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492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提供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半导体衬底,依次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和栅极,以及半导体衬底内位于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包括: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源极施加第一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漏极施加第二电压;将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施加第三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栅极施加第四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提高了存储器的写入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一种含有捕获电子层的 双字节。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存储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分为挥发性存储器和非挥发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挥发性存储器在电源中断时易于丢失数据,而非 挥发性存储器即使在电中断时仍可保存数据。与其它的非挥发性存储技术(例 如,磁盘驱动器)相比,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相对较小,因此,非挥发性半 导体存储器已广泛地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存储卡等。图l所示结构为一种含有捕获电荷层的非挥发性存储器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1中所示,在半导体村底ll中包括第一掺杂区域12a和第二掺杂区域12b,分 别为存储器的源极和漏极区域,在半导体衬底11中第 一掺杂区域12a和第二掺 杂区12b之间的区域为沟道区域13,在沟道区域13上形成了栅极结构14。所述 栅极结构14包括在半导体衬底11上顺序形成的介质层15 -捕获电荷层16 -介 质层17的三层堆叠结构以及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栅极18 。当施加电压于此存储器的栅极与漏/源极区上以进行写入时,可以使栅极 一侧的漏极/源极区具有较高的电压,而沟道区域中接近源极/漏极区域处会产 生热电子,而在另一侧的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提供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半导体衬底,依次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和栅极,以及半导体衬底内位于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源极施加第一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漏极施加第二电压;将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施加第三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栅极施加第四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提供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半导体衬底,依次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和栅极,以及半导体衬底内位于介质层-捕获电荷层-介质层三层堆叠结构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源极施加第一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漏极施加第二电压;将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施加第三电压,为负值或者0;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栅极施加第四电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压大于-0.4V。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电压大于_3V。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电压为2.5V至15V。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四电压为9V至IOV。6. —种非挥发性存储器阵列的写入方法,提供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阵 列,每一个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灿繆威权陈良成刘鉴常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