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双 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此半导体元件的两个栅极结构具有不同的组 成份。
技术介绍
制造半导体元件一般是利用一些连续的工艺步骤来完成。要制作完成 一个半导体元件,每增加一个工艺步骤即是代表成本的增加,因此对于近 年来市场上朝向更小、密度更高的元件组成且功能更强大的需求来说,开 发出更有效率且不会牺牲品质及可靠度的方法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来说,半导体元件是一种与电有关的元件组成;或是在一个以半 导体材料(例如硅)所构成的基板上制造而成的元件组成。举例来说,这类元 件可包括二极管、电容器、晶体管及上述这些基本元件所组合而成的装置。 目前的半导体元件是在晶圓上制造大量的微小部件。晶圆通常是以半导体 材料所制成的圓形薄片,并作为制作半导体元件的基板。晶圆在元件制造 完成后会被切成一些小方块,经过封装后成为可供单独个别使用的晶片, 封装好的晶片可应用于不同的电子装置中,例如个人电脑、行动电话或个 人数位助理(PDA)。现今的许多晶片甚至可包括多个的单元,每个单元可用 以执行其个别的功能或与其他单元共同执行某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不对称栅极堆叠,其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份包括一金属层;蚀刻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第二部分,并部分地蚀刻该第一部分以形成一第一栅极结构,其中第一栅极结 构的部分地蚀刻并未移除该金属层;形成一介电层于各该栅极结构的至少一部份上;蚀刻凹部作为一源极及一汲极区域邻接于该第二栅极结构,并同时部分地移除构成该第一栅极结构部分以外的金属层;以及形成一源极于该源极区域的凹部及一汲 极于该汲极区域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7-2-16 11/707,4901、一种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不对称栅极堆叠,其具有一第一部份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份包括一金属层;蚀刻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第二部分,并部分地蚀刻该第一部分以形成一第一栅极结构,其中第一栅极结构的部分地蚀刻并未移除该金属层;形成一介电层于各该栅极结构的至少一部份上;蚀刻凹部作为一源极及一汲极区域邻接于该第二栅极结构,并同时部分地移除构成该第一栅极结构部分以外的金属层;以及形成一源极于该源极区域的凹部及一汲极于该汲极区域的凹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不对称堆叠栅极的第 一部份更包括一设置于该金属层下方的第 一介 电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第 一介电层是使用 一 高介电常数材料所形成,具有大于二氧化硅的介 电常数。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移除构成该第 一栅极结构以外的高介电常数材料层部分。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为一互补型金氧半导体元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源极区域、汲极区域与该第二栅极结构构成一 P型金氧半导体元件 或一N型金氧半导体元件。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栅极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震南,梁孟松,陈嘉仁,邱远鸿,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