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74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包括电梯框架和设置在电梯框架内部的轿厢,还包括用于拉动轿厢移动的驱动组件和起到辅助移动作用的辅助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滚筒主机、连接滚筒主机与轿厢的钢丝绳、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一反绳轮,滚筒主机与电梯框架转动连接;辅助组件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二反绳轮、设置在电梯框架上的对重架、以及连接对重架和轿厢的拉动绳,对重架与电梯框架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拉动绳一端与对重架顶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反绳轮与轿厢顶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井道空间、提高井道利用率的优点。提高井道利用率的优点。提高井道利用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除携带人和货物之外,电梯还具有易于控制、安全性高和耐久性强的特性,因此,就现代建筑而言,电梯是非常重要的。
[0003]传统的电梯主机为了保证充足的动力,体积一般较大,在安装电梯主机时,往往需要占用部分井道空间,当在较小的井道中安装电梯时,为了给主机预留充足的井道空间,只能减小轿厢的整体体积,从而带来了一定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其具有节省井道空间、提高井道利用率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电梯,包括电梯框架和设置在电梯框架内部的轿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拉动轿厢移动的驱动组件和起到辅助移动作用的辅助组件;
[000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滚筒主机、连接滚筒主机与轿厢的钢丝绳、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一反绳轮,所述滚筒主机与电梯框架转动连接;
[0008]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二反绳轮、设置在电梯框架上的对重架、以及连接对重架和轿厢的拉动绳,所述对重架与电梯框架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拉动绳一端与对重架顶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反绳轮与轿厢顶部相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抬高轿厢时,对重架和滚筒主机也同时对轿厢施加一定的牵引力,从而降低了在带动轿厢上升时电机所需要提供的动力,使得拉动轿厢移动的电机能够小型化,从而节省了井道空间,并且可以将电机固定在电梯框架上,进一步节省了电机所需的井道空间,从而可以在较小的井道内安装更大体积的轿厢,提高了井道空间的利用率。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框架包括四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框架立柱,所述轿厢设置在四根框架立柱合围形成的矩形空间内,所述电梯框架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设置在朝向轿厢背板的一侧面,所述滚筒主机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杆之间。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重架位于滚筒主机竖直方向的上方,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设在滚筒主机上,另一端与对重架下端面相连。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横截面呈T字型的滑动导轨,所述对重架朝向两根第一支杆的两侧边上均开设卡槽,所述滑动导轨嵌入卡槽内且所述滑动导轨与卡槽滑动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轿厢升降的过程中,对重架沿滑动导轨随轿厢发生升
高或下降,滑动导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对重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对重架与轿厢发生碰撞的意外情况。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内还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根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平行,每一所述第二支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T字型的移动导轨,所述对重架设置在两个移动导轨之间且所述对重架与移动导轨滑动连接。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反绳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反绳轮的轴向均与滚筒主机的轴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一反绳轮沿轿厢朝向滚筒主机方向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反绳轮同时对拽引绳起到导向牵引作用,降低了拽引绳在第一反绳轮上发生打滑的可能,提高了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反绳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反绳轮的轴向均与滚筒主机的轴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二反绳轮沿轿厢朝向滚筒主机方向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反绳轮同时对拉动绳起到导向牵引作用,降低了拉动绳在第一反绳轮上发生打滑的可能,提高了对重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丝绳和所述拉动绳的直径至少为8毫米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较粗的钢丝绳提高了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轿厢内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主机横截面的直径长度至多为200毫米。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3]1.通过反绳轮使得对重架与轿厢相连,当需要抬升轿厢时,对重架与电机共同作用,为轿厢的上升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从而降低了在带动轿厢上升时电机所需要提供的动力,使得拽引轿厢移动的电机能够小型化,从而节省了井道空间;
[0024]2.借助滑动导轨起到导向的效果,提高了对重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对重架与轿厢发生碰撞的意外情况。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一中电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3是实施例二中电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电梯框架;11、框架立柱;12、第一支架;13、滑动导轨;14、第二支架;15、移动导轨;2、轿厢;3、驱动组件;31、滚筒主机;32、钢丝绳;33、第一反绳轮;4、辅助组件;41、第二反绳轮;42、对重架;421、卡槽;43、拉动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一:
[003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包括设置在安装井道内部的电梯框架1,电梯框架1包括四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框架立柱11,四根框架立柱11合围形成了矩形的空间,电梯框架1内部设置有轿厢2,朝向轿厢2背板的两根框架立柱11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架12,两根第一支架1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根第一支架12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状的滚筒
主机31,本实施例中滚筒主机31的横截面直径为200毫米。
[0032]参照图1,
[0033]参照图2,两根第一支架12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13,滑动导轨13沿竖直方向紧贴第一支架12设置且滑动导轨13的横截面呈T字型,两个滑动导轨13之间滑动设置有对重架42,对重架42位于滚筒主机31竖直方向的正上方,对重架42朝向第一支架12的两侧边上均开设卡槽421,两个滑动导轨13的凸起部分嵌入卡槽421内,从而使得对重架42可沿滑动导轨13上下滑动,也对对重架42起到了导向作用,提高了对重架42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4]参照图1,滚筒主机31上绕设有两根钢丝绳32,钢丝绳32远离滚筒主机31的一端与对重架4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对重架42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拉动绳43。井道顶部固定有一个第一反绳轮33和一个第二反绳轮41,第一反绳轮33和第二反绳轮41的轴向与滚筒主机31的轴向保持一致,拉动绳43远离对重架42的一端在绕过第一反绳轮33、第二反绳轮41后与轿厢2顶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钢丝绳32、连接绳34、拉动绳43的径长均为8毫米。
[003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包括电梯框架(1)和设置在电梯框架(1)内部的轿厢(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拉动轿厢(2)移动的驱动组件(3)和起到辅助移动作用的辅助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滚筒主机(31)、连接滚筒主机(31)与轿厢(2)的钢丝绳(32)、以及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一反绳轮(33),所述滚筒主机(31)与电梯框架(1)转动连接;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顶端的第二反绳轮(41)、设置在电梯框架(1)上的对重架(42)、以及连接对重架(42)和轿厢(2)的拉动绳(43),所述对重架(42)与电梯框架(1)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拉动绳(43)一端与对重架(42)顶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反绳轮(41)与轿厢(2)顶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框架(1)包括四根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框架立柱(11),所述轿厢(2)设置在四根框架立柱(11)合围形成的矩形空间内,所述电梯框架(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杆(12),两个所述第一支杆(12)设置在朝向轿厢(2)背板的一侧面,所述滚筒主机(31)设置在两根第一支杆(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42)位于滚筒主机(31)竖直方向的上方,所述钢丝绳(32)一端绕设在滚筒主机(31)上,另一端与对重架(42)下端面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珀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