗拉缆绳一样的保养,防止摩损和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4]缆绳6一端连接轿厢8顶部的驱动装置7,另一端连接对重装置3,即使缆绳5断裂导致来自对重装置3的缆绳拉力突然丧失,也不会导致轿厢8超速坠落,因为轿厢8在整个运行期间,始终与驱动装置7一起,承受着来之轨道支承2的托举力,受重力影响,处于驱动装置中的螺旋轮18自主旋转而导致轿厢8缓速下降。驱动电机装有制动器,只要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就能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就可使轿厢缓速运行或停止,避免轿厢8超速安全事故的发生。
[0025]在电梯使用中会遇到电源断电,避免了因电源断电、停电等原因将乘客困在电梯里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没有动力电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中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所述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所述驱动轨道的中间安装有轨道支承组件;对重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左右一侧或后侧,对重轨道为对重装置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最后与驱动装置上部的缆绳连接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轿厢的顶部设置有双螺旋轮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依靠轨道支承组件在驱动轨道内运动,带动轿厢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驱动装置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与来自对重的缆绳相连,双螺旋轮驱动装置中的两侧螺旋轮发生旋转运动,并依靠轨道支承组件的螺旋线布置产生的反作用力,促使驱动装置沿电梯井道的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下端通过轿厢连接器与轿架上横梁相连接,使轿厢与驱动装置连为一体,随着驱动装置沿电梯井道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轮驱动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总成两侧沿驱动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益左国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伟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