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02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在轿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轨道齿安装在驱动轨道中间,对重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一侧或后侧,对重轨道为对重装置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双履带驱动装置,轿厢,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履带齿与轨道齿的啮合同时有三种情况存在,一对啮开始啮合,五对齿保持啮合,一对齿脱离啮合,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具有曳引式电梯无可比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购置及使用,维护成本优势。本优势。本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多层楼房所用的垂直升降电梯,应用最多和最广泛的是曳引式升降电梯,其工作原理为曳引机轮与缆绳的摩擦力作用于缆绳,由缆绳牵引轿厢在电梯井道上下运动。这种电梯存在三个原理性的缺陷,其一,摩擦力问题: 1、受曳引机轮与缆绳摩擦力的限制,影响电梯的载重;2、为保持机轮与缆绳摩擦力,使缆绳表面保持干燥导致缆绳摩损断裂;3、摩擦力在电梯运行中的发生变化,使对重和轿厢失去平衡,导致轿厢或对重超速,冲顶和蹲底。其二、牵引力问题:缆绳断裂导致轿厢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超速坠落。其三、被动运行,被动安全问题:轿厢为作用的主体,需要来自缆绳的曳引力驱动,其停止也需要电梯机房内的曳引机制动,由曳引机轮作用于缆绳,由缆绳作用使轿厢停止。在紧急情况下,也需用机房内的限速器通过限速器绳来作用于轿厢两侧的瞬时制动钳制动轿厢轨道,且属安全保护性质的一次性制动。即使在防止轿厢坠落的问题上,也是通过增加缆绳安全系数,井道底部安装缓冲器等被动安全措施。
[0003]由此可见曳引式电梯本身并不安全,之所以能保障电梯轿厢的安全运行,是通过各种安全部件的作用以及发生事故之后的被动防护。并且每隔半月频繁的保养和维护,维保实时信息系统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曳引机电梯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依靠缆绳摩擦力作用于缆绳来曳引轿厢的升降电梯:双履带驱动装置与轿厢连为一体,驱动装置中履带轮驱动履带运动,使履带齿与驱动轨道上的轨道齿保齿啮合和脱离,以获得驱动装置的运行反作用力,从而实现轿厢主动运行,主动安全保障。大大提高升降电梯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部件的制造成本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和对重轨道,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轨道齿组件安装在驱动轨道中间;
[0006]对重轨道通过对重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一侧,对重轨道为对重装置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最后与驱动装置上部的缆绳连接器相连;
[0007]在轿厢的顶部设置有双履带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依靠轨道齿组件的反作用力在驱动轨道内上下运动,带动轿厢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驱动装置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与来自对重装置的缆绳相连。
[0008]驱动装置下端通过轿厢连接器与轿架上横梁相连接,使轿厢与驱动装置连为一体,随着驱动装置沿电梯井道上下运动。
[0009]驱动装置两侧沿驱动轨道的直边上下四角装有导靴,轿厢上下运动时,起轿厢导向和稳定作用。
[0010]所述的驱动装置采用双履带驱动,主体框架为井字型结构,驱动电机在井字中间,左右各安装一个两个履带轮和一条履带,主体框架上横梁与来自对重的缆绳连接,下横梁两端装有轿厢连接器,与轿厢连接固定。
[0011]所述的对重装置依靠对重轨道设置在电梯井内,且所述的对重装置之间设置有对重导靴,对重轨道和对重装置相互配合,使得对重装置依靠对重轨道导向。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电梯机房结构比较简单,实现轿厢不需要缆绳曳引力运行,仅依靠驱动装置的制动就能制停轿厢,省去复杂的电梯安全部件,使得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缆绳断裂的情况下,避免了导致轿厢的牵引力突然丧失,导致轿厢超速坠落,使得电梯或者乘坐电梯的人更加的安全。
[0013]双履带驱动电梯在履带轮上装有限速制动器,出现轿厢超速紧急状态下,能迅速制停力轿厢,多重安全保护,具有曳引式电梯无可比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整个电梯的购置及使用,维护成本与曳引电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结构图。
[0019]其中:1、电梯井道;2;轨道齿;3、对重装置;4、对重导向轮;5、轿厢导向轮;6、缆绳;7、双履带驱动装置;8、轿厢;9、载重;10、对重轨道;11、轨道固定架;12、驱动轨道;13、缆绳连接器;14、轿架上横梁; 15、轿厢连接器;16、导靴;17、主体框架;18、履带;19、驱动电机;20、同步齿带;21、电梯机房;22、上横梁;23、下横梁;24、对重导靴;25、履带轮;26、履带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8,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12和一侧设有对重轨道3,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 11固定在电梯井道1两侧,轨道齿2组件安装在驱动轨道12中间;
[0022]对重轨道10通过轨道固定架11固定在电梯井道1一侧,对重轨道10为对重装置3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3上端连接缆绳6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4,驱动导向轮5,最后与双履带驱动装置7上部的缆绳连接器13相连;
[0023]在轿厢8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装置7,所述的驱动装置7依靠履带齿与轨道齿 2的啮
合获得运行的反作用力,使驱动装置沿驱动轨道12下下运动,带动轿厢8在电梯井道1内上下移动,驱动装置7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13与来自对重装置的缆绳6相连。
[0024]轿厢8顶部的驱动装置7通过对电梯井道中轨道齿2的反作用力实现上下运动,拖动轿厢8在电梯井道1中的升降,使其不再依靠曳引机轮与缆绳的摩擦力来运行,因此,本技术的电梯不再受困于传统电梯的摩擦力问题,不再要求缆绳的摩擦力指标,从而降低缆绳的技术指标,使用普通抗拉缆绳,并能进行抗拉缆绳一样的保养,防止摩损和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5]缆绳6一端连接轿厢8顶部的驱动装置7,另一端连接对重装置3,即使缆绳5断裂导致来自对重装置3的缆绳拉力突然丧失,也不会导致轿厢8超速坠落,因为轿厢8在整个运行期间,始终与驱动装置7一起,承受着来之轨道齿2 的托举力,受重力影响,处于驱动装置中的履带轮18自主旋转而导致轿厢8缓速下降。驱动电机装有制动器,只要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就能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就可使轿厢缓速运行或停止,避免轿厢8超速安全事故的发生。
[0026]在电梯使用中会遇到电源断电,避免了因电源断电、停电等原因将乘客困在电梯里的情况,本技术在没有动力电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履带驱动升降电梯,设置有轿厢,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驱动轨道,驱动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两侧,轨道齿安装在驱动轨道中间;对重轨道通过轨道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左右一侧或后侧,对重轨道为对重装置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上端连接缆绳依次经过对重导向轮,轿厢导向轮,最后与驱动装置上部的缆绳连接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轿厢的顶部设置有双履带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依靠履带轮驱动履带,使履带产生运动,同时履带齿与轨道齿啮合,驱动装置得到轨道齿的反作用力,使驱动装置沿着驱动轨道内上下运动,轿厢通过轿厢连接器与驱动装置连为一体,驱动装置的上下运动使得轿厢在电梯井道内上下运动,驱动装置上端通过缆绳连接器、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与来自对重的缆绳相连,用于平衡驱动装置,轿厢及负载的重力,以节省动力;轨道齿独立安装在驱动轨道上,包括加以改进轨道截面形状,使轨道齿与轨道融为一体,成为一个零件,也包括多个轨道齿组成一起成履带状零件,整体安装在驱动轨道表面;所述的驱动装置两侧沿驱动轨道的直边上下四角装有导靴,轿厢上下运动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益左国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伟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